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溶阿司匹林致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调查论文_龚国英

双牌县中医医院 湖南永州 425200

【摘 要】目的 调查并研究冠心病患者在使用肠溶阿司匹林后出现的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来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对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对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高于70岁、肠溶阿司匹林服药时间超过3个月、肠溶阿司匹林服药剂量为300mg/d、具有消化带其它病史、在服药过程中未配合服用胃部保护剂均是导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导致冠心病患者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种类较多,其中高龄、长期服药、有消化道病史、没有配合服用胃部保护剂的影响程度最大,在临床治疗中应优先考虑上述几个因素,以降低上消化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肠溶阿司匹林;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危险因素

近几年来,冠心病在临床医疗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肠溶阿司匹林是在冠心病治疗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药物,它不仅是一种消炎药物,同时也具有强效的抗血栓功能,经大量研究证明,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能够有效对抗血小板的凝聚,因此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但是美中也有不足之处,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在本研究中,笔者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来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对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对其年龄、服药时间、服药剂量、病史、胃部保护剂服用情况等信息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希望能够为临床医学中肠溶阿司匹林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建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来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照以下标准进行纳入:① 满足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②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治疗,且服用时间超出7日;③知情同意 且依从性好。排除标准如下:①活动期患有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②患有消化道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③由其它原因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在100例患者中,包括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分布在65~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4±5.5)岁。

1.2 方法

通过查询病历以及随访的方式对患者展开调查,调查围绕以下内容展开:①年龄,其中高于70岁为高龄患者;②服药时间,超出3个月属于长期服药;③服药剂量,分为100mg/日与300mg/日);④是否有上消化道病史;⑤是否配合服用胃粘膜保护药剂,如铝碳酸镁片、硫糖铝等 ⑥是否吸烟。

1.3 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

①大便呈黑色、伴有呕血现象,或大便潜血试验结果呈阳性;②胃镜检查结果提示上消化道黏膜出现充血、水肿、糜烂等现象,有点状、线状或弥散性出血或是伴溃疡。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 2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观察,年龄高于70岁、肠溶阿司匹林服药时间超过3个月、肠溶阿司匹林服药剂量为300mg/d、具有消化带其它病史、在服药过程中未配合服用胃部保护剂均是导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具体见下表1所示。

表1 100例患者不同条件下的出血情况对比结果

3 讨论

按照肠溶阿司匹林的“肠溶”属性来说,一般情况下应不会对胃部造成损伤,但是它对于胃部的直接刺激往往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经研究表明,胃与十二指肠的受累是由肠溶阿司匹林引起的主要胃肠道不良反应之一。目前的结论多数指向,肠溶阿司匹林会在各种机制的作用下致使上消化道出现出血现象,这些机制主要有:①降低环氧化酶1活性,阻碍黏膜前列腺素的生成,使胃部血流量减少,胃酸分泌量增加,进而引起胃部负荷增加;②环氧化酶1活性降低,使花生四烯酸在环氧化酶1中的代谢活动受到阻碍,必须在脂加氧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代谢,促进白三烯与自由基的大量生成,趋化嗜酸粒细胞与巨噬细胞,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使胃粘膜细胞在供血障碍影响下脱离;③抑制血栓素A2的合成,并干扰血小板的凝聚,从而进一步提升胃粘膜出现的概率;④阿司匹林是一种弱酸性物质,它可以导致胃粘膜内的PH值不断降低,使粘液HCO3-的生理屏障功能减退,使各种具有侵袭作用的因子有机可趁,对胃粘膜造成伤害,例如胃蛋白酶与H+等,此外,肥大细胞在反弥散H+的作用下增强组胺等物质的释放量,对胃黏膜构成损伤;⑤若加入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胃粘膜将会发生更为严重的损伤,并导致肝脏中的凝血酶合成受到抑制。经观察,导致冠心病患者在服药肠溶阿司匹林后出现上消化道出现的因素较为复杂,但年龄高于70岁、肠溶阿司匹林服药时间超过3个月、肠溶阿司匹林服药剂量为300mg/d、具有消化带其它病史、在服药过程中未配合服用胃部保护剂是导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在上述因素中,服药时间、服药剂量、是否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均为可控因素,这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明确的参考信息,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应控制好阿司匹林的服用时间与服用剂量,并要求患者配合服用胃粘膜保护剂,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

综上所述,导致冠心病患者在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因素较多,其中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为年龄、服药时间、服药剂量、病史、胃部保护剂服用情况,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对上述几个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以降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陈慧,张艳,吴小盈,等.肠溶阿司匹林致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调查.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8(22):1277-1281.

[2] 周霞.高龄患者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和有效性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5,11(10):72-73.

[3] 张蕾蕾,田双双.冠心病患者使用肠溶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情况调查与护理干预措施.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3(32):243-244.

[4] 邵明.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后停用阿司匹林与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分析.中国乡村医药,2015,14(23):3-5.

论文作者:龚国英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2

标签:;  ;  ;  ;  ;  ;  ;  ;  

肠溶阿司匹林致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调查论文_龚国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