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爬架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施工技术,并在建筑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在高层建筑中使用爬架技术具有明显的优点,不仅加快施工速度,还能缩短施工工期。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做好爬架技术的应用措施,以促进高层建筑的施工。
随着我国城市高层建筑与日俱增,相应的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技术,也就是爬架技术。该技术因自身多种优势而被投入到建筑施工中,并且取得了极好的施工效果。鉴于此,本文就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相信对爬架技术的施工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1应用工程简介
建筑面积22217.32m2,地下2层,地上15层,剪力墙结构。根据工程特点,本工程2层以上安装使用导轨式爬架作为结构施工的外防护架。
2关键技术要求
(1)爬架导轨预埋件和预留孔的位置准确、沿高度方向的垂直度。(2)爬架在提升时,各个操作人员的同步性和一致性。(3)底部翻板与建筑物的连接。
3爬架的安装、升降、拆除
3.1导轨式爬架防护搭设流程
进行架体底层防护→搭设脚手板及挡脚板→制作安装翻板→铺设安全网→搭设吊篮→爬梯搭设。
3.2导轨式爬架的安装
(1)爬架安装平台搭设。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搭设安装平台,平台操作面位于开始防护层顶板下返600mm。平台上铺设脚手板,在正对爬升机构预埋孔位置处脚手板上预留300×300孔洞,以便安装导轨。
(2)提升滑轮组件摆放。按照爬架平面布置图标明的爬升机构平面位置或已按要求埋设的预埋孔位置将提升滑轮组件正对并摆放于平台,提升滑轮组件应与建筑结构平行;其立杆中心与预埋两孔中心允许偏差±10mm。其离墙距离允许偏差±20mm。
(3)竖向主框架安装。按照爬架立面设计高度和选用的主框架单元节进行组装。安装后利用铅锤吊线检测竖向主框架垂直度偏差。连接螺栓须齐全、不松动。
(4)水平桁架安装。a.水平桁架的组装要根据爬架平面布置图的水平模数进行组件组装,其水平模数间距也就是脚手架的立杆柱距。b.单根横杆水平偏差不大于10mm、直线段的横杆累积水平偏差不大于30mm;水平桁架内排架应平行于建筑物外墙,纵向垂直度不大于50mm。
(5)附着支撑结构的安装。a.穿墙螺栓及连墙挂板。检测预埋孔位置正确后,安装穿墙螺栓。墙体内侧安装垫板,预紧双螺母或梯形螺纹单螺母;墙体外侧安装连墙挂板,连墙挂板中心线与导轨及预埋孔中心线对齐。连墙挂板和垫板必须贴实墙体后,方可拧紧穿墙螺栓、螺母。b.导轨、可调拉杆安装。先固定连墙挂板后,将可调拉杆与连墙挂板、拉杆座之间利用φ20×55销轴连接,将导轨垂直插入提升滑轮组件,导轨安装位置按照立面图确定,旋转可调拉杆调整到合适长度后利用M20×40螺栓与导轨连接。
(6)导轮组的安装。每套爬升机构共安装五个导轮组,五个导轮组连接螺栓的安装方向应统一,不得扭曲。
(7)提升挂座的安装。提升挂座安装于导轨上,位于上导轮组下面。提升挂座安装位置与滑轮组件之间的垂直距离应满足提升一个标准层的距离需要,整片的提升挂座必须安装在统一高度位置。
3.3导轨式爬架的升降
(1)导轨式爬架提升工艺流程。提升前向劳务人员进行交底→全面检查爬升机构、架体及障碍→安装提升葫芦并调试预紧→架体提升100mm→拆除斜拉钢丝绳→提升架体一个楼层高→安装斜拉钢丝绳→将提升葫芦、提升挂座周转到上层安装位置→拆除最下层的导轨安装到最上层位置→准备进入下一次升降循环。
(2)导轨式爬架下降工艺流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下降前向劳务人员进行交底→全面检查爬升机构、架体及障碍→安装提升葫芦并调试预紧→提升架体100mm→拆除斜拉钢丝绳→下降架体一个楼层高→安装斜拉钢丝绳→将提升葫芦、提升挂座周转到下层安装位置→拆除最上层的导轨安装到最下一层位置→准备进入下一次升降循环。
3.4导轨式爬架拆除
(1)构件的拆除方法:按拆除顺序图依次拆除,按类别码放到指定的吊运地点。
(2)主框架的拆除方法:利用大绳吊住主框架,操作人员松开主框架间连接的斜杆及螺栓母。通过大绳及挂轮吊运主框架至楼层。
4爬架应用的经济效益分析
现就本工程从五层起开始搭设常规外脚手架与采用爬架进行对比分析。
4.1搭设常规外脚手架
外脚手架按悬挑半封闭式脚手架考虑。搭设外脚手架的立杆间距为1.2m,水平杆的步距为1.2m,悬挑长度为1m,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暂按4层考虑,每层的层高为3.6m,因为在施工中外脚手架要超过施工层半层,故搭设脚手架的高度为16.2m。搭设外脚手架需要准备两套,而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套需要倒两次,另一套需要倒三次。经计算搭设外脚手架的费用共需22.65万元。
4.2应用爬架
搭设爬架时考虑四层半,故爬架的总高度为16.2m,搭设爬架为2708.64m2。经计算应用爬架所需费用13.37万元。
由计算对比分析可得:使用爬架比采用钢管悬挑脚手架少投入钢管39.24t(节约钢管49.5%)、扣件1.1万个,密目网2708.64m2,共计节约9.28万元。
5经验总结与展望
5.1爬架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翻板与建筑物的连接。施工中,翻板与建筑物应连接紧密,方可起到防护的作用。
(2)提升爬架时要分片同步提升、统一指挥、荷载均匀。
(3)定期的检查爬架各部位的连接情况。
安全员应每天检查爬架各部位的连接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的督促劳务队改正。每15d组织项目部的全体成员对爬架进行一次检查,大风、大雨过后应对爬架进行全面检查。
5.2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加快工程进度,提高施工工效。
建筑物周边防护采用导轨式爬架后,因为它有超过混凝土浇筑施工层半层的防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可上人时即可开始上层施工。与采用传统双排外脚手架相比加快了工程进度,提高了施工工效。
(2)有效的减少了高空危险操作,安全性增强。
建筑物周边防护采用传统双排外脚手架时,每层的搭设工人都处于非常危险的高空作业。采用导轨式爬架后有效地减少了这种操作,爬架安装完成后开始提升时与施工层的操作互不影响。
(3)节省材料、造价低、操作方便。
爬架共搭设四层半后开始提升,所用的钢管、扣件、密目网都比传统的双排外脚手架要省很多。即使外防护采用单排外脚手架,十层以上的高层建筑采用也节省材料。另外,导轨式爬架提升时施工主体,下降时进行装修施工。一次性安装,兼顾主体和装修,操作简便,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材料成本低。
(4)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能够保障。
现场钢管、扣件等三钢不用堆积太多,现场布置干净整齐;楼层中无预埋件和悬挑钢管、钢梁带来磕碰的危险;爬架垂直防护比较严实,并且设有多道水平防护,操作人员和检查人员的安全能够给予保障;在爬架上搭设的脚手架安全、美观、整齐。
5.3展望
今后,导轨式爬架将会以其构造简单、操作方便、安全经济、实用美观的特点赢得更多建筑施工单位的青睐,势必会在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
6 结语
综上所述,爬架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施工技术,并在建筑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在高层建筑中使用爬架技术具有明显的优点,不仅加快施工速度,还能缩短施工工期。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做好爬架技术的应用措施,以促进高层建筑的施工。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DGJ08-19905-1999)
[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2016)
论文作者:郭兵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导轨论文; 脚手架论文; 位置论文; 螺栓论文; 防护论文; 操作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