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管理体制改革探讨论文_黄玉斌

地质勘查管理体制改革探讨论文_黄玉斌

黑龙江省第一地质勘查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摘要:地质勘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地质勘查管理体制是工作的活动标准,对指导地质工作具有重要的实际作用。基于此,本文简要就地质勘查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着主要问题进行相关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从而确保地质勘查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地质勘查;管理体制;改革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要看清楚地质勘查管理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如管理机制滞后、多头管理以及事企部分等,严重影响着地质勘查工作的进步。因此,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地质勘查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做出调整和改革刻不容缓。

2地质勘查项目的特点分析

地质勘查工作主要是在区域地质调查、找矿或者工程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具有以下特点:

2.1 地质业务种类、方法较多

地质勘查工作需要根据地质情况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法,主要有露头观测、钻探、坑探、物探(包括地震、磁法、重力、电法等)及实验室化验。如:在开展地质工作期间,需要将工作区划分成多个工作点或者单元进行勘查作业,期间同时又需要运用遥感、水文观测、物化探等不同工作技术方法,但这些不同业务方法的开展需要不同专业的工作人员,因此这一工作特点决定了地质勘查工作人员与业务管理的多样性,而多方法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项目管理的不便。

2.2 地质勘查项目变动性较大

由于地质区域构造的复杂性与未知性,在项目开展期间往往会因为工作区域的实际地质情况改变原先的工作设计方案或者工作周期安排,这一变动往往会造成整个项目计划的改变,需要通过项目变更评审、专家讨论决策、最终实施等一系列流程,这一特殊性造成了地质勘查项目具有变动性大的特点。

2.3 地质勘查项目的项目运营周期较长

对某一范围的矿床或是某区域矿产资源进行勘查评价,是一个从末知到已知并需要不断反复与论证的过程,地质成果的取得也是地质勘查研究长期积累的结果。这里主要涉及室内样品数据的化验、地质作业数据的分析、地质业务图件的绘制、矿体模型的建立、资源量的估算及后期专家的评审等阶段工作,这导致地质勘查项目的管理与运营周期较长。

3地质勘查管理体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地质勘查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地质勘查管理体制与公益性地质勘查相分开的各种商业性活动不同,其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渐转向而来。虽然具有一定的市场调节弹性,但在当前矿业市场各要素发育不全和市场不规范条件下,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依然成为其发展的桎梏。从地质勘查机构调整情况来看,地质勘查单位从原来的主辅业与企事业并行运行,逐渐转向主辅业以及企事业相分离,并且该项调整的力度大小不一,而且不同的地区发展也不平衡。在这期间,以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为主,以知识密集型的服务次之,是资本密集型服务。就地质勘查管理而言,存在多头管现象,地质勘查单位分属省地质矿产局、有色地勘局及建财和化工行业局,而国土资源厅对地勘勘查单位不进行直接管理,通过各种项目进行业务管理;各地勘单位为了增加其经济收入来源,同时在开展主业意外的经营业务,地质勘查技术水平及其核心竞争力难以提高。加上体制上缺乏考核与激励机制,地质勘查单位必然缺乏活力。

3.2地质勘查管理体制中存在问题

3.2.1探矿权机制运行效率有待提高

一般而言,探矿权是从事地质勘查工作的核心和前提条件现阶段探矿权机制运行效率比较低,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探矿权的出让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争议。根据相关规定,登记在先的谁先申请谁就能获得探矿权,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探矿权的设置泛滥,并引发腐败和寻租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许多地方采取招标的形式,采用市场竞争的方式出让其探矿权,遭到了各地勘单位的强烈反对,主要是因为多数地勘单位的经济状况不好,而且没有丰厚的资本参与竞争;探矿权在二级市场上的发展过于缓慢,探矿权的流转速度太低,因此交易量不高。

3.2.2地质勘查管理体制不合理

从实践来看,现阶段地质勘查管理体制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之处,如地质勘查工作存在先和多头管理、层级较多、分散经营以及活力不强等弊端。地质勘查管理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理想中的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勘查组织形态不能真正的形成。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各管理机构只能各自为政,根本无法在较大的范围内形成合力,因此有些地质勘查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真空地带。

4地质勘查管理体制改革具体策略分析

4.1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

制定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好的制度是实现好的管理的前提,管理机制需在充分了解本单位的业务特点、人员特征及应用范围等内容的基础上建立;调整职能组织形式。在实施项目管理中把地质勘查单位垂直式职能组织形式转向矩阵式组织形式,根据地质勘查单位各工作区域不同特点、不同任务要求组建不同类别的项目组,并配备专职的项目经理,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优化项目组人员与设备配备,使人力与物力资源达到最高使用率;要建立项目管理的激励机制。可根据地质调查工作特点及项目经费配备情况,鼓励项目承担单位或项目小组,通过加强管理、节约经费、提高效率、减少周期来完成项目任务,对项目完成时能取得较好地质成果、预算执行较好并有节约的项目组,给予一定的奖励。用正强化的方式来引导和激励项目组的规范管理,提升作业效率,从而整体上提高项目管理质量。

4.2建立健全地质勘查产权运行机制

进行地质勘查管理体制改革,首先应当建立和完善探矿权的市场运行机制,明晰探矿权的法律保护力度,并制定完善的市场规则和交易行为,最终建立一个比较统一、开放以及有序的地质勘查市场。同时不断加强探矿权区域内的地质勘查检查管理,并确保以最低程度勘查紫金和人力投入来维护地质勘查工作的正常秩序,从而防止“以采代探”等违法行为再次发生。建立健全地质勘查产权运行机制,重点对国土资源工作中的大调查项目、财政补贴项目以及资源补助项目等,实行跟踪监督管理,通过严格的监督以保证各项工作到位,为地质勘查管理制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4.3建立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地质勘查管理机制

坚持勘查和开发一体化的道路,从而实现地质勘查与矿业开发由一个市场主体完成的目标,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保证地质勘查资金的投入,稳定地质勘查市场,而且还可以使勘查风险与开发收益共担。这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同时对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及可持续发展非常有利;作为第一点的有效弥补,可以采取开发反哺勘查的机制,从矿产资源开发收益中提取适当比例的资金来弥补和支持地质勘查工作。

4.4进一步深化地勘管理体制改革

理顺地勘管理体制。将公益性的地质勘查与商业性的勘查有效分离,公益性地质勘查的经费主要由政府财政实施全额拨款,商业性的地质勘查完全消除公益性的地质勘查意味;加快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步伐。地质勘查单位可通过企业的形式和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并与市场资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地勘单位健康的发展。地质勘查单位要实施企业化的经营模式,最关键的就是要转换其管理模式与经营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以经营资本为纽带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走企业化道路。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勘查管理体制对地质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近年来这种管理体制有所改变,但依然摆脱不了计划经济的色彩。为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需要不断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探寻地质勘查管理体制改革新路径,才确保地质勘查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红卫.地质勘查管理体制改革探讨[J].甘肃冶金,2010(04).

[2]文立坤.新时期加强地质矿产资源勘探新思路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30)

[3]魏爱玲.关于地勘经济改革与发展问题的探讨[J].智富时代.2015(07)

论文作者:黄玉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  ;  ;  ;  ;  ;  ;  ;  

地质勘查管理体制改革探讨论文_黄玉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