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工程中给排水工程建设作为城市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建设工程之一,在实际进行给排水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强化对给排水管线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的创新应用,改进传统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此全面提升给排水工程施工建设质量,建设现代化给排水工程体系,更好的为城市系统健康、可持续稳定运行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关键词:市政工程;给排水管线;施工工艺;施工技术
1 给排水管道的施工工艺
1.1 对给排水管进行预制以及切割
市政工程给排水管线施工工艺实施中,首先需要针对管线进行有效切割,管线的有效切割对于后期管线的正常化铺设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管道切割工作的进行需要工作人员在明确给排水工程施工建设目标、管线施工建设需求基础上有选择、有组织的进行切割。管线切割工作进行过程中,工作人员使用火焊和等离子切割技术两种管线切割方法。如果,采用火焊切割方法,工作人员必须在有效遵照工程施工工艺基础上,机械设备准备到位,以此进行有效切割,一般应用于不锈钢管道的切割。如果,管道的直径大于2毫米时,工作人员可以使用等离子切割机进行有效的切割,此种技术相比火焊切割方法,对管道产生的不利影响是较小的,在尽量保证管道切口完整基础上,为后期管道的科学安装发挥基础奠定作用。
1.2 对给排水管进行安装
以目前的市政工程的技术来看,给排水管线大多是经由人工完成组装作业的,其需要使用的土地面积相对较小。但对于施工单位而言,首要任务即为充分分析施工图纸,杜绝经验主义的现象,从而高效完成相关的工作。同时,施工单位还要做好挖掘土量的堆放规划,避免其影响正常的交通作业。
1.2.1 沟槽开挖:沟槽开挖往往是给排水管线施工中的先行工程,为了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效率,施工单位必须做好完善的勘查、检验工作,针对不同情况的土质进行有针对性地开挖计划设计。如沟槽开挖的区域位于丘陵和旱地,
地下水资源的极度匮乏,便于开挖工作的进行,施工人员可以()选择直槽的方式,直接将管材埋入地下。如果地下施工环境相对较为恶劣,如土质较为疏松、地下水含量较高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应当选择如混合沟槽的方式进行管材埋设作业。针对土壤受力情况较差,容易造成塌方等危险情况的土质,应当使用分层组合沟槽的开挖方式,从而保证施工作业的安全。通常情况下,完成开挖作业后,不能直接将管材埋设,而是要再结合施工图纸和实际情况的勘查后,再进行具体的埋设作业,以确保管材能够在合理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完成埋设作业后,施工单位还要做好土渣、灰尘的清理作业,以防其渗入管道之中,影响管材正常的使用,导致管材的松动现象产生。
1.2.2 管基施工:随着我国建筑要求的不断升级,对地下给排水管线施工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完成铺设作业后,还需要施工单位为其进行混凝土浇筑,从而保证管材的支撑力。为了以防混凝土结构的损伤,在完成浇筑作业后,施工单位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如土壤的受力角度等,进行一定程度上垫板和木板的加固处理。
在完成浇筑作业后,施工单位还需要使用专门的振动器,进行混凝土的磨平作业,其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分布均匀,能够较好地承受住压力。只有完成了所有的混凝土浇筑作业后,才能进行一系列的管材测试工作,以免过大的力量导致管材的变形,失去原有的作用和价值,影响市政工程的正常、有序进行。
1.3 对给排水管的压力进行测试
1.3.1 在试压的过程中,如果有一根或几根管材不参与测试,应当使用隔板将其分离,以防影响到其他管材的正常使用,造成各类的安全隐患问题。
1.3.2 在进行试压工作之前,施工单位应当做好整个流程的检查,确保每一个测试的回路与不测试的回路之间阀门被妥善关闭,以防意外情况的发生。在检查完毕后,需要对产生的灰尘、土渣等进行第一时间的清理,以免影响管材的正常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3 试压流程。首先,水压测试的过程中,应当首先从底部进行加水处理,从而保证管材内的空气被完全排出,在达到应有的压力值同时,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其次,施工队伍需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完成加压任务,当达到要求后至少停留十分钟及以上的时间再进行测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测试效果。在完成测试后需要及时减压,严格禁止管材在有压的情况下进行作业。最后,通常情况下的管材压力检查流程,需要在第一阶段经由专业的工作人员直接加压到目标压强的 50%,如果压力达到时间不符合要求将会造成对最终结果的影响。而后每一次加压的施加量,应当为总压力的 10%,每一级的压力水平都应当维持至少 3 分钟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压力测试作业。为了更好达到润滑的效果,施工单位可使用肥皂水等外部工具进行辅助测试。当所有压力加压完毕后,如果管材在半小时内没有明显的变化,即完成测试管材能够投入正常的市政工程使用。
1.4 管道检查
管道是整个给排水管线施工过程中的主体,所以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管道的检查工作,一旦发现出现孔洞、裂纹的管线,应当立即更换。在具体埋设前,仍然要对其各个要素如高程、中心线等位置做确认,才能更好进行铺设工作。如果管道的接口相对较为光滑,施工单位不需要额外的辅助就能完成铺设作业,直接在施工图纸的指导下就能完成管道拼接。同时,针对管道布置工作而言,后续的养护作业是必需的,应当对管材定期展开洒水处理,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最后,目前部分施工单位在进行给排水管线布置的时候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即为尽管其管线布置相对较为完善,但其没有做好后续的残留土渣清理工作,导致管材容易遭到堵塞现象,从而影响正常的水流交换。尤其是针对管道直径小于 700 毫米的材料,更应该加强清理作业,以免堵塞现象的发生,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
2 市政工程给排水管线施工工艺和技术创新应用分析
2.1智能化监测技术在工艺和技术创新中的应用分析。在施工技术创新应用过程中,不仅需要从工艺和技术本身层面上提升给排水管线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而且需要在外侧监测设备应用基础上,对效果实现实时性的监测分析。当前,智能化监测设备在应用中,通过多项监测数据有效发现管线铺设是否科学完善,降低了管线铺设过程中出现的误差问题提升施工效率。
2.2模拟铺设软件技术的使用。市政工程给排水管线铺
设过程中,需要与原先管线和电缆线等有效结合在一起进行使用,在不扰乱原先线路功能和完整性基础上,进行给排水管线的有效铺设。通过 BIM 工程软件技术以及三位模拟绘制技术的使用,在结合市政工程建设现状、建设需求和建设目标基础上,对管线施工规划方案进行评比分析,有效提升整个工程施工质量发挥有效的技术支撑作用。
2.3传统技术与新技术的创新结合应用。工作人员在某些比较复杂的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中,不可妄自评断全面使用最新的施工技术,为了安全起见,需要将传统的施工技术与全新的施工工艺有效结合在一起,以此保证技术应用实现优势互补、有效分析,补充当前新技术应用不足和技术不成熟的问题。
结束语:
在给排水管线施工工艺运用中,在长期运用的传统工艺上进行创新,并在借助能能化的技术与结合实际情况,使传统技术与新技术相互结合,保证管理道正确处理工作完成后,严格按照顶管管线施工工艺,节省时间的同时提升工程旗子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姜雪.市政排水技术及进展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27):133.
[2] 张慧兴.浅谈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要点[J].四川建材,2015,41(2):196,198.
[3] 段卫民,李淑清,杨和义,申春根.市政排水中的塑料管道施工新技术[J].中国给水排水,2006(6):92-94.
[4] 李彦东.浅析市政工程中给排水管线的施工工艺与技术创新[J].建材发展导向,2016,14(21):42-43.
[5] 杨浩,宋颖.浅谈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J].商品与质量:房地产研究,2014(3):512.
论文作者:孙开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管线论文; 作业论文; 给排水论文; 管材论文; 管道论文; 施工单位论文; 市政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