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跳闸;实现方式
1智能变电站运行特点
智能变电站是在通信网络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建设,而且采用了集成信息测量的模式,在进行电网建设的过程中,已经实现了数字化管理模式。智能变电站的建设特点就是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可以实现信息之间的传播和共享,实现了网络化发展,并且在进行设备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集成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设备的故障问题进行准确的检测和维修,在检修过程中具备更高的技术优势。智能变电站应用了新型的电子互感器设备,可以通过模拟数字信号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和传输,而且应用了智能化的断路器设备,提高了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智能变电站在建设的过程中,建立的继电保护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消耗的资源更少,而且运行的可靠性更高。与传统的保护装置相比,智能保护系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应用的过程中,拓宽了数据信息的提供途径,而且在进行设备安装和维护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技术性优势,但是也给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装置在应用的过程中灵活性更高,通常需要对设备和线路进行调试。在调试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各项装置的结构、原理以及功能特点,需要采取不同的调试方式对装置进行调试工作,以保证保护装置的稳定运行,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跳闸方式
对点跳闸的方式不需要使用网络,因此不需要使用交换机作为中间站,没有传输延迟问题;熔点及光口相对更多,因此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更大;对点继电保护器CPU及光口发热量会更大,设备的老化速度相对更快,致使故障可能性进一步增大;设备硬件的数量相对更多,导致现场施工量更大;故障发生的可能性较多,原因也更复杂,不利于故障的分析;设备的维护要求较高,使得设备生命周期造价更大。保护网跳闸方式中,因为光纤熔接点少,所以故障接点也更少;光纤敷设量较小,造价更低;结构简单,容易进行故障分析;使用交换机作为跳闸报文信息的中转站,会有延时问题。智能变电站要求实现通信平台的网络、站内信息数字化、信息的共享标准化,使用网络化传输的方式实现保护装置的跳闸,与智能变电站未来发展趋势更为契合。同时,对点跳闸保护方式不利于变电站建设成本及维护成本的控制。最关键的是,对点跳闸保护无法保证保护的有效性以及保护持续性。基于此,本文以分析以网络传输为基础的保护网跳闸方式为主体,对点跳闸方式作为保护网跳闸方式性能及效果的参照对象。
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网跳闸可靠性
智能变电站保护跳闸可靠性影响的因素主要是交换机丢包,而造成交换机丢包因素则主要有3类,即电磁干扰问题、网络风暴问题、交换机的处理能力没有达成要求。从上述3方面出发进行保护网跳闸可靠性分析,现代智能变电站的交换机均得到全球范围内的电力行业产品咨询及认证、测试群为机构的认可,并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的要求及标准,通过了电磁辐射、抗电磁干扰、静态振动等测试,能够使继电保护器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够保证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网络风暴的发生主要有跳闸保护系统中的某个部分出现问题,导致交换机无法进行正常防护,出现跳闸报文多发的问题,但在此情况下,对点跳闸也无法正常运转;非法设备连接到信号传输网络中,并发送未知单播地址报文,此问题能够通过未知单播地址抑制功能,对其进行预防,一定程度上解决该问题;信号传输网络中发生大量异常的广播问题也会导致网络风暴问题出现,交换机中进行端口速率限制的设置,能够使得此类问题得到预防。现阶段,交换机使用的是转发及存储机制,同时选择双工的方式进行连接,所以数据流量增加的过程中,网络延时发生的概率也不会增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相关研究中对于各负载率下报文传输延时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检测及测试,延时浮动在23~251.4μs。通过相关研究证明,交换机处于高负载时,进行转发存储的延时情况,都会在300μs之下,即比之继电器动作抖动延时更小,能够达成继电保护器速动需要。在过程层网络方面,智能变电站均选择使用双网结构,网络故障发生不会使得保护拒动发生,所以保护网跳闸方式继电保护能够在可靠性上得到保障。
4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网跳闸延时
4.1保护网跳闸延时分析
保护网跳闸延时发生,主要有两个决定因素,报文发送及网络传输延时。报文发送延时主要为装置通信处理器报文处理延时。在通过智能变电站使用工程动模的方式进行测试后发现,装置各个端口处理延时为25μs,即第一个端口处理延时达到25μs,第二个则为50μs,以此进行类推。网络传输延时问题多是因为多处延时构成,主要包含如下因素,交换机存储转发出现延时的情况。现阶段,智能变电站所使用交换机都是转发存储原理,进行单台交换机延时的计算时,可以直接用帧长比于传输速度得到计算结果,假若使用光口为100Mb/s,最大帧长为1522b,同行部帧头8b,交换及转发存储的延时则为122μs;如果是千兆端口存储,则转发延时则为12s。交换机的交换出现延迟,交换延迟为固定的值,主要受到交换机优先功能、芯片处理等功能速度影响,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延迟一般为10μs以下。光缆传输发生延迟,主要由光缆长度影响,以光缆长度比与光缆光速,光缆光速即是光速的2/3,就能得到延时值。例如,1km的光缆,传输的延时大约在5μs。交换机帧排队发生延时,帧冲突主要在广播以太网中出现,以太网交换机和队列结合,进行存储转发,能够使得共享性以太网帧冲突问题得到解决,帧排队延时问题则可以通过帧优先级设置解决。网络传输延时问题,主要是交换机线路传输延时、交换机延时、发送延迟、帧排队延迟之和。通过对多类网络传输方式进行检测,发现GOOSE的跳闸报文形成仍然能够达成相关要求及标准。
4.2与对点跳闸延时比较
一般多数人会认为因保护网跳闸增设交换机,所以其延时问题会较为严重,更大于对点跳闸延时。然而在实际研究中明确,保护网跳闸延时情况在多数情况下,较之对点跳闸更好。通过对二次设备厂的调查研究,认为主要问题如下。多光口的数据传输,都是由相同CPU处理,并且其需要对各个端口按一定顺序进行处理,从而使得光口报文处理发生延时问题。相对地,网络化传输的过程中,因为设备不需要进行对点跳闸接口设置,同时厂家都会使组网端口位于第一优先位置,所以网络传输跳闸保护的速度较之对点跳闸更为迅速;对点跳闸的各个光口因为CPU需要按顺序进行处理,所以排列在尾段的光口延时相对更长。交换机延时相对较短,进行反应仅需要数十微秒的时间,因此保护网跳闸延时发生较之对点跳闸延时更为短;因为数据端口增加,装置的内部数据进行循环处理的时间上,较之单一端口的处理时间更长,所以保护网跳闸延时更短;通过多个厂商设备的研究发现,光口报文发出的时间差异均在25μs左右,如果将相同的报文发送到17个光口,那么最先将报文发出的时间和最后发出报文时间,差值则为400μs左右。
5结语
本文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跳闸实现的两种方式进行了对比,分别为对点跳闸及保护网跳闸。经过分析明确,以网络传输方式信息传输为基础的保护网跳闸方式优于以光纤直接进行信息传输的对点跳闸,同时在设备可靠性及设备制造、维护成本上,保护网跳闸均优于对点跳闸。
参考文
[1]简学之.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计审查方法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8,25(11):119-120.
[2]蒋红亮,吕飞鹏.基于图论的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跳闸策略[J].电气技术,2017,18(12):24-29.献
论文作者:廖惠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0
标签:变电站论文; 保护网论文; 交换机论文; 方式论文; 报文论文; 智能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中国电业》2019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