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经济及其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市场论文,新经济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论
作为一个饱受内优外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尚未完成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又面临着新经济狂潮的冲击,人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审视着这个多变而怪桀的世界,危机感使我们对现代社会发展的种种新现象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知识经济的喧嚣尚未平静,新经济的热浪又起。人们惊羡美国“一高两低”的非凡成就,以热切的目光注视着新经济,以不安的心情、焦急的心态全面审视着中国国内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毫无疑问,新经济热浪给予了我们太强劲的思维和观念上的冲击及心灵震憾。应该说,这对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是十分可贵的。在我们为新经济的辉煌前景激动不已的同时,不得不静下心来再一次审视新经济,审视新经济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我们如何才能搭上这班时代列车。
二、“新经济”含义辨析
新经济宛如初生的婴儿,在新世纪的曙光初现时,迎面向我们走来,它是那么亮丽迷人。人们怀着满腔的热忱、用热切的目光、从不同的角度窥测着它,尽自己所能去描述这个初生之“犊”。最初,人们用它来概述近年来美国经济出现的长期高速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现象。后来,随着科技网络股的飙升,人们开始把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科技产业称为新经济,而把其它产业称为旧经济。还有些人把新经济等同于网络经济,甚至直接等同于电子商务等等。应该说,这些都是人们对于新经济的热情而又有益的探索,然而新经济是一个正在展开的过程,人们对新经济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随着新经济的进一步展开,人们对这一问题探索的深入,先前的某些认识可能就需要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新经济不完全等同于美国经济的“一高两低”
新经济发源于美国,很自然,人们在描述新经济时离不开对美国经济的剖析。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经济增长、就业增加必定因成本推进和(或)需求拉动的作用而导致通货膨胀,这就是传统意义上描述失业和通货膨胀反向相关关系的所谓菲利浦斯曲线。而美国经济从1991年3月份以来却出现了长时间的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胀这一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的反常现象。正是美国经济呈现的这些不同寻常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认识新经济也是从这些现象开始的。但需要明确的是,新经济不应仅等同于美国经济近几年出现的“一高两低”现象的描述。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当代美国经济的一些新现象,但并不意味着新经济彻底否定了传统经济的运行规则。如果把新经济同于美国经济,把新经济的特征概括为消除了传统的商业周期,使人类摆脱了滞胀和失业的烦恼,消解了经济增长、就业和通货膨胀悖论的话,很显然,人们只看到了新经济所呈现的表象,忽视了潜藏在这种表象后面的深层的社会演进力量,人们对新经济的分析将缺乏应有的解释力。因为在世界上,仅有美国出现“一高两低”的与传统经济学相悖的现象,而其它发达国家如日本经济长期低迷,欧洲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发展中国家就更不用说了。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的互动作用,这些国家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都在悄然进行着一场革命,整个社会从产业结构、组织形态和经济运作理念、方式、制度规则到整个社会的文化都在经历着深刻的革命性的变化。毫无疑问,这也是社会经济领域的新现象,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的萌生。作为新经济的后发国家,因为没有美国先发国家的种种优势,他们现在或许将来也不可能出现美国经济“一高两低”的现象,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也会越来越深地卷入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洪流,步入一个知识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新经济社会。
“一高两低”是美国近年经济呈现出的过去没有的现象,这种新现象出现在一个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世界里,是不能用传统经济学理论来进行解释的。因为在全球化条件下,一国社会经济的演变已加进了更多的国际参数。在经济相对封闭的条件下,经济的增长主要取决于一国内生产要素的拥有量和配置状况,决定经济规模的是一国内部的市场。但在一个开放的信息世界里,情况则完全不同,一国经济增长可以突破地域的局限,把世界作为自己的腹地。美国经济持续增长近10年,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得益于技术及结构调整的先发优势,和因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领先而导致的一定程度的垄断地位。科技领先地位和面向全球的辐射作用支撑了美国产品的市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美国,不仅垄断了核心技术,而且掌握了制定行业规则的权利,其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带有明显的垄断性,产品市场几乎没有限量。正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这两种广泛存在的趋势和美国在其中的先导地位,逐渐打破了美国社会原来的秩序,改变了经济增长的趋势。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在当今国际经济格局中的技术领先地位及由于技术的领先地位而带来的经济上的扩张能力,与18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进入工业社会的情景是极为相似的。
新经济并没有完全摆脱商业周期,而只是使商业周期的形式可能与以往不同。美国经济的“一高两低”现象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产物,不可能成为新经济社会恒定和普遍的现象。随着美国经济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变化,这种经济现象也会发生变化。最早提出“新经济”思想的《商业周刊》,在界定新经济这一名词时,也说新经济并不意味着通货膨胀已经死亡,不意味着我们不会有另一次经济衰退,或经济周期已经消失。不意味着股市必将摆脱自我调整而永远上升……,它也不意味着亚洲金融风波不会影响美国。谈“新经济”我们的意思是指这几年出现的两种趋势。第一种趋势是经济的全球化,第二种趋势是信息技术革命。去年4月3日,克林顿在加州硅谷就新经济问题发表看法时也表示:高科技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为美国经济的增长开辟了更大的空间,但他并不认为高科技已改变了所有的经济规律,他说“即使我承认在座各位改变了美国经济的性质,我并不认为硅片已彻底废除了规范美国经济的法则。”“我不敢断定你们改变了供给与需求的法则,甚至完全改变了商业周期,但我完全同意你们已使他们变得更具有弹性,更难以预测。”
现在的时代是技术速变的时代,新技术以瞬息万变的速度向前推进,使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后进国家技术追赶的难度越来越大;对于他们而言,产业包括高科技产业的市场空间显然也不如美国,因此要想在短期内再造一个美国神话是不可能的,但这绝不意味着他们将永远滞困在传统社会里。
因此,我们在惊羡美国“一高两低”的非凡成就、研究和追逐新经济时,不能仅仅关注美国经济“一高两低”的表象,而应揭示这种表象背后蕴涵的强劲的社会和技术动因,把握新经济的实质和核心内容,关注社会演进的大趋势,以便于我们积极因应这个知识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新经济社会。
新经济不是新兴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对垒
目前有些文章把新经济看作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对垒,认为在实体经济结构中出现了一个以网络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和以传统产业为代表的旧经济的区分。这种看法现在看来也需要修正,因为网络经济所造成的变革已大大超出了纯粹的网络技术领域,许多传统产业选择了高科技产品与技术来改造过去的运营模式,以提升自己在新经济时代的竞争力,而纯粹的网络公司也在逐渐向传统产业靠拢,以获取实体经济的支撑。因此,新经济与旧经济不应该再指产业的对称分析,而应是新旧两种经济形态的对比。新经济的出现意味着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到来,一个旧的经济时代的结束。新经济不仅使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取代传统产业的战略地位,而且,互联网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导致了传统产业的经营和管理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从而使经济的发展整个步入了一个新时代。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也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产业链的延伸和递进关系,传统产业是新兴产业的支撑,新兴产业的生命力还在于它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和改造能力,而传统产业的新生则取决于契合和利用新技术的程度。从产业演进的历史来看,工业技术的诞生使人类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但工业技术的诞生并没有导致农业的消失,而是农业随着工业的进步本身也在不断的现代化。交通、信息和金融等服务性行业的发展也只是使传统工业和农业,因经营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导致经营内容、方式和效率的变化。是传统产业发展和创新的需要推动了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和新技术应用导致一个新行业的诞生,众多的行业因此获得新的技术支撑从而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并导致人类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和一个新的经济形态的出现。产业的演进本身是一个伴随着人类需求层次不断提高、持续演进和升级的过程,越是最基础的产业,人类对它的依赖性就越强,它对人类的生存就越必不可少。从最基本的意义上来讲,人类没有信息可以生存,但没有面包是无法存活的,所以产业的演进只能是一个互动的深化过程,而不是一个后者替代前者的单行道。因此,我们在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等新兴科技产业的同时,要注意用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使它们能够随技术的进步不断脱胎换骨。
此外,还需说明的是,新经济以网络技术及其应用为代表,但新经济不完全等同于网络经济,更不等于电子商务。有些人以电子商务的不成熟,尤其是电子商务公司的亏损以及我国不具备电子商务普及的条件为由,断定新经济离我们还很遥远,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信息技术产业的超常规增长及其对传统产业和人们生活的深度渗透是显而易见的,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农业、医学领域引起的革命更是不容置疑。新经济带来的是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全方位的变化。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及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代表的是整个社会进步的趋势,或许我们在新一轮的技术角逐中带有某些先天的不足和后天的缺陷,处于弱势,但我们不能无视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及其经济演进的趋势。缺陷可以弥补,但对经济发展趋势的怠慢会使我们失去迎头赶上的机会。
三、新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新的经济运作模式
新经济是指由于全球化和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引起了经济领域的变化和革新,从而使经济发展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步入了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形态。新经济最基本的特征在于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全球化为依托,各种要素资源突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以世界为范围的迅速有效流动和由此而带来的成本的节约、效率的极大提高,以及由于网络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渗透导致经济结构、组织、运作、管理方式和理念的全方位的变化。
新经济又是一种崭新的经济运作模式。新经济的运作模式是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三流”的高效整合和匹配。这里的“三流”是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的高效整合与匹配,使资源得以以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进行整合和配置,从而有可能使经济发展步入一个快速、持续、稳定的通道。众所周知,工业技术的诞生带来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能力的提高,由此要求产品突破狭小的地域范围,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交通运输业应运而生。交通运输业的产生和发展使物流范围扩大、效率提高。人类在构筑铁路和海空航线这一庞大的有形网络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资金不足;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产品的批量生产和销售成为现实,反过来促进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也促使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大增,现代金融市场形成。募集资金和规避风险的需要导致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制诞生,与之匹配的证券市场出现。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出现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张、收缩和转移成为可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作为资金流动的载体,使资本得以在较大的范围内流动和配置。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市场范围的拓展产生了信息沟通的需要,提高物资流动、资金流动的效率和减少盲目性,前提是信息的沟通,信息服务业应运而生。同属于服务行业的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和信息业各自功能的发挥,实现了资金、信息与物资流动的匹配,保证了实体经济运行的需要。但在旧经济条件下,由于缺乏便捷和低廉的信息传递技术和手段,三者的匹配和互动水平较低,因此资金流和物流的效率较低而且成本高。信息革命引发的信息技术创新与扩散、发展与融合,为人类社会提供了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和新的技术范式。高速度、大容量的通讯手段、设备与网络等发达的信息基础结构使文字、声音、图像等均可转换为数位信息穿越地球,在弹指间为人类共享,不仅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而且化解了信息传递和商品交易过程中的种种难题,并使资金流自动化成为可能,使得物资和资金流动速度、准确性和效率获得了极大提高。网络把供应商、生产者、消费者和客户用一个新的方式联结起来,不仅信息能够双向交流、沟通、双向反馈,而且使生产方式朝着个性化和小型化发展,而且通过个性化和小型化实现市场占有规模化和范围化;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虚拟经济和现实经济的结合,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的空间,大大超越了现实经济在时间、空间、速度和规模上的局限,从而使实物经济得以放大,所有这一切都是传统经济所不具备的,正是这一切使新经济有了与传统经济完全不同的运行方式。在新经济社会里人们可以用“思考的速度”从事商务的运作,人类的生产方式、交易方式和生活方式因此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人类社会将步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类将面对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新的经济运作方式,那便是新经济社会的到来。
四、新经济是资本市场催生的产物
新经济的出现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但仅有技术是不能催生出一个新经济的,它还需要资本市场为它提供催生的营养。新经济是资本市场催生的产物,是资本市场孵化的硕果。资本的本质就是追逐利润,新经济的发展正是资本的增殖机制作用的结果,资本增殖和扩张的需要不仅突破了地域限制,疏通了技术瓶颈,而且能以一种内在的力量冲破制度的束缚,为自己开辟道路。美国《知识公司通讯》主编布里顿·马纳斯科(Britton Manasco)认为全球资本市场的出现,迅速消除知识的创造和生产性应用的政治、法律和经济障碍,同时,知识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关键资源又使得资本的运动空前加快,因而资本的作用是关键,特别是金融资本。资本追逐知识和技术是新经济时代的显著特点。新经济正是借助于资本市场特别是风险资本的运作,将知识和信息融为一体的知识要素驱动型经济。70年代,美国在经历了长期的繁荣之后进入了滞胀阶段。其标志是资本利润率的下降。资本主义不得不进行大幅度的调整:一是为降低成本而使生产全球化,二是开发和采用新技术(包括把运用于军事部门的技术转为民用)。它们同时并进不仅带来了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使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适应这种趋势,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美国开始了金融改革和创新。正是这种改革和创新使美国的新经济获得了滋生的营养。美国之所以成为新经济的策源地,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成熟完善的资本市场及有效的运行机制为新经济提供了催生的营养。风险投资基金及其运作机制在高新技术企业的诞生和成长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风险投资基金不仅圆了许多创业者的企业家梦想,而且培植了新经济的基本元素——一大批高科技企业。与风险投资基金匹配的制度安排——二板市场的设立在为高科技企业快速成长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也为风险投资提供了有效的退出和循环机制。风险投资基金、二板市场使企业和资本市场之间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互动关系,这种良性互动关系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发展。与美国社会成熟完善的资本市场相联系,期股的激励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对合伙人也好,对创业者也好,早期的回报是很低的。他们的创业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基于期股即股票期权的激励,但如果没有发达的资本市场,期权激励的作用是很有限的。正是发达的资本市场使期权的激励作用发挥到了极至,造就了很多百万富翁,激发了创业者的创新意识和热情,推动了与新经济密切相关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金融创新,使社会充满了活力。
五、新经济呼唤中国资本市场的大发展
我们正处在一个巨变时代,科技恒变,而且以异常的速度在变,产品更新也在以倍速方式进行,企业的经营成本在提高,经营风险在加大。国际间的竞争也以直面的方式激烈地进行着。世界各国政府纷纷以全新的观念和高瞻远瞩的眼光去规划自己社会发展的未来,全力推动新经济的发展。
面对新经济浪潮的冲击及由此而导致的国际间竞争日益加剧的趋势,中国面临的首先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巨大压力,如何在短期内培植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走一条科技创新之路,迅速踏上新经济时代的列车是我们面临的最迫切的时代任务。然而,科技产业化之路是一条需要巨量资金支撑和充满风险的道路。如何获取科技产业化发展所需的资金和有效分散科技产业化过程中的风险是通向成功之路的保证。由于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于存贷款利差,因此从动态的角度讲银行融资不可能、也不能提供风险资本,商业银行的官方性质也使银行融资存在巨大的道德风险,也不适于从事风险融资。因此,风险资本的获取只能在资本市场,通过股权的方式进行。从某种意义上讲,新经济就是与股权社会联系在一起的。股权融资既能达到低成本获取资金的目的,又可以有效分散新兴科技企业所面临的高风险。更为重要的是融资制度作为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表明企业运营资金的来源,而且同企业的财产制度和治理结构密切相关。通过股权方式融资,不仅意味着企业融资的成本低,风险小,而且意味着企业将采取现代企业的产权组织方式和治理结构,这与我国企业制度改造的思路是不谋而合的。资本市场将为我国各种类型的企业提供脱胎换骨的契机。但我国现有的单一层次的资本市场——主板市场显然难以满足科技产业化的要求。主板市场过高的门槛使处在初创和成长时期、需要巨量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难以逾越。提供一条中小企业通向股权融资的道路,满足他们的资金需求,就显得尤为必要。目前,二板市场的芊芊情结从侧面反映了新兴中小企业强烈的市场变革诉求,说明了中国经济发展对资本市场变革的深切呼唤,要求我们为资本追逐技术和科技与资本的联姻提供有效的制度安排,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而言,如何捕捉市场需求,因应新经济发展、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资本需求结构和特征的变化,进行金融工具创新和市场制度建设将是一个迫切的任务。
首先是建立中国的风险投资体系,扶植小型创新科技企业的发展。这是美国、台湾等地发展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经验。美国许多新兴科技企业明星就是靠风险资本的扶植发展起来的。台湾在1984年完全由民间融资成立了第一家创业投资基金。到1999年初已超过了120家,创业投资公司实收资本额达800亿新台币,对台湾的科技企业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次,完善资本市场,建立风险资本退出机制和为新兴科技企业的成长提供后续融资渠道。风险资本的正常运作必须有一个完善的进入退出机制为前提,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风险投资一旦投入到风险企业,资金固化为资产,如果没有退出机制,风险资金就会长时间沉淀在企业,风险投资者就会失去进一步投资的能力。风险资本退出的主要途径是股份上市、股权转让和公司清理。退出机制的核心是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因为不管那一种方式都要求完善的资本市场提供产权流动的场所和机制,完善的资本市场不仅是风险资本进行循环和提高使用效率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且是分散风险投资企业的风险的重要手段。科技企业发展和进入成长阶段往往需要巨额资金,以分散风险为投资原则的风险资本常常难以胜任,公司进入成长期后,急需新的融资途径以补充企业扩张所需的巨量资金。为此,必须建立包括二板市场在内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给它们提供一个通向公众股权融资渠道,并为风险资本的淡出提供一个通道,同时为期权激励机制功能的发挥提供一个必要条件。第三,科技创业本身失败率很高,成功率很低,创业者面临的风险和不稳定因素很多,为了鼓励科技创业,还需要建立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和机制,激发创业者的创业热情。通过资本市场建设,为创新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使风险资本、股市、企业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机制,推动新经济的发展。此外还需进行金融创新,开发行之有效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工具,吸引资金流向股市,为新经济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同时开发各种管理金融风险的新技术和新工具,在活跃资本市场的同时,降低市场运行风险,保证市场运行有序和稳定。
六、新经济将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良好历史机遇
高新技术企业对资本市场的依赖提供了资本市场发展的基本动因,企业和金融机构规避风险、降低成本、增加金融工具流动性的要求提供了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推动力,我国资本市场将迎来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将逐步走向成熟,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规模将得到迅速拓展,市场功能趋向复合化,资本市场工具呈现多样化发展。新经济的发展引来了资本市场发展理念的变化,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理念正在经历某种程度的变化。随着国企改革任务的告一段落,资本市场的发展将由主要为国企改革服务转向为所有的企业服务,尤其是为中小型企业及科技企业服务。资本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随着资本市场的完善,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信息披露要求的严格,退出机制的建立,上市公司将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端上市铁板碗,上市公司改革内部机构以及整顿整个公司治理结构的压力将越来越大。随着企业直接融资比重的增大,资本市场将成为企业树立市场化经营理念的良好契机和巨大的强制推动力量。
新经济还将导致资本市场各行为主体行为方式和理念的变化,上市公司将股权主导化、投资者将机构化、券商的业务将投资银行化。
新经济将改善中国资本市场运作的条件。以互联网等为标志的新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广泛应用将改善资本市场运行的技术条件,使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获得技术上的支撑,资本市场运作的方式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运行的效率将获得极大提高。在此基础上,资本市场将获得一定程度的整合,一个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的、完善的、多层次的、统一开放的资本市场将逐渐形成。
标签:新经济论文; 风险资本论文; 资本市场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风险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社会风险论文; 经济资本论文; 经济学论文; 全球化论文; 风投论文; 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