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族地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殊性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试论论文,民族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民族地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民族地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贯彻执行全党思想政治工作统一的原则和方针政策。但是,由于民族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历史因素、民族习俗等条件与其他地区不同,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处于一种特殊的环境之中,有许多特殊的制约因素和特点。民族地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贯彻执行统一原则和方针政策时,必须与民族地区的实际特点相结合。那么,民族地区的特殊环境给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哪些特点呢?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以利加强和改进民族地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毛泽东同志指出:“对于物质的每一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的原因,或特殊的根据。”(《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308页、309页)根据长期实践,民族地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特点,初步可概括以下五点:
(一)工作指导上的多端性。这是民族地区社会变革的跨越性和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决定的。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在解放前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处在封建农奴制或奴隶制阶段,有的少数民族还处在原始社会的末期。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少数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从不同的社会阶段一跃而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经过建国以来四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还没有完全消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0页)这就必须使民族地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遇到跨越社会发展阶段而带来的许多滞后因素和矛盾的制约。由于各民族地区脱胎出来的不同社会母体的差异性很大,历史跨越程度不同,因而“时代差”效应极为明显。不仅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上处于不平衡状况,而且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又是多种意识形态同时并存。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已居主体地位,但历史遗留下来的封建主义意识形态、奴隶制意识形态、原始社会意识形态,都还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残存着,广泛地影响和束缚着人们。造成人们思想基础不同,进步起点不一,觉悟程度不等,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这就要求民族地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调查研究,在工作指导上掌握这种多端性,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人们的不同起点,来确定工作的重点和工作的步骤。
(二)制定方针政策的民族性。这是民族风俗习惯的独具性和互补性决定的。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反映本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和心理特征的风俗习惯,起着维系本民族共同体的作用。这种独具的民族风俗习惯,一旦遭到其他民族的歧视和否定,就容易引起民族之间的矛盾,影响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只要民族存在,民族特征和民族风俗习惯就将长期存在,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同时,随着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婚姻、亲缘的往来日益增多,各民族之间在风俗习惯方面的互相影响、互相吸收也在不断扩大。各民族之间不仅在经济文化方面具有互补性,而且在风俗习惯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有些原本属于某一民族的风俗习惯,逐渐被同居一地的其他民族所接受和容纳,而变成为这个地区各民族人们所共同恪守的地方性风俗习惯。因此,民族地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民族性和地域性作为制定具体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依据。切实尊重民族特点和民族风俗习惯,这是民族地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严格掌握的一个重要原则。
(三)转变思想的过程性。这是民族地区科学文化水平比较低和宗教信仰的群众性、民族性决定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科学文化比较落后,旧传统观念比较根深蒂固,这是边疆民族地区长期存在的一个突出特点。在全国人口四分之一的文盲和半文盲中,有三分之二是在民族地区,特别是农牧民中文盲和半文盲的比重更大,个别地方达60%。由于科学文化比较落后,受旧传统观念的束缚,人们按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代文明成果比较慢,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感性的认识比较多,理性的认识相对比较少,朴素的自发意识比较多,科学的自觉意识相对比较少,制约着人们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世界观的转变。同时,民族地区又是个多宗教地区。我国少数民族几乎都信仰宗教,其中有20多个少数民族基本是全民信仰宗教。在民族地区宗教意识和某些礼仪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民族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中有宗教问题,宗教问题又往往以民族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长期以来,宗教问题不仅成为关系到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问题,而且成为关系到各民族的团结问题。如何正确而妥善地处理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的关系,巩固民族团结,这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事关大局的问题。因此,在民族地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无论是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转变世界观,还是处理宗教与民族问题,都不能操之过急,简单从事。这就决定了民族地区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的过程性特点。
(四)方式方法的相应性。这是民族地区的特殊复杂环境决定的。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大多位于祖国的边疆,而主要是西南、西北等西部地区。在我国西部地区有民族自治地方117个,占全国民族自治地方的75%,少数民族人口有4,800万人,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2%。民族地区大多地理环境复杂,自然条件差,不是高山峡谷、连绵丘陵,就是广袤草原、浩瀚沙漠,因而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山河阻隔,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民族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和牧区,社会组织比较分散,生产、生活的流动性比较大。思想政治工作难以组织经常性的集体活动,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难以集中统一进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难以及时传达和贯彻落实,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难以展示。这些都制约着人们思想政治素质的迅速提高。又由于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活动方式、文化传统、思想观念不同,接受教育的途径和文化程度也有区别。这种状况决定了民族地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贯彻统一原则和要求时,要注意掌握相应性,工作方式方法和着力点,应该是因地制宜,从不同地区具体条件出发,灵活多样,适应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才能收到实效。
(五)面临社会矛盾的复杂性。这是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和民族地区现实社会状况决定的。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政治制度的演变,经济、文化的交往,婚姻、亲缘关系的往来,逐步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格局。各少数民族基本上没有单一的民族聚居区,多是几个民族杂处共居或交错聚居。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这种特点,一方面反映了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有利于各民族的相互交往,相互学习,相互支援,共同进步和发展。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各民族所处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历史境遇不同,又形成了反映各自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和心理特点的风俗习惯,成为各自民族内聚力和认同意识的基础,因而各民族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和复杂的关系。只要民族存在,民族特征存在,在各民族的交往中,就会因某些问题处置不当而产生矛盾,影响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合作。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居住在边疆地区,在21,0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有20多个少数民族与国外10多个国家的同一民族相邻而居。这种民族的跨国性,一方面有利于加强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发展经济和文化交流。但另一方面,这些周边国家大都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当代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矛盾,不能不在某些交往中反映出来,影响甚至改变某些人的政治倾向。特别是在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对我国实行“分化”、“西化”的形势下,会使某些人丧失政治立场,成为危害社会稳定,破坏祖国统一的内在因素。宗教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有着比较广泛的社会基础,并与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有往来关系。由于宗教具有群众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的特点,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它会转化为某种现实的社会力量或政治势力。正因为如此,国际反动势力总是与国内反动宗教力量相勾结,制造民族矛盾,破坏祖国统一。总之,民族地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是多种矛盾相互交织的复杂状况。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无论是在制定方针政策上、采取方式方法上,还是在处理矛盾、解决问题上,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注意灵活性,谨慎妥善地加以磫置,不可粗心大意。
上述特点告诉我们,民族地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总是同民族和民族地区特点紧密相联系着的。正确处理和对待民族和民族地区特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前进,民族团结就发展;反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受挫,民族关系就受损害,这是民族地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规律性。这种特殊规律,决定了民族地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统一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三个方面的关系:(1)正确处理原则性与民族性的关系,既要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统一性,又要从民族特点出发,通过不同的形式贯彻落实;(2)正确处理普遍性与民族习俗差异性的关系,既要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则的共同要求,又要尊重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制定灵活的具体政策;(3)正确处理先进性与多端性的关系,既要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标准的先进性,又要从不同民族地区群众思想觉悟程度不同的实际状况出发,采取不同步骤开展工作。总之,要把统一性与特殊性辩证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统一性绝对化,无视民族特点;又不能片面强调特殊性,降低标准和要求,这是民族地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