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的“三个”困扰与对策论文_张怀珠

农村学校的“三个”困扰与对策论文_张怀珠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庆阳中心学校 130518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来临,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公众对优质教育需求力也日趋旺盛。各地都相继出现了村级学校由于种种原因被撤并,随之而来的是,由于大量农村人口大量进城等原因,造成了部分学生因此处于留守状态。在这矛盾突显的教育公平问题中,急剧恶化的是留守儿童与辍学生的问题。

就此,对农村存在的留守儿童问题、流失生问题和学生的寄宿问题等谈谈一己之见。

一、农村里的“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的“留守儿童”群体急剧扩张,是由于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的大量转移所造成的。于是出现了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照管,有的甚至还托付于自己的亲属代管,应运而生的监管不力的问题比比皆是:由于条件所限留守儿童生活与学习供给不足的问题;缺少亲情关怀造成心理障碍问题;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道德品性滑坡问题;无人督促致使学习能力、学业成绩不佳的问题,等等。很大程度上都是教育这项“民生工程”滞后的机制问题。所以,这也给义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要想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政府、教育与社会一起发力,改善农村的教育环境,提高物质性资源与教育资源倾斜力度,多措并举地提高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首先,适时推进农村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住宿需求,让学校真正地成为“留守儿童之家”。同时,政府也要对学校进行监察和管理,不能把建设好的设施,学校以种种原因搁置;任凭“留守儿童”在校外投师、入租、靠友高消费“留守”。其次,要针对“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做好心理疏导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以文化生活为内容,加强情感沟通与正能量的积极因素的诱导,提高思想觉悟。同时,学校与社会也要注重“留守儿童”在人文环境的管理,加强与网络相系的各种设施的管理,给“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一个倍受关怀的氛围与相对安全的生存、学习环境。

二、农村里的流失生问题

农村的义务教育水平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提升,这是事实也是成绩。但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或许是家庭问题、学生问题、教育问题、社会问题、体制问题等多种因素致使学生流失问题依然不可小觑。究其原因,具有深层的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一,农村就地就近的学校撤并以后,政府与学校管理失控,投入比例失调,跟不上农村教育现状的需求,在一定意义上,把矛盾和问题、负担转嫁给了社会和家庭,面对问题和困难使得部分学生退缩,在没有亲情关怀的情形下,学生选择了辍学之路。其二,教育主管部门受原来“普九”成绩的影响,居功不思隐形问题,麻木于成绩的拥有上,不作为于控制流失的现象,缺乏日常工作的管理。致使部分农村学校也没有切实可行的控制流失生的、保护义务教育阶段孩子就学的良好方案与策略,既没有保障的机制和制度,也没有谁勇于担当、不懈作为的措施,几乎搁置流失生问题,有的或许是认为去除了学校或者老师的教育负担问题。其三,或许是因为近年来就业市场乱象丛生的问题,大学生就业压力过大,低层次用工需求过大,用人单位对学历资质审查、把关松动不严,工资待遇利益分配出现怪坡的问题,衍生出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潮,影响了学生及家长对就学完成义务教育乃至深造的兴致。其四,农村或者是城乡的结合部,更有甚者是偏远农村的网吧、娱乐场所疏于监管,对未成年人的涉足由于个体经营者受一己私利的诱惑放松了限制、无视监管,那些意志力软弱者受其所害,自甘放弃学校的生活,流向了社会。

面对农村流失生的问题,改变这种现状的办法,我认为:一是要完备学校的功能和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和学生就学(包括交通、课外活动、生活)的条件,以及优质的教师队伍,让学校成为学生完成学业的“磁场”和成长的乐园。二是要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去评价学生,建构人文的思想、道德、文化教育环境,留住学生的心才能留住学生的人。三是强化法律效力的作用,提升政府的执行和协调力度,以法律遏制不良事态,以法律取得社会的公信力和维护少年儿童的义务教育权益。

三、农村学生寄宿衍生出来的问题

因为,原来以村为单位的学校教学满足不了教育形式发展的需求,在整合教育资源的过程中,使得农村学校失去了生命力,经过布局的调整、规划与整合,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了办学效益。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原来村级学校被撤并,学生就学的方便条件也弱化或者失掉了,于是,由寄宿现象衍生出来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一,由于政府投入的有限性,一些学校设施、教学设备、运输工具、食宿条件、生活环境等等还没有跟上教育推进的步伐,还远远没有达到或者满足人们的期待,这样只有靠家庭负担和社会接洽来予以满足,对那些无力承担者来说,其学生面对的是求学前程处于灰色地带。其二,由寄宿学生加大了就学的成本衍生各种矛盾。时间与休息睡眠之间、家长与老师利益之间、学校与学生管理之间、课内与课外占有之间等等冲突得以显现,都为“留守儿童”和“失学儿童”就学埋下了隐患。应该引起所有人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关注。

直面这个问题,解决问题的节点和落脚点就在于政府投入、监管与学校的运行机制相匹配,科学谋划、合理配置、有效利用相结合;用法律、制度、措施去促进,加强管理。做好素质教育这个大政方针的有效落实,加强高素养的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就学处于困境中学生帮、扶、奖、免、送的爱心辅助机制,构建好学校、社会、家庭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梁好 《教师如何深度透视现代教育》,吉林出版集团。

论文作者:张怀珠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  ;  ;  ;  ;  ;  ;  ;  

农村学校的“三个”困扰与对策论文_张怀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