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特诊科 710032
【摘要】口腔内存有大量细菌,在口腔科疾病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等体液成分,尤其是面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性病患者,以及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时,口腔科护理人员就会处于职业危险因素中,面临院内感染的职业危害[1]。
【关键词】口腔科;护理人员;防护
【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396-01
本研究中,从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以及尖锐器械伤害等方面,对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生物因素及防护措施
1.1生物职业危险因素口腔科患者多,流动性大,并且诊疗过程中应用多种特殊器材时,产生大量携带病原体的气溶胶,悬浮于空气中,增加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的含量,医护人员手面部随时可能接触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导致院内感染。
1.2防护措施(1)加强个人防护:口腔检查、口内治疗时、接触使用过器械时、接触患者体液时,必须穿戴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镜等,减少直接接触危险因素的风险和几率。(2)环境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使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地面,紫外线空气消毒,维持室内环境的洁净度。治疗前,告知患者应用1%过氧化氢漱口,降低口内细菌含量。(3)洗手:患者诊疗后,护理人员需要洗手,佩戴手套,并且做好检查,及时发现手套破损情况,及时更换破损、污染的手套等防护设备,避免双手被血液、唾液污染,椅位及医护双手可触及部位使用避污膜。尽可能避免医源性的交叉感染。(4)消毒灭菌:口腔器械相对繁多,也是病原微生物传播的重要媒介,所以,口腔科器械要做到“一人一用”消毒的治疗原则,严格根据诊疗器械的材质、危险程度,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避免交叉感染[2]。(5)定期体检:每年组织一次常规体检,对于免疫力低下或丧失的护理人员,及时进行疫苗的补种或者接种,提高机体免疫力。(6)增强防护意识:定期组织抗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对传染病的感染途径、预防,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方面,进行学习,提高护理人员对生物职业危险因素的认知能力,增强防护意识,避免院内感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化学因素及防护措施
2.1化学药物砷类、醛类、过氧化氢等口腔诊疗过程中常用的化学药物,以及器械浸泡、地面清洁时,散发的氯味、醛味,长期处于这些有毒化学药物中,对护理人员皮肤黏膜造成较强的刺激,甚至出现过敏反应、接触性皮炎等。防护措施:严格根据配方,进行化学药物的配制,加盖保存,避免挥发,污染空气;化学药物配制和应用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佩戴口罩、手套,减少药物对呼吸道、皮肤的强烈刺激;加强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降低空气中化学药物的浓度。
2.2汞口腔科诊疗过程中,尤其是充填过程中,会接触到重金属汞,汞蒸气会弥漫在诊疗室内,护理人员通过呼吸道、皮肤接触汞蒸气,导致过敏性皮炎、汞中毒。防护措施:诊疗室保持空气流通,治疗完毕后,墙面、地面应用过氧乙烯进行消毒喷刷处理;应用密闭自动银汞调和器,充填过程中,护理人员佩戴口罩、帽子、手套,减少与汞的直接接触;充填过程中多余的汞不要随意撒落,需要收集在盛放饱和盐水的容器内,避免空气中汞蒸发;护理人员不在诊疗室内进饮食,避免接触有毒气体和物质,定期进行汞含量的检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诊治[3]。
3物理因素及防护措施
3.1噪声口腔科诊疗室内涡旋机、吸唾器、电机、抛光机等器械工作时,都会发出较大声音,对患者和护理人员造成较大的刺激。防护措施:定期清洗和保养医疗器械,对于石膏修理机、抛光机等安放位置应远离办公室,使用时关闭门窗,及时淘汰和更新设备。
3.2石膏粉尘吸入呼吸道,容易导致矽肺,所以,口腔科护理人员灌模时,双手长期接触石膏,容易导致皮肤粗糙、皲裂等。防护措施:口腔护理人员操作时,佩戴口罩、帽子、手套等个人防护措施。
4尖锐器械及防护措施
4.1尖锐器械职业危险因素口腔科尖锐器械分为一次性尖锐器械(一次性探针、外科刀片、缝合针等)和重复利用的尖锐器械(冲洗针头、牙周刮治器、根管扩大针等)。口腔诊疗过程中,尖锐器械的频繁应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刺伤的意外情况,这也是护理人员院内感染的主要途径。
4.2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尖锐器械的应用和废弃原则,减少刺伤皮肤的几率,对于一次性尖锐器械,用完及时置于尖锐器械容器内,重复利用的尖锐器械使用完毕后,置于带盖金属盒内,及时消毒、灭菌,以备下次使用。一旦发生刺伤意外,需要保持冷静,及时进行急救处理[4]。
5讨论
口腔科护理人员处于高危职业危险因素中,这是世界公认的问题,所以,在口腔科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做好自我防护措施,规范各项护理操作,医院管理部门制定相关防护制度和应急措施,做好监管工作,定期组织医院感染相关培训,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医护人员的健康异常情况,并给予及时治疗,尽量减少职业危险因素对医护人员的危害,为患者提供安全的诊疗环境,确保医护人员的自身健康和安全。
参考文献
[1]谭秋红.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中国实用医药,2012,7(4):267.
[2]卢爱工.口腔医护人员职业感染危险因素与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9(3):137.
[3]吴崇玲,口腔科门诊医护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全科护理,2010,8(7):1939.
[4]吴霞.口腔内科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113.
论文作者:李丹,李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2
标签:防护论文; 口腔科论文; 因素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器械论文; 危险论文; 措施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