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露(四川省苍溪县陵江镇初级中学校四川广元628400)
【注】该文指导教师为:白毅(四川省苍溪县江镇初级中学校)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I004-1621(2015)07-012-02
化学教学与数学、语文、物理等其他学科相关知识的协 调,对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
益,培养学生化学素养方面 有着深远的影响。鉴于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整个初中课
程视为一个整体,在教学中揭示各学科知识和能力的相应联 系渗透,即做到文理渗透,
情理交融," 五育" 贯穿始终。帮 助学生在化学知识网络的基础上构建跨学科的知识网
络,培 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人类社会在文明化的进程中,面临着人口、环境、能源、 资源、健康等问题挑战,这些
问题仅靠某一学科是很难解决 的,需要多种学科的协调努力。 在《化学课程标准》中的
实施建议的教学建议中强调:重 视学科间的联系,增强跨学科内容。因此,在化学教学
中教师 应加强化学与物理学、生物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的联系,还应 注意化学与社会科
学之间的联系. 在加强化学学科的基础内容教学的同时,要充分的进行 跨学科渗透,有
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 之间的知识融合,帮助学生在化学知识网络
的基础上构建跨 学科的知识网络。
任何事物现象都自成系统又互为系统。化学教学系统中 各要素的协同,如教学目标、教
学手段、教学方法之间的协 同;或系统与系统的协同,如化学教学与数学、语文、物理
等 其他学科相关知识的协调,与德育和技能训练如劳技、科技 等协调,对提高化学教学
的质量和效益,培养学生化学素养 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鉴于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
整个初 中课程视为一个整体,在教学中揭示各学科知识和能力的相 应联系渗透,即做到
文理渗透,情理交融," 五育" 贯穿始 终。通过渗透达到协同,从而培育学生良好的思
想道德素质, 提高科学文化水平,重建全民族的科教意识和人文素养,让 学生全面和谐
地发展。
1、与语文学科的联系 学生的潜意识中,文科知识需死记硬背,理科则需大量 解题,教
师若能挖掘文科素材来与物理世界沟通则会起到意 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下列诗句中可
能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山随平野尽江如大荒流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赏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搞清物理
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 质,此题只有D 选项的第一句含有化学变化,故答案为D。
2、与历史、生物学科的联系 不仅限于语文学科,历史、生物中的素材也不乏其数。许
多历史小故事不仅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的文明史,更能激起学 生的求知欲。 例如:我国是
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化学制造业 中,盛名世界的是( ) A.指南针、制火药、
冶铁B.造纸、印刷术、造青铜器 C.炼钢、制烧碱、合成塑料D.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赏析:制烧碱、合成塑料是近代化学工艺,印刷术和指南 针不属化学工艺,所以答案为
D。 例如:如下图所示,它是证实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 装置,取一大烧杯装入大半
烧杯水,烧杯内放一些金鱼藻,通 入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将盛满水的试管倒置在漏斗上
,过一 会儿有许多气体产生,管内液面下降。问:当试管内的液面处 于图示位置时,则
试管内的气体压强______ 外界大气压强。 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判断 赏析:此题
涉及物理、化学、生物三学科知识,植物光合 作用实质就是在阳光和叶绿素的作用下利
用二氧化碳和水 合成糖类物质并放出氧气的过程。根据物理学知试管内气体 压强与试管
内水面到烧杯内水面的水所产生的压强之和等 于外界大气压。故答案为B
3、与物理、生物等自然科学的联系
" 数理是一家",学生在解物理题时,不得不动用数学工 具,因此他们在数学和物理的彼
此联系这一点上已有相当的 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性。教师可将物理中的数学方法予以
归类 例如:在一只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漂浮着一木块(如右图)往烧杯中
加入少量某固体物质后,木块浸 没在液体中的体积变大,(假设 在此过程中溶液体积
变化忽略不计), 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A.Fe B.Cu C.Ba
(NO3)2 D.Ba(OH)2 赏析:由物理学知识知,木块一定时,只有当硫酸溶液的
密度减少时,才能使木块浸没在水中的体积变大。由化学知 识可知,硫酸密度比水大,
当向硫酸中加入Ba(OH)2 后,生 成了BaSO4 沉淀和水,其中水对稀硫酸起到了稀
释作用,使 硫酸的密度和浓度都减小,符合题意。若加入Fe 和Ba(NO3)
2,虽然它们分别与H2SO4 发生反应,但得到的FeSO4 或 HNO3 溶液密度仍比水大
,不符合题意。Cu 本身不与H2SO4 反应,故答案为D。
采取灵活渗透的方式学习,可以有效地扩展学生的知识 面。从一定意义上说,在基础知
识的学习阶段,知识面越宽, 越有利学生触类旁勇,相互借鉴地学习。各学科能在化学
教 学中有不同程度的渗透,就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广大教 师应通晓初中各科知识概
况,加强自身修养,一专多能,有效 地驾驭课堂,才能发挥出渗透的活力。 时代呼唤着
素质教育,我们培养出的下一代应是全面、 持续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根据我国国情暂不
能推广综合理科 课程的前提下,笔者认为加强学科间渗透,促进学科的多向 联系,克服
分科教学所带来的弊端,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 探索之路。 (指导教师:白毅)
论文作者:张露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07期总第35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7
标签:化学论文; 学科论文; 烧杯论文; 知识论文; 硫酸论文; 试管论文; 物理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07期总第35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