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亦专健脾防暑汤的研发及临床应用论文_俞唐唐,王亦专

王亦专健脾防暑汤的研发及临床应用论文_俞唐唐,王亦专

永康市中医院 浙江永康 321300

【摘 要】痧症是我国南方夏秋季节的一种多发病,轻则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重亦可致死。关于痧症的救治,古代中医大家们已有很多研究及论述,但关于痧症的预防方法却较少有提及。金华名老中医王亦专研发的健脾防暑汤即填补了此项空白,临床疗效也得到了肯定,在此提供给大家作为参考。

【关键词】王亦专;健脾防暑汤;痧症;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7-107-01

痧症[1](痧气)是一种(类)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在我国南方一带的夏秋季节多发,临床症状以头晕、头痛、头重、胸闷、呕恶、全身乏力、口渴口干,或大汗淋漓,或汗不发,闭汗等为主要表现。与现代医学的中暑相似,是在暑热天气,湿度大或无风的环境条件下,表现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痧症有轻重之分,轻则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如不及时救治则亦可严重致死,平素临床中因痧症就诊者亦为数不少。金华名老中医王亦专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并结合临床实践,研发出预防痧症的健脾防暑汤,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得到了推广应用。在此对健脾防暑汤作些简单介绍以供大家参考。

1.健脾防暑汤的研发背景

关于痧症,古今已有诸多医家对其进行关于病因病机及其辩证施治的总结及分析。清代医家寇兰皋[2]对痧症的病因病机分析入微,其在《痧症铸信方》中有言,痧症“乃天地之疠气,此气甚酷甚烈。从人口鼻而入,顷刻间内人于脏腑,外达于经络。从人口鼻入,即直至胃腑,至胃腑必及于脾,而后由脾达于四肢,达于周身,若他脏腑虚者,邪亦得而乘之,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也。”。并于治痧诸方一章详备方药,载有藿香正气散、胃苓汤、二陈汤合左金丸方、理中汤、四逆汤、救中汤、左右渗方、时疫种验方、麻油饮、木瓜饮、阴阳水、兑金水、闽粤治痧症方、立生丹、急审速效丹、搐鼻方等。郑重光[3]等医家亦对暑证有其独到见解。

但古代医家对于痧症的预防却较少提及。而现实生活中,暑热季节时痧症随处可见且易反复发作,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王亦专名老中医认为中医学应对溯本求源、古为今用的同时,还应有所创新、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及所擅长,所谓“继承示基础、创新是归宿”。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内经》中就已提及的防病养生谋略,要做一个“上工”,我们就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朱震享在《格致余论》中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平时临床工作中王亦专名老中医对疾病的预防及防治相当重视。

每逢中考、高考时期正值暑热季节,时常会有考生考前中暑事件发生,并严重影响考生正常发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鉴于此,王亦专名老中医开始思考防暑汤的研究,在多年的临床经验基础上,结合临床需要研发出了预防痧症的健脾防暑汤,经临床验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2.健脾防暑汤的组成

在临床反复实践及验证中,王亦专逐渐确立了健脾防暑汤的基本组成(藿香10g 砂仁10g 茯苓10g 党参30g 生黄芪30g 当归10g 白芍10g 白术10g 细辛3g 黄芩30g 黄柏6g 石菖蒲10g 青木香6g ),并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应用。

王医师认为痧症病机为体虚标实,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暑热季节湿热为患,患者外感湿热,饮食劳倦内伤,湿热蕴结,郁而化热,升降失常,清气不升,浊气上填,蒙蔽清窍,故患者常感头昏、头痛。湿热蕴结脾胃,受纳运化失职,致纳差、恶心、脚重、体倦。健脾防暑汤重在健脾和胃化湿,方中藿香、砂仁、石菖蒲辛香,黄芩、黄柏苦降,茯苓、米仁淡渗,麦冬、白芍养阴,鸡内金、红楂肉开胃,党参、生黄芪、白术、当归健脾益气活血,方药以其辛开苦降调理气机,关键在调理人体气血阴阳,把湿热调理平衡,脾胃运化正常,湿热无从内生,正气渐复,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得补,夏季得养,人体逐渐适应于环境,外邪则无法内侵,故病不得生。此方在清明节前后服用效果最佳,临床运用中得到了较好的疗效及评价。

3.健脾防暑汤的临床运用

王亦专名老中医亦提出在服用此方期间忌刮痧等外治法,其认为这些外治法虽然显效快,但同时也会耗伤患者正气以抗邪外出,虽然能暂时缓解症状,但未解决根本问题,患者仍亦反复外感暑湿而致痧症发生,经常刮痧等操作亦会影响健脾防暑汤预防痧症的疗效。

王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易患痧症的患者较多都有鼻窦炎、贫血、乏力等伴随症状,与其体虚标实的理论相符合。临床运用中对于各种伴随症状可做相应药物加减。如鼻窦炎患者,加用野荞麦30g;心率慢者可加用细辛、肉桂等药物,虽说细辛不过钱,但心动过缓者可适当加大细辛量;肾虚者可加用山茱萸等。

同时健脾防暑汤在临床中也被逐渐扩大应用范围。如胃溃疡患者,健脾防暑汤基础上加用蒲公英、海螵蛸、瓦楞子等药物;胃窦水肿、恶心呕吐患者,健脾防暑汤基础上加用薏米、半夏、蒲公英等;胃糜烂患者,健脾防暑汤基础上加用白花蛇舌草、藤梨根、香茶菜、石斛等药物,临床中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王亦专平时临床工作中也很注重西医辅助检查,不是提倡一味纯中医治病,而是利用现代医学技术,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更好的为患者提供诊治服务工作。

同时王亦专名老中医还将健脾防暑汤制成膏方调理亚健康人群,如健脾防暑汤基础上五味子加味等,临床中亦取得了较好疗效。

以上内容为跟师王亦专名老中医期间学得,在此记录下来以供大家借鉴及参考,不当之处请指正,以望大家相互学习。

参考文献

[1]赵美丽.古代痧症的病因病机和证候表现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11):859

[2] 许燕,耿婧婷.《素圃医案》暑证治验浅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7):856

[3]高建伟,倪亚平.郑重光运用当归四逆汤辨治厥阴病特色[J].吉林中医药,2008,28(5):381

通讯作者:俞唐唐,女,1987.04.08,天津中医药大学毕业,永康市中医院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消化内科,永康市中医院,321300

论文作者:俞唐唐,王亦专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4

标签:;  ;  ;  ;  ;  ;  ;  ;  

王亦专健脾防暑汤的研发及临床应用论文_俞唐唐,王亦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