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人民医院 313100)
摘要:目的 了解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的多中心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2018年5家综合医院共收治的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23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住院患者在所有住院患者、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构成比,分析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血气情况、病理学及临床表现等检查结果。结果 受检查的5家医院中,男、女住院的比大概为1.35:1,患者的平均年龄大概为(56.34±10.36)岁。且2016年-2018年,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住院患者是呼吸科平均住院人数的5.32%,是全院住院人数的0.35%。资料显示,有25.37%(135/532)患者以往检查过肺功能,而其中又有15.56%(21/135)的患者有过弥散功能的检查。资料还显示,大部分患者均有低氧血症,氧合的指数大约为(282.32±89.65)mmHg。3.5%的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存在病理学的资料。结论 近年来,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住院患者逐年升高,与医院总住院人数、呼吸科住院人数呈现正相关关系,对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进行确诊时,需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放射科医生、病理科医生的共同给予诊断意见,需在诊断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时,掌握更多的肺活检、支气管肺池灌洗及肺功能的知识,确保诊断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准确性。
关键词: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多中心研究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ILDs)是一种因肺间质、肺实质发生纤维化、炎症性的肺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患有该病者,最终会因呼吸衰竭而死,目前,是临ILDs床上被公认的最难医治的肺部疾病之一。据统计,ILDs的疾病谱大约有150多种,近年来该病发病率还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现在,我国关于国ILDs诱发因素的相关报道不多。因此,本研究选取5家综合性教学医院2016年-2018年的232例ILD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为提高ILDs诊断提供可靠数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018年5家综合医院共收治的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23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5例,女97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56.34±10.36)岁。本组患者行胸部HRCT、X线检查时,均显示为ILDs,均有可能为肺实质性浸润。本组患者排除感染性疾病者、肿瘤疾病者、心脏性疾病者。疾病谱包括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中的7类、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纤维化、结节病、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无法分类的间质性肺疾病等[1]。
1.2疾病诊断标准
根据ATS/ERS在2002年时关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的诊断标准及我国在2002年关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3方法
对选取的ILDs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住院时间进行记录登记,同时,还需登记患者临床症状、各生命体征,对患者肺功能、X线、HRCT胸片检查。肺功能检查:检查的临床表现为ILDs病人出现气体交换障碍或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气体交换障碍主要临床特征为DLCO减少,静息或运动时,PA1O2增加,,出现低氧血症;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的TLC、VC、RV均发生减少,肺的顺应性出现下降情况[2]。X线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双肺外带,胸膜的下部及基底部分有网状或网结节模状糊影分布,同时伴有蜂窝样变,肺部的下叶肺容积缩小;HRCT胸片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肺部病变呈现星网格的改变,或伴有蜂窝改变,或伴有支气管牵拉扩张[3]。
2结果
2.1基本资料
232例患者中,年龄分布在38-82岁之间,男性患者有135例,女性患者有97例,男女的比例大约为1.35:1;病程在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12±0.35)年;住院平均时间约(13.21±1.35)d;;在院死亡82例,在院死亡率为10.2%。
2.2疾病谱分布
未分类的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有68例(29.31%),确诊为IPF患者有76例(32.75%),IIP患者有31例(13.36%),其中,为AIP患者有11例,为NSIP患者有12例,为COP患者有10例。有35例患者发病发于结缔组织,主要病症类型为类风湿关节炎有21例,其余尘肺疾病患者1例,皮肌炎患者1例,放射性肺炎患者1例,干燥综合征患者2例,药物肺患者有1例,神经纤维瘤患者1例;有6例为较为少见的间质性肺疾病,包括:肺泡蛋白沉积症3例,肺泡炎3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收治情况
2016年,ILDs住院人数58例,占入院总住院人数的0.28%、呼吸科住院人数的2.86%,2017年ILDs住院人数76例,占入院总住院人数的0.30%、呼吸科住院人数的3.21%,2018年ILDs住院人数98例,占入院总住院人数的0.33%、呼吸科住院人数的3.41%。
2.4肺功能检查
232份疾病资料中,有25.37%(135/532)患者以往检查过肺功能,而其中又有15.56%(21/135)的患者有过弥散功能的检查。
2.5动脉血气
大部分患者均有低氧血症,氧合的指数大约为(282.32±89.65)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的分压为(39.96±9.56)mmHg。
2.6病理检查
3.5%的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存在病理学的资料,资料显示,确诊为IPF患者有76例,IIP患者有31例,其中,为AIP患者有11例,为NSIP患者有12例,为COP患者有10例。有35例患者采集活体组织标本进行了病理检查,2016年12例,2017年8例,2018年15例。3例通过胸腔镜采集肺组织进行活检,放射性肺炎患者1例,药物肺患者有1例,肺泡炎1例。3例采集体表组织进行病理活检,干燥综合征1例,结节病2例。
2.7治疗措施
232例患者中,152例单独采取糖皮质激素甲强龙(生产厂家:Pfizer Manufacturing Belgium NV,批准文号:1901H8)进行治疗,剂量120~320mg/d,静脉注射给药,1日共给药3次,疗程7天;35例采取糖皮质激素合并富露施(生产厂家:海南赞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0007H4202,规格3g:0.1g*10包/盒)进行治疗,一次2包.一日3次;45例单独采取富露施(同上)治疗[1]。
3讨论
本研究发现,病发ILDs的患者多为成年人,被诊断时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34±10.36)岁,男女患者之间的比例为1.35:1。入选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而呼吸困难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肺纤维化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该类患者的发病年龄55-75岁。
有研究发现,成年人是ILDs主要发病群体,而ILDs疾病谱中,最常见的是过敏性肺泡炎、结节病及IPF,而本研究发现,ILDs患者中,未分类的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发病率为29.31%(68/232),IIP发病率为13.36%(31/232),35例结节病发病率为15.08%(35/232)[4]。与国外关于ILDs诊断率有出入,这可能因我国临床诊断ILDs知识和手段较少有关[5]。而本研究中,IIP患者占比13.36%(31/232),占比较高,这与我国关于该病的治疗方法局限性,预后差有关。因此,提高IPF患者关于对疾病的认识具有关键意义。
本研究显示,因结缔组织病而引发的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为9.05%(21/232),国外有关报道为15%。这在我国中的相关报道较低,这可能在我国风湿病科关于ILDs的资料较少,对于风湿病的认知不高、检测手段较少有关[6]。
本研究显示,2016年-2018年,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住院患者占呼吸科住院人数、全院住院人数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这可能与ILDs的病发率上升、应用的诊断技术更新有关,有研究显示,使用CT诊断ILDs提高诊断准确性。
综述,对ILDs于诊治,应提高诊断肺功能的技术,提高临床医生关于如何检查肺功能的重视程度,并在今后做好相关的更新和改进;要做好相关胸部影像学检查,如HRCT、X线检查;做好相关活检等病理检查,如胸腔镜开胸肺活检检查,解决病理检查中的盲点;做好呼吸科相关检查;做好免疫学检查,避免发生误诊;风湿科也应重视患者关于肺功能、胸片的检查,必要时还可进行RHCT、肺活检、支气管肺泡灌洗的检查。
参考文献
[1]佚名.基于现代名老中医诊治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症状及证候的文献研究[J].中医研究,2017,30(7):59-62.
[2]李学任,彭守春.伴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疾病单中心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6(2):153-157.
[3]龙雄,郭树彬,邓春涛.111例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5(8):722-725.
[4]杨小霞,郑雪冰,王蕊,等.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治进展[J].吉林医学,2017,38(3):559-561.
[5]王冉冉,朱剑,张江林.KL-6在间质性肺疾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7,42(04):92-95.
[6]王阿红,吴娟.探讨分析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79-80.
论文作者:郑经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6
标签:患者论文; 弥漫性论文; 疾病论文; 间质论文; 人数论文; 呼吸论文; 功能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