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人才培养“三化”论论文_胡思汉

高校本科人才培养“三化”论论文_胡思汉

武汉大学 武汉 430072

摘 要 根据学校办学实际、校情,分层次培养理想、合适、合格的高级本科专门人才,是高校理性、务实办学的重要体现;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体的个性选择和成长的快乐感受,是高校培养创新、创造能力本科人才的重大举措;具有国际化视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科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活动的新举措、新动向。

关键词 本科 人才培养 层次化 个性化 国际化

一、培养人才的层次化

根据学校办学的实际、校情,培养理想、合适、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校理性、务实办学,高校人才培养活动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体现。

我国多数研究型大学,一般倾向于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创新性的人才,甚至学科的领军人才。例如,北京大学现今的本科专业教育,是造就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拔尖创新人才。浙江大学现今的本科专业,目标是造就知识、素质、能力俱佳,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导者。南京大学的本科教育,致力于培养各行各业的未来领军人物和拔尖创新人才。显而易见,我国名牌大学的办学往往定位于培养基础宽厚、综合素质高、科研能力较强、有一定发展潜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即着重培养通才。这与我国一般的教学型、教学—科研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值得肯定的。科研型、教学—科研型、教学型本科高校根据各自的办学定位,不跟风、不攀比,各司其职,各行其道,分层次培养本科人才,表明我国高校已在迈出求真务实的坚定步伐。

武汉大学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提出培养“顶天立地”的人才,经过不懈努力,正在逐渐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所谓“顶天立地”的人才,一是强调“抱负”,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既要有远大理想,又要达到较高的文化素质水平;二是注重“务实”,高校造就的人才必须能够吃苦耐劳,不能眼高手低,空有理论没有实际技能是万万不能的;三是追求两者的有机结合,倡导理论与实践相联系,“高”与“实”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有机的融合体。因此,武汉大学所培养的人才,既要具有远大抱负,素质高、能力强、水平一流,又能够求真务实,符合社会需要,能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脚踏实地服务。当然,对于一所研究型大学来说,将这一新理念付诸现实,还需要面对诸多艰难的挑战。

二、个性化培养人才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个性是人在社会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本质的、独特的心理倾向与特征的总和。无疑,大师者必是具有个性之人,良好的个性品质是人成长、成才的重要前提。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潜能,注重学生个体的个性选择和成长的快乐感受,是培养其创新、创造能力的重大举措,这业已成为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活动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北京大学按文史、理工大类招生,前期按大类课程平台开展教学,后期根据学生的学习意愿进行专业分化,并实行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选课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武汉大学早在2007年就一直坚持在每学年第二学期的开学之初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学习指导日(周)活动,从2010年起推行按学分收费的制度,2012年又针对未能满足转专业愿望的学生推出了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凡此种种都表明,我国研究型大学为了培养更加优秀的学生,在教学与学习制度的创新与推进方面不遗余力,始终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秉承以师生为本的理念,使刚性的教学管理制度逐渐向多元、灵活的方面过渡,使相应的本科人才培养活动更具有弹性化、个性化和人性化,使教师更加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够在紧张的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体现出更多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然而,应该清醒的看到,我国高校虽然在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制度保障上,在本科人才培养的制度层面有所创新,但较之国外世界一流大学,还明显存在诸多需要改进与完善的地方。单就近几年来国内研究型大学致力于推行的完全学分制来说,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无论是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实现管理制度的形式,或者是同一专业学生选修课程的多样性和班级规模,以及教师个性化教学方案和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案的设计等,即使国内顶尖的研究型大学也是不能同日而语的,更不要说其它一般的教学—研究型、教学型高校了。

四、培养人才国际化

培养人才的国际化,是现今高校人才培养活动新的思路、新的探索。所谓高校培养人才的国际化,是指高校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具有国际视野;二是通晓国际规则;三是能够学习运用相关技能,获取和运用国际资源;四是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因此,要在高校推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举措,首先就必须了解国际化人才的特质,铸造国际化人才的途径,以及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方式方法。再次,根据高校的办学实际,有针对性地做好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教学设计和详尽规划。最后,是努力创造办学条件,认真借鉴他国、他校的成功办学经验,脚踏实地开展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活动。

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具体教学探索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尽可能扩大外国留学生的在校生规模,提高留学生与在校学生的比率,营造校园国际化的大环境。这是国际上评价高校国际化程度的一个比较流行的做法。二是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提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相关人才要求;在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上,增加国际化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办学条件改善上,多修建有利于中外师生交流的场地与设施。三是大力引进具有海外教育和研究背景的教师,实现教师经历国际化,尽可能聘请国外大学教师,每年固定到校参加相应的教学工作。四是开展学生境外交流项目(包括学生交换或国际生课程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活动,感受国际学术氛围。五是在开展教学方面,多选用国外原版教材,推动双语和全英文教学,并使国际化的元素融入到大部分的教学过程之中。

比如,随着全球一体化,人类健康问题日益全球化,诸多健康问题的解决越来越需要跨区域、跨国界多部门的通力合作。培养公共卫生学科本科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就是通过丰富其全球化知识与经验,增强其全球意识,开阔其思维视野,善于从全球的视角观察和解决我国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能够对中国的公共卫生问题,运用多学科理论方法加以归纳总结,帮助解决全球面临的同类公共卫生问题。至于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具体教学探索活动,一般包括与全球各区域代表性国家的高水平大学或相关机构组织建立全球性国际合作交流网络,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国际化体验;通过开设国际化或全球健康类课程,提高与增强学生的国际卫生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孙绵涛.高等教育学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张国忠等.超常规培养人才的理论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2(4):38-42.

[3]张国忠.基于造就“顶天立地”人才的培养方案优化[J].今日湖北,2012(6).

论文作者:胡思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5/9

标签:;  ;  ;  ;  ;  ;  ;  ;  

高校本科人才培养“三化”论论文_胡思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