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外贸形势预测及对策_加工贸易论文

1999年外贸形势预测及对策_加工贸易论文

1999年外贸形势预测及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形势论文,外贸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我国外贸运行的基本特点是:出口增长持续下滑,特别是进入5月份后月度增长由正转负,致使全年的外贸出口趋向零增长; 进口增长低缓的态势始终未能改变,全年大部分月份处于负增长状态。出口的回落和进口的“疲软”导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停滞不前。

一、1999年外贸形势分析

1999年我国外贸形势不容乐观,其总体趋势是:第一,从总量规模看,外贸进出口总额将为3280亿元,预计与1998年大体持平。第二,从增长结构上看,国际环境的不利影响可能使我国出口继续保持零增长,为1820亿美元左右;国内需求不足使外贸进口依然难以较大幅度增长,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和1998年增长基数较低的影响,会使进口有一定增长,预计为1460亿美元,增长4%左右。第三,从贸易方式来看, 受出口市场容量缩减和东南亚国家竞争的制约,一般贸易出口将低速增长,但在1999年下半年会有所恢复;一般贸易进口则将缓慢回升。加工贸易的进口与出口相互影响,在加强对加工贸易的整顿和打击货物走私的情况下,加工贸易出口下降会抑制加工贸易进口。因此,加工贸易总体不会出现近两年来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第四,从地区分布来看,对亚洲地区的出口仍然不会回升,甚至有可能继续萎缩,欧盟、北美市场大体持平,市场多元化战略将使新开拓市场继续有所增长,但是幅度有限。根据以上总体预测,外贸顺差约为370亿美元,将比1998年缩小15%左右。 由于这种顺差减少是在出口低速增长基础上产生的,外贸净出口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会较1998年进一步有所减弱。这一方面使刺激经济增长的动力更多地依赖于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的扩张,另一方面也要求外贸出口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

影响1999年外贸形势的主要因素是:

(一)国际经济环境

从总体看,目前,世界经济仍未进入全球性衰退,而且有可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具体来讲,第一,作为世界经济两大支柱的美国和西欧经济仍将保持持续增长。第二,美国为了其自身的利益,敦促日本采取积极的改革措施,以使日本经济尽快走出低谷。同时有迹象表明,遭受金融危机打击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出现复苏希望。第三,目前世界金融市场有趋向稳定的迹象,这对1999年国际经济形势好转极为重要。

但是,世界经济形势仍不乐观。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深化,不仅促使亚洲一些国家陷入更为严重的经济衰退,而且使亚洲以外的许多国家(如巴西等拉丁美洲国家)经济受到波及。由此导致1998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慢(参见下表)。

1998年—1999年世界主要国家及地区经济增长率情况 单位:%

1998年 1999年

全世界 2.0 2.5

按市场汇率计算世界GDP总值(10亿美元)

2899029765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世界GDP总值(10亿美元) 4068543606

工业化国家 2.0 1.9

美国3.5 2.0

日本-2.5 0.5

欧盟2.9 2.5

欧元区 3.0 2.8

发展中国家 2.3 3.6

非洲3.7 4.7

亚洲1.8 3.9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2.9 0.7

中亚和欧洲 2.3 2.7

拉丁美洲2.8 2.7

经济转轨国家-0.2 -0.2

中欧和东欧 3.7 4.1

俄罗斯 -6.0 -6.0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8年10月《世界经济展望》

抑制经济增长因素的综合效应将使世界经济整体增长速度继续放慢。首先,亚洲金融危机已是全面的地区性危机,其影响有可能进一步扩大。政局不稳、收入水平下降等因素使一些东南亚国家近期内难以从金融危机的打击中复苏。其次,作为亚洲龙头的日本经济,仍然处于衰退的谷底。重新进入正常增长至少需3年时间, 而这还要取决于其改革措施的实施状况。第三,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和限制进口会导致美国对其他国家进口需求下降。这将对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带来不利影响。第四,俄罗斯政治形势和金融市场都处于动荡之中,经济停滞不前,直接影响了对其有较多投资的德国乃至西欧经济的发展。第五,西欧等国的经济,由于技术创新能力和结构调整相对落后于美国,处于低速增长。如果俄罗斯经济不能较快稳定下来并有所增长,会对欧洲经济产生较大拖累。同时,欧元启动后,具有较强经济互补性的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从外部进口商品需求有可能相应减少。第六,资本外逃是目前拉美国家经济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为遏制这种势头,拉美各国正在调整政策,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综上所述,近期世界经济形势正处在进入全面衰退的边缘。究竟发展如何尚不明朗。但经济增长速度将会放慢是肯定的。这种状况对我国对外贸易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再看我国周边地区的发展状况:

首先,东南亚及韩国经济受货币贬值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双重影响,进口需求大幅度减少,出口则由于资金等因素制约远未能达到危机前的水平。因此,影响1999年我国外贸出口的因素,部分是东南亚国家出口产品因货币贬值而竞争力增强,而更大程度上则是由于作为我国主要出口产品市场的需求减少,从而使我国外贸出口受阻。值得重视的是,东南亚国家及韩国经济增长对外贸出口的拉动作用依赖度很高。根据汇率贬值的出口扩张效应有1—2年滞后期的规律,东南亚国家在1999年的出口应当有所恢复。而出口竞争力逐步增强之日,就是金融危机国家经济恢复之时。由此可见,由于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大体相同的层次,不论东南亚国家经济是否回升,都对我国的外贸出口构成较大负面影响。

其次,日本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以恢复。1998年我国出口产品的15%左右进入日本市场,比重有所下降,但对我国外贸出口仍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目前,日元贬值的态势有所减缓,即使东南亚国家避免危机进一步加深,也使我国出口产品面临的竞争压力有所减轻。但日元贬值和经济不景气使日本进口需求将继续“疲软”,直接影响我国对其扩大出口。

第三,我国香港经济继1998 年出现近十几年来少有的负增长后, 1999年将继续处于停滞。保持联系汇率制对我国香港经济的稳定起到关键作用,但是高利率(尽管已经小幅降息)使香港企业承受巨大的资金和成本方面的压力。我国香港本身以商贸业为主,东南亚国家贸易额减少使其转口功能受到削弱。我国有大约40%的产品要经由香港转口出口,香港经济的现状制约了内地外贸出口的整体增长水平。

第四,外贸出口保持增长必须依靠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如果没有西欧、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地区新出口市场的开辟,外贸出口将出现更大幅度的滑坡。1999年扩大外贸出口还要进一步开拓新的市场。问题是,新开拓市场的外贸出口增长基数已经较高,在此基础上再实现大幅度增长难度较大。原因是,一方面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也开始受到危机影响;另一方面向这些国家出口产品过多也会引起反倾销指控。因此,1999年市场多元化战略将受到制约,增长速度不容乐观。

(二)国内经济发展条件

在国际经济环境相对不利的情况下,国内经济状况和相关政策对外贸发展能否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1999年,国家将继续实行扩大内需启动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同时保持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取向和相应力度。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延续执行,投资规模会保持较大幅度增长。但是,扩大内需目前主要是政府行为。以企业为主体的民间投资,由于约束机制的增强和对投资项目的谨慎选择,仍处于低落状态。同时,受收入增长减慢、改革心理预期的影响,消费增长不容乐观。由于最终消费需求未能启动,国民经济增长将与1998年预计增长7.5—8%的速度大体相近或略有降低。以此为总体背景,外贸进出口的总体趋势是:

1.出口方面。促进出口的有利条件是:第一,国家鼓励外贸出口政策的积极作用。1998年连续提高部分出口产品出口退税率,同时加快出口退税的进度。银行对产品出口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优先提供贷款,特别是对机电产品出口给予政策扶持。这些政策措施对促进出口的效应在1999年仍将继续发挥。从财政状况来看,国家仍有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率来刺激出口发展的政策空间。同时,从1999年1月1日起,国家赋予私营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自营进出口权的政策开始执行。目前,自营生产企业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20%以上。实行这一政策有利于调动这一部分外贸出口企业的积极性。第二,国内宏观经济总体状况对外贸出口的“挤出”效应更为强烈。目前来看,政府投资为主扩大内需的政策,不仅有政策时滞,而且作用力度和范围有所局限。消费品相对过剩条件下的消费需求“疲软”所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使最终需求难以启动。失业率上升和生产能力闲置的状况,迫使企业去国际市场寻找出路。也就是说,扩张需求以保持经济增长的压力驱动外贸出口要有一定增长。而1999年物价水平仍在低位运行,对稳定产品成本、促进出口也有积极作用。第三,在国内经济环境对外贸出口的不利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国有外贸企业的改革有所推进,企业苦炼内功、加强管理、多元化开拓产品市场。经营理念的改变和企业管理的改善将会对扩大出口产生重要促进作用。但是,抑制出口的不利因素更为突出:第一,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在金融危机国家货币贬值的情况下,我国坚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政策,这对维护我国香港联系汇率制、亚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稳定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相应的代价是,我国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提高了。特别是在与东南亚国家出口产品种类和结构相似的产品方面,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下降,增加出口的难度加大。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仍在增加,物价处于负增长。从促进出口的角度看有人民币贬值的要求,但从宏观经济全局考虑,近期内人民币贬值的可能性似乎不大。这就意味着我国出口商品仍然要面对东南亚国家出口产品在价格方面的竞争压力。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即使人民币进行贬值也不一定会带来外贸出口的增长。因为:影响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是国际市场需求制约。目前,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的幅度大大超过了人民币可能贬值的程度。人民币大幅度贬值以促进出口增长,既脱离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也不利于整体经济发展。第二,外贸企业经营困难。国际市场出口产品价格下降和贸易条件恶化,使企业经营利润减少甚至亏损。企业出口要考虑经济效益,出口亏损,多出口、多赔钱的机制就会抑制企业扩大出口的积极性。从产品结构来看,尽管工业制成品已占我国外贸出口产品的80%以上,但是其中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仍然占70%以上,而且多为低档次的粗加工和低附加值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是扩大出口的根本,但是这需要时间和相应的政策。1999年不会出现出口产品结构重大改变的情况,结构调整对扩大出口的作用力度较为有限。第三,加工贸易和外商企业出口增长受阻。加工贸易是我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其出口占外贸出口总额的50%以上。加强对加工贸易的监管、调整相关政策对加工贸易出口有一定影响。同时,东南亚和东亚地区外商来华加工贸易占我国加工贸易总量的75%以上。亚洲金融危机的深化使这部分加工贸易增长速度明显降低。估计1999年这一部分的增长将难以达到以往年均增长20%的速度。综上所述,以国际经济环境为主所形成的制约因素与国内的不利因素相互作用,将使我国外贸出口进入近几年来最为困难的时期。

2.进口方面。我国进口规模的变化与国内需求状况密切相关。国内需求旺盛则进口动力增强;国内需求不足则进口乏力。 1998 年我国进口增长速度偏低,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另一方面则是不利于通过引进技术来促进结构调整升级和技术进步。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和企业竞争力现状来看,应当适当扩大进口。具体分析1999年的情况,促进和抑制进口增长的因素同时存在,后者的作用力明显大于前者。

第一,政策导向。保持打击走私工作的力度,加强对进出口货物的监管,会使从正常海关渠道的进口增长。从1998年下半年进口有所回升的情况看,政策效应较为明显,特别是一般贸易的进口增长较多。但是走私减少后,对我国国内企业产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应加强对进口替代产品的生产。

第二,投资带动。1999年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只要对国内需求有所拉动,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进口需求。但是,所增长的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引进国外技术设备的牵动作用有限。

第三,体制改革。多年来,我国进口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于出口体制改革。这种状况已引起重视。如果关税体制、进口配额管理方面改革有所推进,就会促进进口增长。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历经几次关税降低,再降的余地已经不大;1997年底进行进口设备优惠政策调整,对进口的刺激作用也不明显;改变进口配额影响方面较多,改革的步伐不会很大。这样,体制变动对进口的促进作用就不能寄予很高期望。

第四,加工贸易。我国近年来加工贸易进口始终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在全部进口中的比重高达50%以上。之所以如此,其根本原因在于加工贸易出口十分活跃。如果1999年加工贸易出口增长乏力,就会形成对加工贸易进口的制约。同时,为了增强加工贸易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目前,正在考虑制定有关政策,如对来料加工使用国内原辅料给予退税等,鼓励对进口产品的替代。这有利于增强我国一般贸易的发展后劲,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加工贸易进口。

第五,汇率因素。1999年欧元将成为重要的世界外汇储备手段,因此有可能引起抛售美元,导致美元贬值。如果这样,将使我国进口成本下降,从而促进进口的增长。

二、应当采取的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我国外贸进出口将有可能进入相对低速增长的阶段,时间估计要持续2—3年。而以此为契机,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加大国有外贸企业的改革力度和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将加速我国对外贸易集约化发展的进程,并通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来重新扩大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

面对国际经济的新形势,必须对加快外贸发展特别是扩大外贸出口有清醒的认识。外贸出口的适度增长,不仅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几个百分点的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外贸出口在提供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和协调财政税收等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上可作出重要贡献。扩大出口将有助于缓解失业、国企改革、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矛盾;而扩大进口,进口先进的技术设备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有利于达到资源配置优化的目的。

为了保持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发展应有的积极作用,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建议从短期和长期的角度分别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第一,优化产品结构。针对我国出口产品中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较低的状况,要把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作为扩大我国出口的战略性措施来落实。一是提高出口产品的总体结构水平,扩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及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的比重;二是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水平;三是要大力培育和扶持名牌出口产品,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以名牌效应提高附加值和国际市场占有率。从银行贷款、出口退税等政策上要给予倾斜。

第二,加大退税政策对外贸发展的推动作用。1998年国家连续提高了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实行零税率制。而我国由于没有完全退税,商品是含税出口。因此,出口退税不能算做出口补贴,更不是人民币变相贬值。同时,由于出口退税机制不完善,退税滞后现象较为严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外贸出口,使出口退税对扩大外贸出口的刺激作用不够明显。因此,需要继续强化出口退税政策。(1)在现有基础上将出口产品退税率普遍上调为14%。据测算, 可促进外贸出口提高约5个百分点。 根据国家财力和有利于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的原则,选择重点支持的行业、企业或产品,向按法定征税退税的方向迈进,实行零税率。(2)根据企业经营业绩, 对出口企业生产所用的技术改造设备的进口,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以支持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结构,促进出口产品的升级换代。(3 )重点促进加工贸易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以缓解劳动就业的压力。如尽快制订加工贸易出口使用国产原料替代进口部分给予退税的具体办法,以提高国内产品的竞争力。

第三,充分发挥金融政策对扩大出口的激励作用。(1 )根据企业状况和出口产品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贷款政策。可考虑有条件地恢复银行贷款差别利率。对有信誉、上规模、有市场的外贸出口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给予较大幅度的利率优惠;对一般性出口企业和产品实行相对较小幅度的优惠利率。(2 )在继续扩大出口信贷规模和适用范围的同时,参照国外促进出口的一般做法,降低我国出口信贷利率,将与出口信贷配套的政府贴息贷款利率由目前的4%调至3%;适当放宽成套设备出口的贷款年限,以此来提高机电产品的出口竞争力。(3 )对以往出口前景较好但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企业,可根据情况对贷款给予延期;对部分出口前景较好的非国有企业可考虑给予贷款支持。

第四,继续加强政府推动引导。比照有些地方成功的经验,可利用中央企业上缴所得税建立《出口发展基金》。资金主要来源于所得税上缴中央财政的25%。基金用于支持企业发展外贸出口,如银行信贷担保、出口奖励、扩大信用保险投保人的范围等。在此基础上,按照国际惯例,发展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度。各级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产业政策和出口产品发展战略重点,积极鼓励出口。如,发挥外贸出口发展基金的作用,对企业出口的资金融通、开拓市场等活动进行扶持引导。对重点发展的出口产品,特别是机电产品,实行出口业绩的奖励。

第五,着力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在我国出口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按照合理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链条的内在联系,既要重视大中型国有外贸出口企业,也要积极扶持和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中小企业出口,在资金供给、出口渠道、配额分配及招标等方面,根据企业出口规模和业绩,采取优惠政策,着力培育“小而精、小而特”的出口企业群体。如,改革出口商品配额的分配,向生产、供货企业和名优产品倾斜。同时,把扩大出口与区域发展政策结合起来。积极扶持和引导外资及国内企业到中西部地区从事出口加工业务,以增强出口产品成本优势和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要扩大生产企业的自营出口,加快出口经营权由审批制向登记备案制转变。

第六,把发展境外贸易作为一项重要战略,鼓励发展境外贸易,促进出口。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危机,既对我国外贸出口带来一定压力,也为我国初级产品进口以及发展对外投资提供了机遇。根据国内市场状况,可适当放宽国内企业境外投资的限制,允许在技术上有相对优势、生产能力相对过剩行业的企业到东南亚地区和其他国家进行投资。对在国外投资带动国内相关产品出口的企业,对新开拓出口市场的厂家和产品,简化手续,从资金、税费征收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予以鼓励。使有条件的企业用带料加工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建立外贸合资企业的试点,吸收国外大的外贸公司参与外贸企业合资;直接向外国连锁企业和超市出口,或通过跨国公司在华兴办的企业带动出口;把援外工作、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与外贸出口结合起来,带动成套设备出口。

第七,改革外贸经营审批体制,加快推进外贸企业经营权登记制的改革进程。可考虑先对大中型国有生产企业实行自动登记制度,允许外商投资企业自动经营进出口业务。同时,鼓励不同经济成分的经营主体公平竞争,优势互补。为了防止出现外贸经营的无序竞争,要相应加强行业管理和必要的处罚。

第八,积极推进国有外贸企业的改革。把促进出口同外贸企业的改革、改制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一方面,加速外贸企业重组和规模经营的进程,以外贸规模经营为目标,扶持一批大型工贸集团,实行综合商社试点。对试点企业在出口退税、设立海外企业或办事机构、出口配额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另一方面,对外贸企业进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革,鼓励亏损外贸企业实行兼并、重组和联合。小型国有外贸企业可实行承包、租赁、委托或转让给私人经营。通过改革提高经营主体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保持外贸发展的竞争力和增长后劲。

第九,积极稳健地融入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我国未来出口的主要增长区域还是要依赖于美国、欧盟、日本和我国港澳市场。因此,要努力减少针对我国的贸易壁垒和限制,了解和遵守国际贸易通行的规则,防范和规避国际经济交往中的风险,创造良好的贸易和投资环境。

标签:;  ;  ;  ;  ;  ;  ;  

1999年外贸形势预测及对策_加工贸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