护理干预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分析论文_吐热日?别格热斯,安翠花

(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839200)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来院体检的50例小儿作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来院体检的50例小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两组每个小儿母亲作为调查对象。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发病率、小儿母亲健康知识评分以及小儿母亲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发病率、小儿母亲健康知识评分以及产妇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采取护理干预进行预防能够减少此症的发病率,并使小儿母亲更加了解此症的预防方法,从而使小儿母亲的满意度得到提升,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健康知识;满意度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也称为骨软化症,一般是因维生素D缺乏所致,从而造成磷、钙代谢紊乱,并导致骨骼出现钙化障碍[1],此症属于慢性营养缺乏病的一种,且此症发病比较缓慢,能够造成患儿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还应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为了更好的对此症进行预防,本次研究分别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以及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100例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来院体检的50例小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年龄(1.04±0.24)岁。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来院体检的50例小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2个月~4岁,平均年龄(1.02±0.21)岁。同时选择两组每个小儿母亲作为调查对象。观察组小儿母亲年龄24~37岁,平均年龄为(28.42±2.63)岁;对照组小儿母亲年龄25~36岁,平均年龄为(28.37±2.59)岁。对两组一般资料加以对比发现未出现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可比。

1.2主要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主要是对小儿母亲进行健康教育,使小儿母亲了解维生素D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对其评分进行测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加强式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该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相关知识讲述给小儿母亲,如疾病的病因、维生素D对小儿机体发育的重要性、此症的预防措施等,并制定健康知识试卷对小儿母亲进行健康知识的考察,直至小儿母亲全面掌握该病及其相关知识。

(2)户外活动指导

护理人员应该指导小儿家长定时进行户外活动,使小儿能够直接在阳光下照射,但在夏季高温时应该避免太阳直射,可于阴凉地方活动,当温度适中时再对小儿进行日光浴,冬季阳光充足时可适当开窗,使紫外线透过。

(3)饮食干预

应合理给予小儿添加辅食,可添加一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例如,沙丁鱼、鲱鱼、动物肝脏、鱼肝油、鸡蛋、黄油等。同时,鼓励小儿母亲坚持母乳喂养,并在日常饮食中补充牛肉、鸡蛋以及上述食物,通过间接的母乳喂养使小儿补充更多的维生素D。

(4)药物指导

护理人员应该指导小儿母亲对小儿服用一些维生素D制剂,在服用过程中需遵从医嘱服用,注意用量,以免出现过量中毒,同时还应该给予小儿补充钙剂,以免维生素D补充过程中造成血钙流失现象,若小儿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则为维生素D补充过量引发的中毒,应立即停止给药。

(5)体格锻炼指导

当小儿已出现骨骼畸形症状,应该通过被动或是主动的方式进行矫正,例如,小儿出现胸廓畸形,可指导小儿母亲对其实施俯卧位的抬头展胸运动,当出现下肢畸形,则可对小儿实施肌肉按摩。而骨骼畸形则主要应以预防为主,小儿衣着应宽松、柔软,应避免小儿早坐、早站、早行以及久坐、久站,以免出现骨骼畸形。

1.3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选择的观察指标为发病率、小儿母亲健康知识评分以及小儿母亲满意度[2]。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以(?x±s)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通过X2检验,差异明显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发病率对比

观察组出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共1例,发病率为2%;对照组出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共8例,发病率为16%。观察组的发病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X2=12.042。

2.2两组小儿母亲健康知识评分的对比

通过对两组小儿母亲进行测试,观察组健康知识评分为(92.83±6.74)分;对照组健康知识评分为(80.27±5.36)分。观察组的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t=6.742。

2.3两组小儿母亲满意度对比

如表1所示,观察组的总体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小儿母亲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维生素D属于固醇类衍生物,也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的一种,在儿童生长发育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必备营养之一[3],其对佝偻病发挥着有效的抵抗作用,但目前很多小儿多有出现维生素D缺乏的现象,造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生,导致小儿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而人们获取维生素D主要可通过两种途径,其一为内源性,其二为外源性[4],前者主要是通过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受紫外线作用转化成胆骨化醇,后者主要是通过食物及药物之中摄取。目前,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在3个月至2岁小儿中比较多发,并且很多家长存在思想误区[5],认为孩子过小,不宜受阳光照射,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宜过早添加辅食,这些思想均是错误的,通过阳光照射可有效预防此症发生,并且幼儿辅食对幼儿的生长发育发挥着重要作用,故在对此症采取护理干预过程中,将这些方法均加入到护理手段之中,从而使此症得以有效预防,保证小儿健康成长。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通过护理干预,其发病率、小儿母亲健康知识评分以及产妇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且能够提升小儿母亲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采取护理干预进行预防能够减少此症的发病率,并使小儿母亲更加了解此症的预防方法,从而使小儿母亲的满意度得到提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海燕. 社区护理干预对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治疗效果的影响[J]. 智慧健康,2018,4(26):97-98+101.

[2]俞月梅. 不同剂量维生素D对预防早产儿佝偻病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7(2):14-17.

[3]侯建锋.社区综合干预对亚临床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效果评价[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22(s2):221-222.

[4]张淑芹. 小儿维生素D缺乏病的观察及护理要点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2016(8):2-3.

[5]王敏.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护理[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2):258-259.

论文作者:吐热日?别格热斯,安翠花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分析论文_吐热日?别格热斯,安翠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