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式”研训模式初探论文_何乃义

“生长式”研训模式初探论文_何乃义

何乃义(四川省青川县教师进修学校 四川 青川 628100)

摘要:灾后,青川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建机遇,在浙江省教育厅和众多教育援建项目的倾力支持下,青川县教师培训工作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回顾了青川灾后八年的教师培训工作,对具有青川特色的“生长式研训模式”产生的背景、基本概念、主要特点、研训内容、优势与困惑等方面作了简要介绍,以期总结既往得失,开拓未来工作,

关键词:生长;研训

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3-0005-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在阐述继续教育、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时指出:“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深化农村基础教育改革、探索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有效性工作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初步形成了适应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的“生长式研训模式”。

一、“生长式”研训模式产生的背景

(一)、浙江教育援建: 2008年汶川大地震给青川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下,受到浙江人民的倾力援建,青川教育也在浙江省教育厅的安排下,集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浙江外国语大学等十余所大学对青川2300余教师进行了长达8年的、全学科、多层面的集约式培训。8年来共集中办班200余期培训教师16500余人次。

(二)、援建项目的支持和影响:地震后,青川教育受到来自教育部、浙江、香港、北京、四川等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题项目研训。特别是由北师大承研的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爱生学校建设”系列项目和“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在青川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来自基线的调查与反思。

教育部师范司和联合国儿基会合作的师资培训项目课题组对西部十省区进行了基线调研,了解了当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专业成长面临的困境:

1、问卷调查显示:53.1%的教师认为,缺乏教育教学资源是影响他们业务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2、教师培训资源分配不均衡。农村教师培训的机会较少,骨干教师培训的机会频繁、存在一定程度的培训过度情况。

3、教师培训持续性不强,缺乏后期的跟踪指导。调查显示仅有36.8%的教师培训后有过跟踪指导。

4、教师培训重理论、轻实践,针对性不强。调查显示,72.7%的教师认为“培训中所学的新知识、新方法不符合学校实际”。

5、培训中现代技术应用不足。调查显示,50.2%的教师偶尔尝试过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41.1%的教师没有制作过课件。

6、教师工学矛盾突出,没有时间接受培训和专业学习。缺乏基于儿童的教师培训效果监测。

为了解决以往培训面临的困惑,我们在借鉴以上项目经验和“农村教师支持服务体系”项目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来自基线的调查与反思,通过8年来的培训总结,逐渐形成了具有农村特色的教师“生长式研训模式”。

二、“生长式”研训模式的概念

“生长式研训”是指培训者深入到受训教师真实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在诊断的基础上展开研究和培训,从而促进受训教师自我生长(发展)的培训。这一培训模式是在对青川灾后重建所经历的大量系列培训和系列项目研究、对现有培训方式进行全面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青川县正在实施并日渐完善,其有效性和可行性已得到了初步的实践检验。

三、“生长式”研训模式的主要特点

1、生态

“生长式”研训的第一个关键词是“生态”。培训者深入受训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开展培训,可以及时地诊断受训教师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获得受训教师面临的困惑从而开展及时有效的培训。第二,培训者可以及时地带去教学前沿理论和方法,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平台,使受训者享受“阳光雨露”,让培训成为有本之木、和谐自然。

2、开放

“生长式”研训的第二个关键词是“开放”。在培训机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可以按培训者需要组织培训机构、大专院校、教育科研院所、名优特优教师等多平台力量有效实施定单式培训。使受训教师获得脱困解惑的帮助,各取所需、不断成长,切实实现适时开放的 “校地合作”。让“尊重需要”成为培训的主弦律。

3、生根

“生长式”研训的第三个关键词是“生根”。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通过诊断式校地合作培训交流,我县不少学校与省内外大专院校、地方名校成为友好联盟学校,不少教师与省内外名优特优教师成为友好互助朋友。这就使当初的培训生了根,让培训者和受训者搭建起了专业成长的“立交桥”。

4、生长

“ 生长式”研训的第四个关键词是“生长”。 “生长式”研训是真正以受训教师为本的能促进受训教师生根发芽生长的培训。该培训方式主张“一切为了受训教师”,“受训教师是一切研训活动的主体和主人”。研训活动始终在受训教师真正的全面的主动的参与下,得到激活和发展。授人以鱼只能解当务之急,而今,在教师进修学校的组织策划下,一批优秀教师通过专家引领已经成长起来,在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成立了县级学科教师培训团队,他们已经承担了国培计划中我县学科教师培训任务,实施了10余个学科培训班的培训任务,在受训学科教师中产生好评。此外,他们通过和培训专家、名校“接轨”, 构建了网络、微信、QQ等多种平台,使我县培训者队伍走上了专业成长的“高速公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生长式”研训模式的内容

“生长式”研训的实施过程一般包含五个时期:准备期、播种期、生根发芽期、生长期、成熟期。每个时期有相应的重点任务和研训方式,五个时期又是一个统一完整的整体。

(一)、准备期:精心策划,获得政策支持。

培训准备期,培训机构要精心策划各培训周期(阶段)的培训项目、落实培训者(专家)团队、设计培训方案(内容清单)、组织培训经费、落实后勤保障、研究培训细节等,然后将培训方案上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获得政策支持。

(二)、播种期:细致周密安排,有效实施培训。

这一时期,培训机构要根据不同的培训任务采取有效的培训方式。因为培训者是以县为单位组建的培训团队、外聘专家等,所以培训实施过程中的后勤保障成为培训成败的关键因素。其次,是培训过程的有效组织,如受训者的时间保障、纪律要求、经费支持、班级管理、培训任务的落实等,应当做到环节紧凑、职责明确,以实现培训方案的完美落实。

(三)生根发芽期:及时实践、跟踪指导。

每个阶段培训实施后,受训者所在学校应当根据《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要求受训者及时实践、反馈情况,培训机构要及时交流、跟踪指导、发现问题、分析解决办法,并使之成为下一阶段培训内容确定的参考依据。

(四)生长期: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这一时期适时指导成为培训机构的重要任务。主要内容应当包括:课堂观察、现场诊断、操作演示、尝试展示、行为反思、心理分析、回顾梳理、互动交流、微教学设计、微问题解决、微型讲座、微课题研究、观课议课、同课异构、生长规划书”等方式发现问题、点拨疏导、总结得失、反思过程,让受训者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研训方法和技巧等方面有所收益,使他们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五)、成熟期:引领提升,培育“种子”。

经过生长期的“细心照料”,受训教师大部分应当有所收益,对个别领悟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 培训机构应当组织专家团队,把其中的优秀者作为“种子”培养,放手让他们组织一些课堂观察、现场诊断、操作演示、尝试展示、行为反思、心理分析、回顾梳理、互动交流、微教学设计、微问题解决、微型讲座、微课题研究、观课议课、同课异构、生长规划书、建立学习共同体、网上跟踪指导等活动。按照“分层级指导分阶段通过”的原则,培训者团队再辅之以“点燃热情、激活思维、启迪思考、创生智慧、唤醒进取、增强自信、释放活力、放飞希望与梦想”的鼓励。让受训教师“客观找准自我,理性认识自我,有效发展自我”,从而促进受训教师“加深专业理解,解决教学问题,提升教学经验,成为教学能手”,提供便利、让他们在更大范围内学习交流,进而成为行家里手。

附:青川县“生长式”培训模式示意图

青川县“生长式”培训模式示意图

五、“生长式”研训模式的优势和困惑

(一)优势

1、该模式是一种深入教师生活与工作环境、根据需要、自上而下的研训,能够方便快捷地将国内外前沿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传递到相对封闭落后的农村学校,有效解决边远山区农村教师缺乏教育教学资源的问题

2、该模式能方便快捷地缓解边远山区农村教师培训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3、该模式能有效解决农村教师培训持续性不强,缺乏后期的跟踪指导的问题。

4、该模式能克服以往教师培训重理论、轻实践,针对性不强缺陷。

5、该模式能有效解决农村教师工学矛盾突出,没有时间接受培训和专业学习,缺乏基于儿童的教师培训效果监测的问题。

(二)劣势

1、获得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是该模式实现的前提。

2、、由于该模式明确的针对性,因而普遍通识培训的特点不突出,培训往往需要几个阶段的“组合拳”才能获得明显的效果。

2、由于往往它采取订单式培训内容,所以该模式对培训机构对培训的组织管理和专家团队的要求极高。

3、由于该模式是以三个平台、三级管理、多点开花来建构的组织系统,因而它是一个花费成本较高的培训模式,对各方面保障条件要求较高。

六、 其他说明事项

(一)、专家团队的确立

一般包含六类人员组成:教育学专家、学科教学法专家、域外教研员、域外教学名师、域内教研员、域内教学名师。

(二)、研训目标的确立

总体目标:点燃热情、激活思维、启迪思考、创生智慧、唤醒进取、增强自信、释放活力、放飞希望与梦想。让受训教师“客观找准自我,理性认识自我,有效发展自我”,促进受训教师“加深专业理解,解决教学问题,提升教学经验”。

具体目标:分学科和内容确定。

1、受训教师切实有所触动、有所获、有所思、有所悟

2、受训教师任务:完成“经验清单”、“问题清单” “微设计”、“微问题解决”、“生长规划书”各一份。

(三)、研训时间的确立

根据研训内容设计每阶段培训时间为5天左右。分为诊断研究与培训提升两个阶段,时间可分为2+3或3+2 。

(四)、研训主题确定

某时期围绕某一方面设计不同主题。如围绕 “高效课堂”设计不同阶段培训主题等。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建立教师支持服务体系调查报告》。

论文作者:何乃义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  ;  ;  ;  ;  ;  ;  ;  

“生长式”研训模式初探论文_何乃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