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铁路客运高质量发展论文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铁路客运高质量发展论文

【铁路改革发展】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铁路客运高质量发展

史 荣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党校,甘肃 兰州 73003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铁路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更应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率先实现现代化,从而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进入新时代、建立新体制、展示新作为,为深入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2018年,中国铁路总公司提出,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施铁路客运提质计划。该计划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打好全面提升客运供给质量攻坚战,力争到2020年实现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客运服务,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地位和作用更为突出,以实施复兴号品牌战略为带动,建成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铁路客运服务品牌和标杆性的精品站区,为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有力保障。

一、推动铁路客运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讲政治是铁路企业最鲜明的特色,是铁路事业发展的最根本原则。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

1.坚持人民满意标准。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是铁路践行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既是党和国家对铁路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铁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铁路发展期望的空间已经打开,希望得到更为安全便捷、丰富舒适的运输服务。同时,高铁时代的到来,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日益成为人们出行的首要选择,社会对铁路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服务质量的新期待越来越高。铁路客运直接服务人民群众,是人民群众感知铁路的重要窗口。铁路客运提质计划推出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优化客运服务标准,进一步保证客运服务的高质量,进一步发展客运服务的新特色,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铁路客运工作的根本标尺,推进客运装备“硬实力”和服务“软实力”的全面提升,让广大旅客的铁路出行实现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走得快”和“走得舒服”的转变。近年来,铁路部门站在惠及人民的高度,陆续推出了动车组互联网订餐、中转旅客“接续换乘”及动车组列车“自主选座”、购买火车票微信支付、“铁路畅行”常旅客会员服务、“一日一图”、个别增开的列车回程优惠,以及高铁“极速达”与“顺手寄”等一系列服务新举措,不断提升旅客出行体验,有力的增强了出行旅客的幸福感、获得感,获得人民群众广泛好评和赞誉。

2.树立顾全大局观念。铁路是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国家历来重视铁路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给予铁路的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铁路改革发展正处在重大历史机遇期。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看,高铁作为国家名片、大国重器,已成为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发展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铁路特别是高铁品牌形象,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同时,近年来,铁路大部分资源投入到高铁和客运上,高铁持续大规模建设,动车组拥有量快速增长,这既是对客运发展的强劲激励,也意味着客运承担着经营创效、促进铁路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责任,为此,提升客运质量必须树立全局意识、大局观念,制定方案、出台措施都应该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站在铁路全局高度考虑,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全路效益和局部效益的关系。例如,近年来,兰州局集团公司按照铁路总公司党组决策部署,实施客运提质计划、复兴号品牌战略,特别是开发“环西部火车游”产品、发挥“南向通道”效应,开行公益性慢火车,拉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等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为助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被甘肃省委、省政府领导称作“地地道道的‘大动脉’”“名副其实的‘铁军’”。

3.坚守政治底线和职业红线。“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安全是铁路工作永恒的主题。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铁路客运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万无一失是我们的政治任务,也是铁路客运健康发展的前提。高铁作为国家名片、大国重器,在安全方面一旦发生大的问题,对铁路工作就是“一票否决”,不仅会破坏铁路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还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随着高铁列车开行密度增大、客流高速增长,高铁线路、车站和列车装备都越来越多的承担着高于预期的客运压力,对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升客运质量,要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化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筑牢安全发展基础,实现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最大限度防范和消除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风险。

二、推动铁路客运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经营效益导向

而现实中的很多人却跟他周围的同学一般,对自己喜欢什么全然不知,从来不去积极改变。当看到别人与自己不同的行为时,又感到不可理喻。

1)喘证急性加重期;2)排除间质性肺病,肺癌等其他需要治疗的慢性肺部疾病;合并严重的呼吸、循环、泌尿、血液、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等疾病、精神患者、恶性肿瘤、传染病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近半年内已接受过中药贴敷治疗、刮痧、穴位拔罐的患者;3)贴敷穴位、刮痧部位有皮损或瘢痕体质者,及对药物或敷料特别敏感的患者;4)研究者认为不适合参加本研究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只有效益好了,有了足够的利润,企业的发展才有后劲,职工的收入才有保障。近年来铁路投资持续高位运行,高投入就要有高产出,这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铁路债务风险、实现铁路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客运收入占运输总收入的一半,是全路收入的主要增长点,必须坚持客运经营市场化方向,在增运增收上下功夫,才能更好地提高铁路经营质量和效益。

1.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我国铁路快速发展,客运的主要矛盾已由运能紧张转化为结构性不平衡。提高客运发展质量,要以深化客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切实解决客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紧贴市场,着力深化高铁列车开行、客票销售、运价管理等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旅客运输由生产组织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不断扩大铁路客运市场份额。建立运力动态调配机制,推行高铁列车公交化、便利化开行,实施高速、普速、“慢火车”差异化营销战略,提升客运产品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施复兴号品牌战略,深入推进车站畅通工程,深化站车厕所革命,让旅客出行更加便捷舒适。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发展智能客运,全面推进电子客票,创新自助服务,打造铁路旅客“双网旅行生活”,找到服务民生和经营创效的“最大公约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科技进步加速,以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一系列高新科技正在展现崭新的未来社会。科技创新是铁路发展的源动力,铁路客运作为社会化大众化的服务,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稳妥运用新科技,持续优化产品结构,用科技推动进步,用创新融合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旅客出行体验,进一步提高客运发展质量。

3.着力提高经营本领。增收节支是最基本的经营策略。提高客运经营质量和效益,需要强化成本意识,算好经济账。应建立健全旅客列车开行效益评估机制,通过客运市场调查分析,完善日常客流分析调查项点,运用大数据等分析研判手段,实时掌控旅客列车开行成本、营业收入和盈亏平衡。采取科学有效的客流调查方式,依托数据分析研判,为运力调整提供依据,实现旅客列车开行前评估、开行中跟踪盯控、开行后分析优化的闭环管理,推动“一日一图”常态化,把列车运行图变成效益图。一方面,对运能仍然比较紧张的主要繁忙干线和部分区域、部分时段,采用“一日一图”等手段,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高峰时段供给能力,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对能力比较充足的部分线路和部分时段,加强市场研究开发,推进更加适应市场的客运产品,吸引客流上线,做大市场份额。

蒙脱石可结合带正电的阳离子(如镁、钙、钾、钠等),具有开放结构,有利于离子交换,负载对人体安全并具有抗菌活性的纳米级锌、钛等金属离子,可有效抑制口腔中的有害菌,预防和减轻牙龈炎症,保护口腔健康;锌、钛离子能够与口腔细菌和有机物中的巯基(-SH)和氨基(-NH)官能团发生反应,分解产生异味的有机分子,快速消除口腔异味。

2.逐步探索市场化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企业市场经营的核心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效率的“牛鼻子”。全面提升客运价格管理和决策水平,才能更好地引导客运资源配置,推动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应进一步加快建设铁路客运价格辅助决策大数据平台,建立运输市场价格监测体系,及时全面掌握各运输市场竞争比价情况,为铁路客运价格决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依据,健全事前预测、事中追踪、事后考核的价格效益评价机制。建立客运票价收益管理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动车组列车票价改革,逐步完善动车组列车票价优化调整机制,按照“一日一价”策略,对动车组列车实行分区域、分时段、分席别的差异化、动态化定价机制。

三、推动铁路客运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实创新融合驱动

即第j个行业生产1单位产品所需的全部劳动等于第j个行业生产1单位产品所需的直接劳动加上生产所有中间投入所需的劳动之和。

1.积极推进应用创新。不断增强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新技术新手段驱动客运发展的意识,紧跟科技发展潮流,重点推进高铁网和互联网“双网融合”、全面推广电子客票和智能化服务,实现智能出行和信息化服务水平体验明显提升。推进客票销售、实名制核验、进站检票、列车查验和出站检票信息全程闭环管理,实现全程数据共享。依托电子客票,全面掌握旅客出行轨迹和服务信息,构建旅客行程服务记录(PSR),运用大数据技术,实施旅客出行需求精准分析与营销,主动提供涵盖票务、餐饮、住宿、旅游等综合性打包服务产品,并实现线上与线下通售。利用好12306网站和二维码查询、微信小程序等,智能推送出行综合票务、站车服务、车型功能等信息服务,实现列车正晚点、检票候车信息、席位倒换等非正常情况下服务信息智能精准推送。

2.广泛开展开放融合。“独行快,众行远”,开放融合是经济发展大趋势,充分利用铁路优势开展广泛合作,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既能造福百姓,也会为铁路客运发展创造新的空间。“铁路畅行”服务体系恰是这方面的良好依托。通过创新路地接驳方式,推进地铁安检互认,大幅减少换乘旅客重复安检;探索多式联运产品开发,开展民航、公路联程运输,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促进综合运输服务一体化发展;持续丰富和完善常旅客系统功能,通过打造“铁路畅行”会员服务品牌,构建集团客户、团体客户、星级会员、高端客户的差异化服务体系,开展积分兑换车票、列车升舱、餐饮、住宿、租车等客运及延伸服务,构建“铁路畅行”积分商业链,实现旅客、合作企业与铁路的共赢服务效应。例如,兰州局集团公司推出升级版的“1+6+N”旅游列车和全新的“列车+”客运新模式,以“环西部火车游”旅游专列为平台,将地面传统服务模式与列车相融合,通过旅游列车的平台化和跨界融合,开创以线下客车网为核心,融合景区、观光、旅居等功能的旅游新业态,通过全面强化路地合作、路企合作和路路合作,充分发挥铁路运能对旅游发展的支撑作用,助力甘肃“旅游强省”战略健康发展,把构建旅游发展共同体、实现“旅游引流”作为拓展客运市场、实现上量增效的重要举措。

3.不断提升服务“软实力”。总结推广复兴号在京沪高铁的运营管理经验,进一步规范全国铁路复兴号服务标识、广播、宣传品、备品、验票等服务标准,优化服务流程,强化客运管理,注重服务细节的不断完善,提倡“用心”的服务和“有温度”的服务,提升服务的亲和力、感召力,完善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和普惠性服务,提升商务座和星级会员旅客候乘服务体验,满足旅客多样化、差异化需求。积极推动“慢火车”服务升级,改善“慢火车”售票、候车、乘降条件,补强车站照明、广播、引导设施和安全标识,加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力度,更新卧具备品,有效改善群众候乘环境。利用第三方评价、社会外部监督机制推动提升服务标准、服务质量。

实施客运提质计划是铁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积极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发展要求的实际行动,是实现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目标的必然选择,是推动铁路客运工作再上新台阶的迫切需要。回望过去,矢志不渝坚持改革创新推动了中国高铁“领跑”世界;展望未来,同样需要以改革创新推动我国铁路朝着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效率迈进。服务无止境,客运提质无止境,进入新时代,铁路客运更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底气和勇气,稳步推进落实各项客运提质措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出行幸福感和获得感,充分展示铁路客运工作的新形象新作为。

注:本文为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编号: 201966-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党校科研室主任)

[中图分类号] F5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8279(2019)03-0052-04

〔责任编辑:刘凤新〕

标签:;  ;  ;  ;  ;  ;  ;  ;  ;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铁路客运高质量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