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提高经济效益的十二大战略_银行论文

商业银行提高经济效益的十二大战略_银行论文

商业银行提高经济效益十二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提高经济效益论文,十二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商业银行的重要特征,就在于它是以盈利为经营取向,把经济效益作为经营的中心目标。本文试提出提高商业银行经济效益十二大策略。

一、向更新观念要效益

商业银行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树立十大观念。一是盈利观念。盈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最终目的。因此,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牢固树立盈利思想,加强核算,讲究理财,努力增收节支,自始至终以效益为中心,争取利润最大化。二是竞争观念,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商业银行提高经济效益面对的是开放的金融市场和多元的同业竞争对手,必须重视竞争,扬长避短,赢得竞争,促进自身发展,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三是风险观念。市场经济是风险经济,效益的期望值越高,风险就越大。必须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四是开拓观念。一方面,商业银行必须拓宽业务领域,使业务经营向多元化、全方位、综合性方向发展,多渠道增加经营收入,扩大收入来源,使收入稳定增长。五是人才观念。人才是商业银行实力的基础,也是获取最大利润的根本保证,在资本的转换与增殖过程中,人的作用始终是第一位的。商业银行必须重视人才,多途径、多手段地发掘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发挥人才效益。六是诚信观念。“诚”与“信”是商业银行立身之本,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后盾。商业银行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遵守公平竞争、诚实相处、正派经营的道德风尚,走正路,行大道,谋求利润与责任道德相统一,做到守信、树信、取信,依靠诚信的形象,把握客户,吸引客户,提高效益。七是信息观念。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经济金融信息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及时开发信息,获取信息,利用信息为经营决策服务。八是服务观念。在激烈的业务竞争中,商业银行要提高经济效益,不仅要靠文明礼貌,热情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在高效益、高质量、多功能服务上下功夫。九是绩效观念。商业银行只有讲求绩效,才能够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使职工为银行效益自觉奋斗。十是法制观念。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必须步入法制化轨道,实行“依法治行”,用法律规范自身经营行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促进自身稳健发展。

二、向存款负债要效益。

存款负债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商业银行的利润最大化是以存款负债为前提的。银行的内部效益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存款负债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把存款负债精力摆在重中之重,下大力吸存揽储。一是要努力建立存款稳定增长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存款组织网络,推行工效挂钩办法,加大责任约束力度,形成全员、全面责任揽存体系。二是调整存款负债结构,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据测算,一般情况下,每吸收1万元企业存款或活期储蓄存款,年约可获纯利700元左右,而吸收1万元定期储蓄存款,一年约要倒挂利息60元左右。 为了提高存款效益,一方面要大力吸收对公存款。重点是理顺银行与社会各界的关系,把企业信贷增量与存款增量指标挂钩,把企业贷款投放与企业指令归行率挂钩,切实加强企业帐户管理、专用基金及现金管理,防止企业多头开户与资金体外循环。要抓好活期储蓄及一切临时性存款。在大力组织人民币存款同时,积极抓好外汇存款。

三、向资产质量要效益

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特别重视提高资产质量,积极发展多角化经营,创新金融资产,降低资产风险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此,首先要建立以资产负债管理为主的信贷管理体制,按照最大效益、最小风险的原则自主确定贷款投向投量,确保贷款向保险系数大、盈利把握大、经济效益好的大企业、大项目倾斜,以此增强信贷资产流动性、安全性与效益性。其次要建立健全经营风险管理机制。应建立一套完备的、规范的、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建立贷款评估机制,加强对贷款对象的信用度、风险度的评估审查,对贷款项目的可行性、效益性评估分析,对经营规模及抗险能力测定。建立贷款管理责任制,推行调、审、贷、查四岗分离,明确岗位责任,对贷款项目实行跟踪管理,对贷款总量实行质量管理,建立信贷资产管理监督委员会,负责对风险资产的监督检查,评定和追究责任。加大抵押、担保贷款份量,努力降低风险权重系数大的资产比重。第三,积极调整资产结构,努力提高资产收益率,一是要合理核定库存现金限额,定期分析调整流动性资产比例,适当减少银行为备付而准备的现金量和中央银行超额储备,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盈利能力。二是大力拓展国际结算和外汇中介精力,拓宽国际业务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档次,实行银行业务国际化。三是开拓表外业务,包括信用卡、代收、代付、代清欠、代租赁、代保管、咨询评估、担保、承兑、信用证、期货、期权交换等风险小、知识含量高的中介业务。四是大力发展票据结算和贴现、再贴现业务。

四、向盘活存量要效益。

据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的呆滞贷款在整个贷款总额上有不小的比例,盘活这部分成本低、潜力大的沉淀贷款是加速资金周转、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重要途径。由于盘活存量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所以必须多管齐下。一是要全面清理存量,摸清底数,抓紧落实债务。二是要明确责任,层层落实清收任务和奖惩措施,严格考核,奖罚到人。三是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综合手段清收,广造舆论,启动贷户主动还款。四是要帮助企业扭亏,增强还贷能力。五是促进企业调整领导班子,转换经营机制盘活贷款。六是帮助企业通过资产调剂变卖盘活贷款。七是通过处理抵押担保资产盘活贷款。

五、向规模调控要效益。

这里所指规模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经营的组织体系。二是经营的集约化程度。首先从组织体系来看,高效益并非要大规模。银行组织体系规模的确定,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则要求相适应,与银行业的科技水平相适应并以减少管理成本为前提,以能够协调利益为准则。国外经验表明,银行是典型的中等规模经济,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规模相对偏大。以九二年为例,工、中、农、建四大银行各项存款占全国银行存款89.2%,贷款余额占全国银行总贷款余额90.7%,这种过高的金融垄断,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也阻碍了金融服务质量的提高,束缚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省略与动力,同时由于这些大的商业银行内部有机联系程度不高,因而就只能靠行政力量,按行政区划和层次设立分支机构,造成了贷款质量低、风险大。对此要调整缩小商业银行的垄断性规模,形成一个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模经济的商业银行机构组织体系,重点是要精简机构,减少管理层次,转换职能。各级领导行不仅要在数量上精简而且在职能上要由过去的管理型为主,转变为经营管理综合型,并以经营型为主。与此同时,要按照效益原则,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服务功能层次性原则,科学合理布局网点,既要撤并那些当地经济不发达、业务规模小、长期经营亏损的网点,又要按经济区域新设营业网点。重点要在城区和新兴经济开发区、保税区、招商城、大中型专业市场和城乡结合部增设一批网点,并使新建网点做到高起点、高规格,实行全新的经营机制,把它们作为开拓业务、增创利润的主力军。其次,从集约化经营方式来看,经营总的指导思想是要通过经营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入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来增加经营效益。因此,在调整网点的同时,还要树立“精耕细作”的观念,在信贷投入上下功夫。一方面相对集中扶持对象,高效合理地搞好资金的配置。一般应向城镇集中,向大中型高效骨干企业集中,向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利益大的项目集中。一方面要创造合理的经营组织形式。如加强行际之间的合作,实行银团贷款,组成银企集团等。与此同时,还要采用符合集约化经营要求的经营手段,利用同业市场占有量和人均占有量目标激励机制,使市场竞争的刺激和压力真正作用于商业银行每一个经营单位与员工,以激发经营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六、向人才资源要效益

人是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也是银行的第一资本,是银行竞争优势的核心力量和发展兴旺的原动力。纵观现代商业银行发展历程,其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深知人才之重要,并注重挖掘人才之潜力。正如美国著名银行研究专家威廉·S·汤森博士所认为,银行的兴衰存亡,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吸引、发展和留住胜任人才的能力,以及它所拥有的人才素质和人才管理水平。因此,商业银行要发展兴旺,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意识,打破选才旧框,广开选才渠道,构造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首先要配备好领导班子。这是提高经营效益的关键,商业银行要推行干部制度改革,彻底消除领导干部“一朝当官、终身受禄”现象,要按照德、能、勤、绩和“四化”标准选拔领导干部,通过上级考核、群众推荐、实践检验、竞争上岗等形式使那些政策水平高、知识面广、业务素质好、懂经营、会管理、思路开阔、敢于进取、年轻有为的同志走上领导岗位,发挥示范作用。其次,要在提高职工全面素质上下功夫。重点要强化三项“育人工程”,即理论武装工程,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市场经济理论与商业银行理论知识武装干部职工头脑;精神塑造工程,要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全员时代责任感、使命感,增强爱行敬业、乐于奉献的道德意识;人才培训工程,具体包括:岗前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与专业深造等,要努力塑造出高素质、高品位、高效率的商业银行优秀人才群体。第三,改革用人制度,全面释放人的能量。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干部聘任制,扩大干部交流范围,创造机会,让确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脱颖而出。第四,重视人格主体意义,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人才充分感受到银行对他们的尊重、信任与爱护,最大限度地创造人才效益。第五,逐步实行岗位业绩工资制,形成根据岗位和贡献定报酬的分配制度,调动人才创造效益的积极性。

七、向信息资源要效益。

从某种意义上说银行经营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决策—执行循环往复过程,信息既是银行步入市场经营的前提条件,又是参与竞争实现效益的重要基础。商业银行必须加强信息工作。一是要构建商业银行信息调研机制。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要增设信息点,重点要尽快建立健全以信息调研部门为中心的信息数据库,使决策层通过信息数据库就能了解全行整体经营活动的前期结果、目前势态和后期预测。要尽快实行总行、省行、市(地)和区(县)行数据库四级联网。各级库除加强纵向联络外,还要求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甚至国外建立横向联系,完善信息搜集、处理系统。逐步开发、创造商业银行自己的信息源。信息调研工作要实行操作手段现代化,使信息调研机制高效运转,确保预测准确科学、信息传递快捷、决策及时准确。还要加强信息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员全面技能,增强他们捕捉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传播信息的能力与自觉性。

八、向科学管理要效益。

管理是商业银行发展永恒的主题,强化科学管理是商业银行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主要是指对银行人、财、物的管理。对人的管理要严格招工标准,把好进人关;建立科学、利于人才竞争的商业银行人事管理制度,形成职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建立银行经济效益与职工个人利益挂钩,职务升降与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尊重职工人格,发挥职工才能,给其“自我实现”机会,形成“大事共议,目标齐创,难关共渡,利益共享”的生动活泼工作局面。对财的管理。首先要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强化效益的综合管理。要把与效益有关的成本费用等指标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与每一个人身上,做到人人肩上有任务、个个部门有指标。如对基础行考核利润、资产回报率。要实行内部资金有偿占用制度、利润留成制度,推行“收入费用率”和“利润”双线控制的财务管理办法,建立按期监控、按季分析的财务分析监测检查制度,维护财经纪律,禁止虚列乱挤、乱摊成本、乱提费用等现象发生。此外,坚持“量入为出”原则,做好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工作。重点要加强收息工作,除大力培植收息源头,扩大收入来源外,还要确立利息“抢收”意识,把应收未收利息最大限度地收回入帐。同时狠抓费用管理,落实费用责任制,并成立由会计、工会等部门组成的民主理财小组,定期清理暂付款项,公布费用开支情况和金额,让职工参与管理监督,增强节约意识,杜绝铺张浪费。对物的管理。对固定资产的购建添置,要审批按程序,使用按限额,同时要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防止各种低值易耗品与资产的损坏与散失。

九、向安全营运要效益。

抓效益必须始终坚持以安全为重,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首先要从治本入手,构筑思想防线,要把安全保卫工作的支撑点放在思想教育上,不断提高干部职工安全素质,使其真正从思想上筑起一道反腐防变、防外力侵袭的铜墙铁壁。二是要从防范着眼,构筑制度防线。要把安全保卫工作的关键点放在强化内部管理的监控机制上。要通过建立健全资金安全营运制度,严格操作规程,堵塞漏洞,消除隐患。要实行领导负责制,坚持一把手亲自抓,主管行长具体负责,领导班子整体推动,形成对安全保卫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三是要从实战考虑,构筑设施防线,把安全保卫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强化硬件配套设施和应急方案上,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加强检查监督,及时查疑堵漏,确保安全无事故。

十、向法律资源要效益。

以法治行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与良性发展的可靠保证。精明的银行家总是在千方百计地能动地依法经营,从了解法律利用法律中获取经济效益,如日本银行的了解和研究,他们研究美国法律,发现美国有关法律规定,一件产品中的零部件价值在50%以上为美国制造,这件产品便可视为“美国货”,享受国内产品的同等待遇。日本银行遂将这一信息提供给日本企业,并表示愿意在信贷上予以支持,以帮助企业生产出产品,结果,日本企业将有20个零部件的产品中的19件在本土制造,缺少的最贵的那一件则从美国购买,使零部件的价值中美国制造的部分过半,然后组装成成品返销美国市场,国此取得了最佳效益,实现了国际经营的法律效益。银行也因此获得了丰厚的贷款效益。这是主动地从依法经营中获取经济效益的例子,值得我国商业银行借鉴。为了能真正能动地依法经营,让法律更好地帮助银行发展,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学法懂法,在法律规范下进行经营、竞争与发展,不搞不正当竞争,不搞违法经营。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和正当经济利益,避免经济纠纷和案件,维护银行资财安全。

十一、向形象塑造要效益。

良好的银行形象不仅可以提高社会公众对银行的信赖和认可程度,使银行赢得社会舆论的支持,赢得存款户和贷户的信任,从而增加银行的资产(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而且可以吸引银行所需的人才,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银行经济效益。商业银行必须注重塑造自身形象:一是外在形象。要加强商业银行行容行貌建设,给人以赏心悦目、宾至如归的形象。二是服务形象。市场经济是服务经济,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全员优化服务机制。要通过建立以量化指标为主、以定性指标为辅的考核体系和强有力的检查监督机制(如建立客户评议制度,开展优质服务标兵评选活动,督促银行职工以诚待人,优化服务,完善功能,提高质量。三是资金实力形象。要加强基层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大力抓存吸储,塑造商业银行经营稳健、资金实力雄厚的形象。四是设施形象。要通过加强硬件软件建设,完善服务设施,塑造商业银行柜台业务运作高效的形象。五是群体形象。要不断提高全员素质,树立全员精明强干的形象,赢得客户信任。六是内部管理工作形象。要通过加强管理,严格劳动纪律开展文明规范服务,树立管理规范、安全有保障的社会形象。七是业务种类形象。要加快拓展新业务、塑造商业银行全能形象。八是银行精神形象。要通过加强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使商业银行具有争胜好强的进取意识、严细认真的工作作风、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高效优质的对外服务的形象。九是领导形象。要求商业银行领导具有良好的政治修养、强烈的时代责任感与敬业精神、良好的公仆意识与法律观念,具有较高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品德素质,做到言行一致,光明磊落,多办实事,严于律己,思想作风正派,工作作风扎实,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为政清廉。十是总体社会形象。要求商业银行讲求社会效益,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加强环境保护,对社会尽职尽责。

十二、向外围环境要效益。

商业银行不是孤立存在的,要提高经济效益,不仅要对自身内部组织结构与运作机制进行自我改造,而且还有赖于客观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创造,所以必须妥善处理与外界环境关系。一是要理顺与地方政府关系。对于宏观经济的决策意向,应依靠人民银行进行政策引导和监督管理。维护银行自主经营权。二是要理顺与中央银行关系。首先要建立多档次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对不同资产结构的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准备金率,以提高商业银行资金自主运用能力。三是要理顺与企业关系。首先要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企业真正办成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鼓励企业面向市场直接融资,减轻银行资金压力。四是要理顺与财政关系。凡商业银行不应承担的财政性职能尽快归还财政。五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真正摆脱各种带有福利性质的社会和行政职能,轻装走向市场。

标签:;  ;  ;  ;  ;  ;  ;  ;  ;  ;  

商业银行提高经济效益的十二大战略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