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科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探讨
林笑笑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福建 福州 350202)
摘 要: 为了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实践型的商科人才,我国许多高校在商科教育中也积极采用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分析了商科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总结了现阶段商科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校企合作;商科教育;人才培养
一、商科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来看,商科人才的储备与发展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对商科人才的需求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高等学校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输出了大量的商科人才,然而商科专业的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工作后,面临着实践经验不足,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发展脱节,无法满足企业对商科人才需求的问题。一方面,部分商科专业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又难以招到合适的商科人才,关键的症结在于学校的商科教育过于注重理论教育而忽略了实践教育,使得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出现了短板。
近年来,政府和各级教育机构都在号召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和企业能够互相取长补短、互惠互利,一起培养出更多的符合国家发展和企业进步的实践型人才,各高校在商科教育中也积极采用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对于学校、企业、学生是三赢。对于学生而言,可以在学校阶段就参与企业实践,可以学到很多大学理论课里无法学到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还能让能学生能够提前知道岗位实际需求,工作内容,核心素质要求。通过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学生能够深刻地感知企业的文化内涵,明确自己的能力与相关岗位职业标准之间的差异,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规划,提高职业意识及职业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通过联合培养学生,有助于企业优先发现人才储备人才,比起招聘那些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生更符合企业的需求。对于学校而言,校企合作项目可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实践技能的学生,能够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提高学校服务实体经济点的能力。
但是由于我国商科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开展的时间还较短,成功的案例和可借鉴的经验比较少,各高校也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目前商科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二、商科教育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商科教育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虽然国家已经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校企合作予以支持,但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措施。对于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也没有具体规定,各方的利益都得不到有效保障。合作企业的资质、校企合作的相关协议、审批、质量监控等方面也没有提供制度保障。
(二)商科教育校企合作中学校较为主动而企业相对被动
商科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对于师资的要求更高,很多课程都有实践模块,有很多实践课程,涉及很多企业运营的内容。讲授实践课程需要教师对企业的岗位要求、企业运营知识等有深入的了解,大部分商科教育院校的专任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没有在企业中的工作经历,没有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进行锻炼,对于商业世界的理解只停留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方面存在不足,因此难以高质量地完成实践课程的授课。学校虽然聘任了部分企业业师给学生上课,但这部分业师数量上远远不够,无法承担起大量的校企合作实践课程的授课。
(三)发挥行业协会的力量,为商科教育校企合作开展保驾护航
(三)部分商科专业校企合作缺乏对合作企业的筛选机制
部分商科专业在开启校企合作过程中,重数量,不重质量。只是单纯追求合作的企业数量,导致合作企业水平良莠不齐。有些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企业在给学生安排实践岗位时候,并没有根据学生的专业性质给学生安排相应的岗位,而是把学生当做免费或者廉价的劳动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只是机械式的重复操作,并不能锻炼核心的专业能力,实践技能达不到提高,这和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初衷背道而驰。
“爬不上去是不是因为图图不够高呢?”(图图若有其事地嗯了一声);“那我们怎么可以变得高一点呢?”(图图一脸迷茫);“刚才图图站在盆上是吗?”(又嗯了一声);“站在盆上是不是图图变高了啊?”(又嗯了一声。)
(四)商科教育校企合作师资力量保障不足
商科教育校企合作过程中大多数企业不积极,主要原因在于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它们并不能从校企合作项目中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相反还要付出很多的培训成本。如果学生毕业之后并没有去自己的企业工作,那自己的付出就完全没有回报。学校在校企合作中较为主动,会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究其原因,是因为现在的社会竞争压力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很多学校清晰地认识到要使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必须在学校教学中更加注重实践方面的教学,而和企业合作能够提升学校的实践教学能力。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由政府制定激励措施,提高企业及学校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
(一)政府应出台配套性的校企合作法律保障体系
三、对于商科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建议
许多商科教育中所谓的“校企合作”并没有改革传统的教学体系。虽然修改了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培养方案、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培训教材方面并没有相应的改革,还是运用原先的教学材料。教师在给学生讲授大量实践课程时,因为缺乏相应的教学配套体系,使得授课效果并不理想,并且这部分课程并不能与专业其它的理论课程很好地融合。
相比学校而言,行业协会更熟悉企业情况,了解行业需求,在审定企业是否具有合作办学资质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因此可以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制定校企合作参与企业的遴选标准。对于一些在校企合作项目中发现的问题企业,行业协会也可以将其列入黑名单,并进行公示。行业协会还可以为校企合作项目牵线搭桥,和教育主管部分一起监控校企合作项目的质量,并在校企发生矛盾的时候进行调解,缓和双方矛盾。从德国、英国等国家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先进经验来看,行业协会在其中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行业协会目前很少参与校企合作开展项目。要想在校企合作中发挥行业协会的力量,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加以引导。
(五)许多商科院校校企合作缺乏系统的人才合作培养方案
可以由政府主导,搭建校企合作的服务平台,强化政府在监督、管理、指导、服务等方面的职责。把促进校企合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强化过程监督,将相关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把政府对校企合作的倡导和支持落实到具体的法规、政策和措施上,例如政府出资支持教师到企业实践,支持校企共建基地项目并给予经济补偿等。要建立对参与校企合作办学的企业及学校的激励机制,安排专项资金对校企合作效果好的学校和企业进行物质奖励与扶持,并对符合相应条件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优惠以及其它的一些优惠措施。政府要对在校企合作中表现突出的学校和企业进行表彰,给予它们相应的荣誉,提高企业及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企业、学校参与校企合作办学的积极性。
本文针对企业性质深入探讨上述假设,见表5。基于企业性质分组,得到非国企和国企两组非平衡面板数据,仍借鉴杨洋等(2015)[21]的做法利用面板Tobit随机效应对其进行分析。
卢志文:我比较提倡教育家办学。教育应该由懂教育的人办,改革学校行政化管理模式,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公办学校本质上是“教育局办学”,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获得源于体制;民办学校中,学校的办学制度是一种法律,校长作为经理进行考察。中国经济的繁荣奇迹,是从解放企业和企业家开始的,中国教育的繁荣也将从解放学校和校长开始。只有每个细节都被激活了,机体的生命力才会旺盛。体制是一种结构,变革体制是以结构谋功能,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功用,所以体制创新是一种结构创新,尽管都是碳原子,但彼此的组合方式不同,形成的物质也千差万别。
我国应借鉴德国、英国等国家开展校企合作方面的先进经验,从政策层面上完善校企合作的制度性指导与规范,明确校企合作过程中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对合作企业的资质要进行规定,只有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才能参与到校企合作办学中来。并且要制定相关法律对校企合作的协议签订、审批、执行、质量监控等方面提供制度保障。
以案例推动、示范引领抓落实,重点打造一批省内甚至国内叫得响、立得住、社会公认的水利工程先进典型,总结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四)为商科教育校企合作建立良好的师资保障
学校在招聘新教师的时候可以多聘任些具有企业经验的教师来缓解商科教育校企合作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学校应定期派教师去企业锻炼,交流学习,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尽量让每个教师都有去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教师下企业学习锻炼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必须深入到企业运营的各个岗位,去观察企业的实际运行。在观察学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企业运营等提供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学校也要多从企业中招聘一些业务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来充实学校实践教学的队伍。学校要尽量多创造机会让学校的教师和企业的业务骨干交流,共同探讨业务知识,教学技巧等,提高学校整体的实践教学水平,为商科教育校企合作建立良好的师资保障。
由图1可知,可能偏差随着粒度的减小呈现急剧增大的趋势。其原因是,在粒度较小时,颗粒密度对沉降速度的影响逐渐减弱,沉降速度的绝对值变化较小,因而在粒径较小的范围内出现等速沉降的频率要远大于粒径较大的范围,这导致分选效率较低。因此要实现粉煤物料按照密度分选,需扩大不同密度颗粒之间的沉降末速,减少出现等沉颗粒的比例。
(五)校企合作构建全新的商科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采用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的模式,企业不仅参与部分人才培养任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培养方案设定方面也要全程参与。在人才培养过方案设计中,要突出商科人才需求的特点。不仅要培养学生商科的专业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与协作、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在培养过程中要构造企业运行的真实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具体的培养方案上,可以根据商科合作企业具体岗位的岗位需求,依据岗位从业标准,分析岗位从业能力和素质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并且进行课程标准设计,明确课程授课内容和授课方法。依据企业流程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材料,实现课程与岗位对接,通过构建全新的商科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的顺利实施。
本文采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所需变量的原始数据来源于2002—2016年《新疆统计年鉴》,2001—2015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2002—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和《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年鉴》。
参考文献:
[1] 景莉莉.民办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智库时代,2019(15):51+60.
[2] 杨晴.商科类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2.
[3] 商丽莉,祝士明.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J],成人教育,2019(04):67-70
作者简介: 林笑笑(1985-),女,福建福州人,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讲师,中级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市场。
基金项目: 全国商科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 2018年度课题“基于校企合作的商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 SKJYKT-1899)
标签:校企合作论文; 商科教育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