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何处寻找增长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增长点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有一个难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们:种啥啥多,农产品全面供大于求,农业效益下滑,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逐年减少。在新的背景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究竟怎样调整?笔者认为,应在“农产品加工”上做好文章。
有关专家在总结近年来农业发展先进省、市、县经验时,主要有两条,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必须有不同的高增长产业来带动;二是要科学确立并培植高增长产业。尽管蔬菜、畜牧、水产仍是目前许多地方农业的支柱产业,但其高增长的势头已开始弱化,调整和增效的空间有限,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滑趋势不可逆转。那么,在新阶段,高增长产业究竟是什么?
我们不妨把眼光放远点。美国农业早在1860年就遇到过严重的过剩危机,他们的治本之策是逐步建立起八大农业产业体系,并借此率先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这些产业体系是:以谷物、果蔬、畜产品的产、加、销为主的农业食品体系,以棉花,麻类的产、加、销为主的农业纤维产业体系,以农业园艺、农村景点为主进行观赏、旅游的农业文化产业体系,以林业、水土等资源环境保护为主的农业生态产业体系,以化肥、农药、农机为主的农业装备产业体系,以农业数据图像处理和计算机网络为主的农业信息产业体系,以土地、水资源等资本运营的农业资源产业体系。到20世纪中期,这些产业体系已相当发达和完善。这些产业体系,形成了不同于我国现状的两个倒金字塔组合:一是种、养、加结构,最上层为加工业,中间为养殖业,下面塔尖为种植业;二是产、供、销结构,最上层为营
销业,实现产值占整个产业产值的42%,中间为加工业,占33%,下层为种养业,占25%。由此可见,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体系,是农业的前途所在。
至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新阶段的农业结构调整,起点要高,视野要宽,力度要大。重点是推进产业升级,逐步建立起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业体系。
事实证明,产品档次不同,效益则有天壤之别,农业增效的潜力在产后加工。我国常年种植土豆7000多万亩,主要用来鲜食和加工淀粉,而美国土豆一半以上是加工专用品种,加工成薯条,可增值9倍,加工成环糊精,可增值19倍。美国的辛普劳公司,专门加工麦当劳薯条,一年实现产值35亿美元,这相当于我国7000万亩土豆的总产值。再如大豆,一吨大豆只卖1800元左右,一吨大豆油卖到8000元,1吨大豆组织蛋白卖到3.5万元,大豆粗磷粉6.6万元,大豆复合磷脂脂体原浆价格高达300万元。而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尽管近年来各地的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还没有形成发达的产业体系,产品基本属于粗浅加工,档次低,效益差。据业内人士估计,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
率不足30%,产后增值部分不足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与发达国家相差很远。
那么怎样建立起发达的产业体系,使农产品加工成为新阶段拉动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高增长产业呢?笔者认为,至少应抓住以下几点:
一、不能再简单地提倡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这样一是容易引发小规模、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无序竞争;二是难以形成精深加工与初步加工相匹配的产业格局和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产业布局。
二、农产品加工业要与工业发展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并用工业思维来经营农业,使农业的外延扩大,吸纳现代科技等各种生产要素,增强产业素质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制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选择高科技项目加以扶植,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和营销公司,培植优势产销组织。
四、以加工业为龙头进行产业整合,调整农产品结构、区域布局,使生产、加工、销售成为分工有序、衔接紧密的产业链条,从而提高产品的加工率、增值率。
联系电话:027-507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