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530004
【摘 要】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背景下,越来越多新式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涌现,在高等教育事业持续深化改革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向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结合专业教学要求推行多元化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差异,把握教学规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促使学生可以掌握更高水平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成效,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故此,本文主要就多元化教学方式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应用进行分析,结合临床教学的实践性特点,提出合理对策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方式;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应用
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出现,为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在一个开放性平台上,教师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组织教学活动开展,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有针对性设计教学方案。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作为医学专业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于此,为了顺应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推行多元化教学方式。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其中,在教师和学生密切的互动交流下,切实提升消化内科临床教学成效。由此看来,加强多元化教学方式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应用研究十分关键,把握教学要点,提出合理应用措施,为后续教学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一、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的作用
多元化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式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提倡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目标下提出的,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学习中,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多元化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组织教学活动开展。
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由于学科自身特性,涉及内容较广,专业内容学习难度较高,如何能够有效发挥多元化教学模式优势,对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多元化教学,可以有效丰富内科临床教学知识,促使教学内容多元化创新,进一步拓宽师生视野,加深对专业知识理解和记忆的同时,掌握合理的消化内科临床学学习方法。同时,践行因材施教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充分结合自身爱好和侧重点有针对性选择学习方法,摒弃传统单一、死板的学习局限,提升学习成效。更为关键的是,多元化教学模式对于消化内科临床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升医学教学水平,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二、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师工作繁忙,对教学重视不够,对多元化教学模式认知不足
消化内科临床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基础,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后续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持和保障。当前我国从事课程教学专业的教师绝大多数为临床医师兼任,符合高素质师资的要求,但临床医师兼任医学院校的教师,必然导致教师工作繁忙,对教学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对教师的培训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对多元化教学模式认知存在局限性,很多专业教师关于多元化教学内容的知识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更新,种种问题制约着消化内科临床教学成效。
(二)教育部对多元化教学模式推广力度不高,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
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推行多元化教学模式,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成效,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所以导致实际教学工作水平良莠不齐,不同地区教育部门对于多元化教学模式推广重视程度不高,缺乏足够的认知[3]。更为关键的是,很多地区的教育管理部门在日常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推广工作中,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未能取得预期成效。即便是部分教育管理部门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但是实际工作却并未落实到实处,仍然采用单一的教学管理体制,在无形中带给我国医学事业沉重的发展压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与此同时,除了上述问题以外,学生对于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认知存在局限,难以积极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加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存在一系列缺陷和不足。
三、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一)临床操作技能模拟练习
在消化内科教学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由于临床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所以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多元化教学模式优势,从基础医学向临床实践教学过渡,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基于此,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方针患者教学系统,充分整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操作平台,可以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教学成果[1]。为此,我校开设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提供模拟教具,学生可在模拟真人身上上完成腹部系统的体格检查,完成腹腔穿刺术的操作练习,智能的仿真道具还能穿刺抽出腹水,以提示学生是否操作正确,深受师生好评。
(二)加强临床解决的能力训练
在临床诊断中,医生需要较强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予以解决。基于此,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为其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在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从患者开医嘱、病历书写,到最终的诊断和治疗等环节,并将具体的文书资料封存保管,为后续教学方案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2]。只有在临床实践,才能帮助学生更为充分的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3,4]。我校学生从大三开始学习诊断学、大四学习内科学都有见习课,课上就会给予医学生问病史、体格检查的机会,到了大五实习期间进行的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又继续实践如何问病史、体格检查、书写病历、诊断疾病、开出医嘱处方,临床解决的能力得到反复的锻炼。
(三)创设问题情境组织教学
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由于学科自身特性,在具体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术鞥正确的逻辑思维,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临床教学中,可以定期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对一项真实案例开展以问题为向导的临床实践和分析,即以学生为中心,在带教老师的引导下,以有关问题为核心,教师和学生组成一个小组,通过讨论互动的方式,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以对病历进行诊断和鉴别,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5]。同时,可以通过组织专题知识讲座,进一步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能够对临床医学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积极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四)创设临床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由于学科自身特性,消化内镜操作联系较为密切,理解疾病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都需要和消化内镜结合起来则跟容易理解。内镜操作是既有难度又有风险的侵入性操作,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及高度的责任心。初学者刚开始时操作成功率低,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大五实习的医学生通常只能以看为主,先观摩老师操作,增强腔内立体感,熟悉各个部位的解剖标识和进行部位判断、插镜技术及方法、活检技术及方法操作等注意事项。研究生实习医师在观摩了一段时间以后经过理论考核才能初步上手操作[6]。如此,不仅对学生们对消化内科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也培养了消化内科的后续人才。
结论:
综上所述,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由于学科特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推行多元化教学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后学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薛磊,李建华,徐米清,肖瑞,陈晓云,黄宇刚.医学模拟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04):72-73
[2]卢书明,马亮亮,李艳霞,张妍,李琦,李春艳,王英德,杜建玲.案例教学联合模拟教学法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2(23):3299-3301.
[3]吴巍芸,周宇.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在消化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4,25(06):935-936.
[4]施健,林勇,施斌,谢渭芬,蒋彩凤.CBL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2(07):121-122.
[5]秦明,窦维佳,刘震雄,赵曙光,王旭霞,赵保民,杨琦,王景杰.PBL教学法在消化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4,24(09):734-736.
[6] 罗薇,姜海行,覃山羽,宁红建.消化内镜医师规范化教学培训的临床实践[J].微创医学,2016,6(03):387-389
论文作者:金卉,彭鹏,蔡福庆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3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4
标签:内科论文; 学生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教学中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方式论文; 操作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3月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