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理解与发展理论述评_活动理论论文

自我理解与发展理论述评_活动理论论文

自我理解发展理论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自我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自我理解

当代有关自我的研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James的自我论的影响。 早在1890年,James在其著名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就指出, 自我包括客体我和主体我两个部分。客体我也称经验的自我,是经验与意识的主体,是“所有一切个人可以称为属于他的全部东西”,不仅是他的身体,还包括他的衣物、妻子、朋友、工作及心理力量等等。主体我又称为“纯粹的一我”,是个体能经验、知觉、想象、选择、记忆和计划的主体。客体我由身体我、社会我和精神我组成,这三部分构成一种层级结构,身体我在最低层,精神我在顶部,其它的各种物质的自我和各类社会的自我居于中间。身体我,社会我和精神我都是个体对客体我的认知表征,是James理论中的自我概念, 是个体通过自我观察或他人的反馈而对自我的各个方面的客观了解。

主体我的核心是主观性,包括对生活事件的主观能动性的觉知;对个人生活体验的独特性的觉知;对个人的连续性的觉知及对自我意识的觉知。主体我的功能是以主观的方式去发动、组织和解释经验。个体通过四类经验:能动性、独特性、连续性和反映(意同觉知)觉察到主体我。能动性指自我的自主性,指人能积极地建构和加工个人的经验。连续性指自我的稳定性。独特性指有别于他人的特性。自我意识由反映衍生而来,并塑造了个人的同一性。

James认为主体我是重要的,它执行着人与世界的一切相互作用。 主体我能够影响个体对经历的人、地方或经验甚至是对自我本身反映的解释,从而决定了生活事件的意义。但主体我的本质是不可决定的,因此出于实证研究的目的,心理学家对自我的兴趣应集中于客体我即自我概念,至于主体我则留给哲学家或研究宗教的人士去探讨。

James的观点对后来的心理学家有重要影响, 虽然大家都承认主体我和客体我的存在,但研究却集中于客体我。Damon和Hart 看到了这一研究偏向,并尝试同时研究主体我和客体我。为了有别于自我概念通常都是指客体我这一传统,他们提出了自我理解这一概念,并作出如下定义即自我理解是指有关自己的思想和态度的概念系统,是个体关于客体我和主体我的知识。

二、自我理解发展理论

儿童是怎样对自我的各种特征进行组织的(如果儿童确实能识别这些特征的话)?儿童又是如何掌握自我是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但又能保持它的同一性这一概念的?自我既是由外部力量塑造的,也置于自我控制之下;自我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儿童对这么复杂而艰深的概念的理解,是如何受其认知能力发展水平制约的?要回答这些问题, Damon和Hart认为唯有运用发展的方法去研究自我理解方能获得答案。

发展心理学家在研究与年龄有关的心理现象时,常常是按照“从表面到深层”或“从身体到心理”这样的原则进行的,但Damon和Hart 认为这并不适用于自我理解。儿童早期的自我理解不仅仅是对外部的身体特性的意识,即使是年龄非常小的儿童也会对自己作一些在本质上是活动的和社会的陈述(如他们的团体活动,成员关系),也能认识到心理的自我(如他们的情绪状态)。而且,高度发展的自我理解也仍然包含着很大比重的外部特性,自我的身体和物质特性在很多个体一生的自我理解发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并不是从身体到活动,再到社会和心理的由低向高的转化过程。相反,在整个从童年向青少年发展的过程中,自我的身体、活动、社会和心理成分都在变化。在所有年龄阶段,儿童对身体、活动、社会和心理的自我都有不同程度的理解。随着发展,每一个图式都在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种图式的消失或转变成为另一种图式。儿童对主体我的理解发展也是一样,不同年龄的儿童和青少年都能意识到自我的能动性、连续性和独特性,只是水平不同而已。

(一)对客体我的理解

客体我包括身体、活动、社会和心理的自我图式,这四种自我图式的发展过程是共同的,在本质上都是层级的。低层级的图式将以一种新的形式成为高层级的一部分,原来自我理解的形式既没有消失,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以一种新的形式继续发挥作用。虽然自我理解有四个发展水平,但并不是说儿童从一个水平向另一个水平发展时,全部的自我图式都将处于同一发展水平。儿童的自我理解可以是多种水平共存的,各种自我图式并不一定同处于一个层级。处于同一发展水平的各个自我图式具有共同的特征,如水平1的特点是分类识别(儿童早期), 水平2的特点是比较性评价(儿童中期),水平3的特点是人际关系含义(青少年早期),水平4的特点是系统的信念和计划(青少年晚期)。

水平1:分类识别

在水平1,自我被理解为只有分类价值的许多独立的类别, 如团体成员、典型的活动和身体的特征等。在这个阶段,儿童根据类别来定义自我,尚不能表述各种类别之间的关系。每个特征都被认为可以揭示自我,但这些特征被看作是彼此独立的。在全部客体我的发展序列中,自我的分类识别始终存在,因为它是构成客体我的基础。

在水平1, 身体的自我图式是根据自我的身体和物质属性(包括体型、性别、种族、与他人不同的身体特征、年龄、财产或物质环境等)定义的,如“我个子高”。活动的自我图式是根据个体所参加的或被期望、允许或不允许参加的典型活动来描述的,如“我打乒乓球”。社会的自我图式是根据个人与家庭、朋友或其他社会人物有关系的事实或社会团体的成员资格来定义自我,如“我有个妹妹”。心理的自我图式主要指情绪、思想、感情和态度,这些都有自己的意义,但与永久的性格、能力或信念无关,如“我是个快乐的人”。

水平2:比较性评价

比较性评价是学龄儿童的主要特征,反映了自我理解中的一种新的组织原则——与他人进行比较。在水平2, 个体根据与他人的关系以及身体或社会规范标准来定义自我。自我理解着重于自己的表现和能力与现实中的、或想象中的他人的表现和能力之间的比较。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使得儿童在永久的个人特征方面能够保护自我的连续性和有别于他人的独特性。

在水平2,身体的自我图式反映的是个体能力的身体或物质属性, 如“我比别的孩子跑得快”。活动的自我图式是根据与他人、规范标准的比较,或对自己在不同环境中的行动和能力的比较来定义自我的,这种比较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隐的。如“我学习不是很好,总是得C和D”;“我喜欢数学和语文,不喜欢美术和体操”。社会的自我图式是根据他人的反应来评价自己的能力,这些反应可以是赞许、否定或任何形式的情感反应。如“当我打球时,我的父母为我喝彩,让我知道我打得好,这令我感到骄傲”。心理的自我图式反映的是个体的认知能力、知识或与能力有关的情绪状态,如“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聪明,我做功课花的时间比较长”。

水平3:人际关系含义

在水平3, 自我理解着眼于能够决定个人与他人互动性质的自我特征上,强调有人际关系含义的类别。包括人格特征、行动倾向、身体的吸引力、物质的吸引力或心理状态等所有决定人际生活的类型或方式的方面。

在水平3, 身体的自我图式是以影响人际互动的身体或物质属性来定义的。这些身体或物质属性可能反映了个人的吸引力,也可能影响个人的社会关系或决定个人的团体和协会成员的资格,如“我很强壮,体型很棒,每个人都为此而崇拜我”。活动的自我图式根据能影响个体的人际吸引力、社会关系或团体成员资格的活动来解释自我,如“我做很多的运动,因为同学们都喜欢运动员”。社会的自我图式根据影响或反映个体的互动、人际吸引力或团体成员资格的社会——人格特征来理解自我,如“我是个诚实的人,人们因此而相信我”。心理的自我图式反映的是社会技能或能影响社会互动的心理属性,如“我非常聪明,因为我的朋友只喜欢聪明的人”。

水平4:系统的信念和计划

客体我的类别是通过系统的信念和生活计划组织起来的。自我的特征对于个人的同一性的意义通过信念和计划提取出来。这些信念和计划包括哲学或道德的信念系统、意识形态的选择或各种个人的目标。对信念或计划的优先考虑创造了自我理解的新的一致性,因为自我定义的类别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都是按与信念或计划一致的方式加以选择的。只有在这个层次,才首次出现了一种有意识的系统的自我概念。

在水平4,身体的自我图式是以反映个体的哲学、 道德或思想信念或生活计划和目标的身体或物质属性定义的,如“我没有很多东西,因为当有些人还一无所有时,你有许多东西是不公平的”。活动的自我图式其特点是以反映个体的哲学、思想、道德信念或生活目标的活动来定义的,如“我每个星期天都去教堂,因为我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社会的自我图式反映了个体的哲学、思想、道德信念或生活计划的社会方面,如“我是个童子军,这很重要,因为我们做好事,我们帮助人”。心理的自我图式指自我的心理方面,反映个体的个人的哲学、思想、道德信念或生活计划。如“我信仰世界和平,我不认为战争会解决问题,我们应该避免打仗”。

(二)对主体我的理解

自我理解的发展理论关心的是儿童和青少年的主体我概念的发展,并非主体我本身的发展。用能动性,连续性和独特性来表征主体我,基本上涵盖了哲学和心理学对主观的自我的研究范围,之所以省略了反映,主要是因为难以找到有效的研究方法。主体我的每个成分也都存在四个发展水平。

1.能动性

水平1:超自然的、生物的或社会力量决定自我的存在或形成。 如“我成为现在的样子,是因为我吃饭、喝水和睡觉,它们帮助我长大”。

水平2:个体的才艺、能力、愿望、 动机或努力影响自我的存在或形成。如“我为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付出了很大努力”。

水平3:与他人的交流影响自我的存在或形成。 如“通过与父母的交谈,我成为现在的样子,他们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事物”。

水平4:对生活中事件的个人的、 或道德的评价影响自我的存在或形成。如“我决定对人友好,因为我看到很多孩子无缘无故地伤害别人的感情,这是不对的,也是不公平的。谁也不可以故意伤害别人的感情或对他们不好”。

2.连续性

水平1:参照简单的类别来定义自我在时间上的连续性。 把个人的姓名、身体、财产、典型行为、稳定的爱好等作为连续性的基础。如“一年年过去,我还是我,因为我还是黑头发,我还叫这个名字”。

水平2:自我的连续性表现为个人的永久的认知和活动能力, 及不变的、永久个人特征。包括个人的稳定的知识、记忆及能力或任何心理、身体的特性,如“我还是我,因为五年前我就知道的事情,现在还知道,我永远都不会忘掉”。

水平3 :自我的连续性表现为他人能够对不断发展中的自我进行再认。在水平3,自我的连续性不再来自于固定的类别、特性或能力。 而是来自于与超出自我的社会网络的不断作用。这种连续感,取决于被家庭、朋友和社会对自我的持续再认。如“我知道我还是我,因为肤色是不会变的。这很重要,否则我妈妈就认不出我了,我就不能回家”。

水平4 :自我的连续性表现为过去的自我特征与现在的自我特征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阶段,不再把自我看作具有一生都能保持不变的特征,相反,自我的特征被认为是从早期形式发展起来的,与自我的早期形式有直接联系却又不完全相同的。过去的自我和现在的自我的关系是通过个人的感情和特殊的知识表达出来的,包括能够识别个人的感情和自我知识与个人在时间上的连续性的关系,或者能够识别个人对世界的取向与个人在时间上的连续性的关系。如“我还是我,因为我还是认为人和人是平等的,因为人的不同的肤色就不给予同等的对待或机会,是可怕的,是不公平的。不论人们来自何方,都应该享有同样的机会”。

3.独特性

水平1:参照简单的类别来定义自我的独特性。把个人的姓名、 身体、财产、典型行为、稳定的爱好和团体成员资格等作为自我的独特性。如“我的指纹、我的声音,没人会与我的一样”。

水平2:对自我和别人的独立的人格、 行为或认知维度进行比较并建立起自我的独特性。这包括对自己与他人的心理或身体能力、活动或人格特征等方面的比较。如“我在班级中比较特殊的方面是,我比其他同学更友好一些”。

水平3:自我的独特性来自于自己的心理和身体特征的唯一组合。如“我喜欢成为我自己,我不怕成为本来的我。有些人总是想和别人一样,别人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我不喜欢那样”。

水平4 :自我的独特性是参照个人独特的主观体验和对世界的解释建立起来的。包括对与个人感情有关的独特性和与个人对世界的取向有关的独特性。如“我是我自己,我与其他人的感情不同,这些感情对我来说是独特的”。

三、自我理解的研究方法

对自我理解的研究主要采取的是质化研究方法,具体一点说是运用临床访谈技术。下面我们从访谈的内容和评分原则两个方面加以介绍。

(一)访谈的内容

自我理解的访谈内容共有七个核心项目。其中四个是关于客体我的,三个是关于主体我的。每个项目都包括一个或多个问题,以及各种深入探究的问题。在访谈中,对自我概念的探究应一直持续下去,直到被试反复以“我不知道”作为回应,或表现出注意力涣散时才可以终止。整个访谈,包括探究,大概需时35到60分钟左右。适合的年龄范围很广,在Damon和Hart的研究中,被试从4岁的儿童一直到18岁的青少年都有。

前四个项目是通过自我的最普遍的表现形式:自我定义、自我评价、自我在过去和未来的投射和自我利益对客体我进行探索。后三个项目,每一个项目探索主体我的一个成分,项目5是关于连续性的,项目6是关于能动性的,项目7是关于独特性的。

项目1:自我定义。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是哪一类的人? 你不是什么样的人?探究:那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它是重要的?那有什么不同?如果你不是那样会有什么不同吗?

项目2:自我评价。你对自己特别感到骄傲的是什么? 你最喜欢你自己什么?你不感到骄傲的是什么?你最不喜欢自己什么?探究:那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为什么那是重要的?那有什么不同吗?

项目3:过去和未来的自我。 你认为五年后的你和现在一样或有什么不同吗?当你成为一个大人的时候,你会是什么样?五年前你是什么样?你是个婴儿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探究:相同的会是什么?不同的又会是什么?为什么这是重要的?

项目4:自我利益。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成为哪一类的人?在生活中你希望什么?如果你可以有三个愿望,会是什么?你认为什么是对你有益的?探究:为什么你想成为这样的人,希望有那些东西,有那些愿望?你还希望有什么,相信什么对你是有益的?为什么那对你有益呢?

项目5:连续性。你一年一年地在改变吗? 是如何改变(或不改变)的?如果你每一年都在变化,你是如何知道你还是你自己?探究:你是怎样保持不变的?这对你来说是重要的吗?为什么?

项目6:能动性。你是如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是怎样成为你现在这样的人的?你怎样会变得不同?探究:那有什么不同吗?这是你成为这个样子的唯一原因吗?还有什么会使你变得不同吗?它如何会起作用呢?

项目7:独特性。你认为会有别人与你一模一样吗? 是什么使你与你认识的人不同的?探究:为什么这是重要的?它有什么不同吗?你在其它方面还有什么不同吗?你是完全与众不同的,还是仅是某些方面不同?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与每一个人都不同,还是只是与一些人不同?你是怎样确定你与每一个人都不同,尽管世界上有许多人你还不认识?

(二)访谈的评分原则

计分的单位为意元,指被试在访谈中所提到的与自我有关的特征,包括自发提出的或是在探究问题的追问下提到的有意义的或重要的特征。

细则分为七个部分,四个为客体我(身体、活动、社会、和心理),三个为主体我(能动性、连续性和独特性)。每一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在评分的时候,首先要决定这个意元属于哪个部分,然后再决定这个意元处于哪个发展水平。因此,对客体我,有关身体或物质财产的陈述(如“我很高”,“我有一辆车”)就译码为身体的自我图式。与活动或能力有关的陈述(如“我每天都打乒乓球”;“我能跑得很快”)就译码为活动的自我图式。与社会——人格特征、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有关的陈述(如“我很害羞”;“我总与朋友打架”;)就译码为社会的自我图式。与情绪、思想或认识过程有关的陈述(如“我早上脾气急躁”;“我思维清晰”)可译码为心理的自我图式。对于主体我,与自我的形成、存在或控制有关的陈述(如“我成为现在的样子是因为我的父母教导的结果”;“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因为我想做”)译码为能动性。与维护或解释自我在时间上的连续性有关的陈述就译码为连续性。与维护或解释与众不同的独特感有关的陈述就译码为独特性。

对意元的计分,必须给被试解释为什么这样说的机会,否则不予计分。有时一个意元似乎不只适合一个发展水平,这时取最高的水平计分。有时有些意元可以在不同的图式中计分。如果一个意元可以在同一水平的两个或以上的图式计分,则该意元可以得到所有的适合的分数。如果一个意元可以在不同的水平上的两个或以上的图式计分,则只计在所有图式中处于最高水平的分数。

四、对自我理解的发展理论的评价

(一)从自我理解的研究内容上看,它包含了主体我和客体我两个部分,是对James的自我论进行全面验证的有益尝试, 也是有别于目前其它自我研究的独特之处。特别是将实证的方法引入对主体我的研究,使人们对主我的理解不再停留于哲学和宗教的思辩水平。主体我对心理学家来说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二)从自我理解的研究方法上看,采用的是临床访谈技术,注重的是自我的质的方面,这一点是与特别重视和强调量化的其它自我研究的显著区别。虽然量化容易以统计数据说明结果,客观性强,但质的研究不可忽视,因为它更能接近问题的本质。

(三)自我理解的发展理论也是对当前的发展理论的一种挑战和修正。一般来说,发展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阶段性,从最初对身体我的意识到对活动我、再到社会我,最后发展到对心理我的意识。自我理解的发展观不同意上述观点,认为个体在各个发展阶段都具有身体的、活动的、社会的和心理的自我图式,也都能认识到自我的能动性、连续性和独特性,只不过水平不同而已。自我图式的发展水平是按照分类识别、比较性评价、人际关系含义和系统的信念与计划的顺序发展的。对个体来说,各类自我图式不一定同处于一个发展水平,自我图式的高级水平是低级水平的发展,来源于低级水平又不同于低级水平,这种观点又与“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的观点是一致的。

标签:;  ;  ;  

自我理解与发展理论述评_活动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