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思考_素质教育论文

关于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思考_素质教育论文

中小学教材建设问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论文,教材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同志在十年动乱结束后论教育时指出,学校教育“关键是教材,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要按照中小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编写教材。”在邓小平教育理论指导下,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从指导思想到内容设置全方位改革,有了长足发展。

回顾“文革”前,从解放初学习前苏联到五十年代后期逐渐自成体系,新中国先后统编了四套中小学教材。这四套教材尽管受历史条件制约,存在水平不够先进,素质教育要求不高等问题,但基本能适应当时学校的教学和国民素质教育的需要。“文化大革命”全盘否定建国后的学校教育,全盘否定原有的中小学教材,在贯彻所谓“无产阶级革命教育路线”的旗号下,教材被搞的混乱不堪,毫无质量可言。粉碎“四人帮”后,我国在中小学教材研究、编写和试验方面下大功夫,先后编写了近十套符合国情的中小学教材供各省(市、区)选用。1993年开始在全国绝大部分省(市、区)使用的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继承了过去教材的优点,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充实了现代科学知识,突出了素质教育要求,较好地体现了“三个面向”的精神。通过使用,大家普遍认为这是建国以来编写最好的一套中小学统编教材。

我省中小学教材建设的进程与全国基本同步,目前的正式课本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统编教材,省教委在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编审规定范围内组织编审的乡土教材、劳技课教材以及各科配套练习和寒暑假作业,作为统编教材的补充,也在发挥着积极作用。与全国比较,我省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水平并不低下,某些方面尚属前列,如专职教材机构的建设和省级教材培训工作等。但是,从中小学教材建设的发展要求看,我省仍在“初级阶段”,许多方面尚待充实、完善和提高,整体上还不成熟,其现状和发展方向均需认真思考。笔者作为一名专职教材工作者,认为我省中小学教材建设的发展大计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一、质量是教材的生命线,没有质量,教材就没有生命力。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是按素质教育要求编写的,符合“三个面向”精神,与其配套使用的省编教材必须在指导思想、编写原则、内容体例、使用要求等方面与统编教材保持一致,并拾遗补缺。这是省编教材的方向,也是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所在。省编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各种配套综合练习,虽然较社会上的乱编滥印之物为高,但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其风格体例与统编教材大相径庭,不少学科仍有明显的应试痕迹;在内容方面,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特别是理科类,学生练习过后只知应付考试,不明白有何实际用场。总之,统编教材“满面春风”,而省编配套练习仍“严肃冷峻”,师生难以适应。这种状况的实质就是省编配套练习的质量还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体现出统编教材的素质教育意图,同时编写人员其本上是旧教材配套练习的原班人马,旧观念、老编法,没有突破“应试教育”老框框。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比教学设施等手段的现代化更重要,消除省编教材中的应试痕迹,调整内容,改变格调,向统编教材再靠拢势在必行。

二、培养建立一支过硬的教材编、审队伍是教材建设的关键。我省目前的专、兼职教材编、审队伍已过百人,其中大多为教育专家,中小学高、特级教师,多年来在中小学教材建设中功不可没。但无庸讳言,这支队伍毕竟老化了,且各自为战,缺乏公认的学科带头人。事实证明,这样的编审阵容和活动方式已不适应教材建设的新形势。因此,要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积极调整、充实编审队伍。理想的教材编审队伍应由熟悉、热爱教材事业,不因循守旧且有奉献精神的教育专家和教学第一线的优秀教师组成;年龄结构也要有梯度,应以中青年为主。编审队伍应在协作配合中自然造就各学科带头人。

三、开展教材研究工作,科学构思,理论指导,使教材建设理性发展。我省乃至全国的中小学教材理论尚不成熟,许多方面还处在感性阶段,既不系统,又欠深度。中小学教材建设中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三:一是教材编审工作如何摆脱经济大潮和“应试教育”的干扰,体现素质教育的认识和实践问题;二是如何正确处理省编教材在整体性、系列化和品种少而精之间的关系,在便于师生使用上有新突破,真正与统编教材配套,起到拾遗补缺作用。同时还应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坚决制止乱编滥印和多渠道发行的自由化状态;三是教材研究工作如何强化服务意识,为解决教材建设乃至教育改革中的重大课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措施。我省中小学教材研究的基础相当薄弱,建议与教育科研部门联手,借助教育教学研究的力量参与教材研究,尽快打开教材及其理论研究的局面。

四、严格教材编审、出版、印制、发行的管理,禁止乱编滥印和多渠道发行迫在眉睫。国家教委明确规定,统编教材的配套练习每省只准由省级教材部门编写一套,且只供本省使用。可我省的实际情况却不尽然,不少单位和个人不顾国家的三令五申,私自编印出版的情况相当严重,受利益驱使,外版流入情况亦不容忽视。内容与统编教材相悖,质量低劣的读物堂而皇之进入课堂,学生书包中多是省内外翻版盗印的复习资料,有些竟是校方与个体书商联手给学生强卖的。这种局面造成的后果,使学生喊苦,家长喊紧,老师喊累,管理部门喊乱。另外,教材大战也使知名教师应聘多家,省级教材部门组建的编审队伍则很难稳定。各种应试资料泛滥,既影响教育形象,又严重干扰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的进程。教材建设是涉及教育、出版、印刷、发行包括市场管理等部门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呼吁各有关方面以大局为重,相互配合,尽快治理。

标签:;  

关于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思考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