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模式与路径分析
金洪国
(吉林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摘 要: 为实现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加速国家经济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更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作为高新科技发源地的大学,如何让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是当今高校必须重视的问题。通过指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有效路径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高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为实施科教兴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虽然各大高校都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果效并不理想,因此高校应该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融合机制,凸显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所在。
1 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以努力培养专业能力强且具有开拓精神及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各高校在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把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最终实现社会导向型多元化人才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从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宗旨上不难看出,它们具有目标一致性,即都是为了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竞争力,达到更好的效果。
(2)地方政府要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加大政策执行力度,不仅仅是把国家的有关就业创业政策挂在墙上、挂在嘴边,而是要将政策落到实处,要吃透有关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政策精神并彻底执行。地方政府可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加大制度改革与创新,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做进一步的制度规定,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政策。各级政府要有大胆突破既有格局的勇气,做到上中下互动,形成政策的良性运转。如果上行下不效,有令不行,再好的政策也无济于事。贯彻落实国家政策还要有监督机制,保证国家政策落实到位。只有执行得力,政策才能够转化为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力量源泉,才能够真正促使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顺利进行。
2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美国是危机感与创新意识并存的国家,作为世界公认的创新型强国,它一直处于全球科技领先地位,它的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可以从拥有的专利发明数量可见。科技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大学作为美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像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柏森商学院等名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都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领先于世界各国。高校的很多创新创业教师都是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美国高校除拥有较为卓越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开设多样的创新创业课程,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同时还提供丰厚的教学基金让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体验活动。现如今美国大学生创业率高达25%。
建立以消费为导向的产业体系,打造“消费者需要什么生产什么,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的生产方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完善电子商务平台体系,健全配套服务与设施,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市场价值,带动农产品的销售。采取“政府+运营商+平台”模式,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电商平台建设,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种养大户、农产品批发商和供销合作社等借助阿里巴巴、京东、邮政等第三方平台设立网店。
由于创业师资队伍的不专业性,现在普遍存在高校的一些教师片面的理解创新创业课程,就是讲解创业者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将其定为企业管理者速成班以及技术创业培训班等层面,错误的引导学生盲目创业,却忽视了更多的学生毕业后选择求职就业的意愿,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这一学科的真正教学目的,未与专业教育很好的融合,从而看出部分高校的教育改革动力不足。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成果成败的关键。由于尚处在摸索阶段,实力雄厚、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的创业师资队伍严重匮乏,远远无法满足现阶段师资数量的需求。虽然部分高校也组织教师去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加相应的创业培训,但比例仍然较低,更多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多为专业教育教师或管理学生工作的辅导员,业务精的社会成功人士做创业导师的极其稀缺,导致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严重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发展进程。
3 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都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探索性的成果,但仍然存在就业难,岗位不匹配的矛盾现象。这一矛盾性状态的出现,也表明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模式和路径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是我们现如今所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如何更好的将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模式和路径,其研究受到专家学者的普遍重视。
3.1 创新创业类课程教材匮乏
当前,环保指标成为了各大企业能否生存的硬指标。对于很多磷铵企业而言,磷石膏的处理成了一道难题。尽管企业在磷石膏制造建材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是长时间的积累导致我国磷石膏堆积量过大,短时间内难以消化。而天脊产品给我们提供了一条不产生磷石膏同时可以提供包括磷在内的多种营养元素的方案。
3.2 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各高校相继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却大相径庭。高校普遍都是以第二课堂的方式进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没有计入学分化管理。甚至有的院校仅仅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使其无论从设置的课程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造成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严重脱节、不相融的局势。
3.3 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
这些教育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在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过程中学习借鉴的。
3.4 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体制,教育改革动力不足
日本的创新创业教育最为突出的特色是产、官、学协同模式,即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集中社会资源、政府及高校三方协同发展模式。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企业提供经济和技术支持,高校则发挥主体作用。
由于我国尚处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摸索阶段,相应的资源缺乏,最为凸显的就是创新创业教材的匮乏。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良性推广,再加上现阶段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和教材的匮乏,部分高校只能通过微课、慕课等在线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但这只能接受一些零碎的知识,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
4 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模式及路径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
4.1 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需革新教学方式方法
在课程设计方面也需具有前瞻性,通过学生的认知能力,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体系,对创业企业在创业过程中所需面对的细节问题进行现场教学,吸引所有学生积极投入到创新创业学习中去,提升教学效果。良好的专业教育是创业的基础,创业需要有具体方向,而方向的选择正是源于对相关专业领域的认知和了解。因此,创业教育不能只有简单的通识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过程中,在通识课程的学习后,需要根据各专业自身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分别编制符合自身专业的创新创业教材,从专业角度来规划整个创业系统流程,从而培养了自我岗位的创业者,让专业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
4.2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知识结构体系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创业园、知名企业等渠道找到创业导师,他们都是具有创业热情且创业经验丰富的最佳创业教师人选。在创业教材方面,高校可自行筛选合适的创新创业教材,也可根据本校商学院自身能力编制适合的教材。在教学形式方面,教学方式需采用“互动+体验”、“创业模拟实训”等方式。通过创业教师自身真实的案例进行模拟研究,培养学生识别创业机会和分析决策能力,强化他们的实战应变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本区位于永平—寻乌NNE向断裂带、鹰潭—安远NNE向大断裂带、沙地—石城东西向大断裂三者的交汇部位,以NNE向、EW向、NE向断裂构造发育为特征,断裂具多期活动特征。
4.3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体制
我国地方政府部门也要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鼓励并动员企业等社会资源向高校伸出橄榄枝,从高校进行人才选拔。把企业行业领域待完善的问题提供给高校,利用高校的高素质人才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使企业得到技术创新,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同时兼顾思维创新实现了自身价值的双赢局面。
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教育中的融合,从教材编制、教学考核、学分制度、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第一课堂,鼓励教师开展创新创业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课程教学的新方法,形成跨界思维和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学能力。高校对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在绩效考核、晋升机制上也应适当给予政策倾斜。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增加,而衰老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是公认的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1]。衰老所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包括心肌细胞增大、凋亡,坏死导致的心肌细胞损失以及基质结缔组织增加。心肌纤维化是指各种病理因素导致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胶原的合成与降解失衡,胶原比例失衡、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外基质沉积,是诸多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共同的病理变化。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探讨心血管疾病与心肌纤维化,较少关注衰老与心肌纤维化。阐明衰老在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可能有助于防治老年性心血管疾病,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现就衰老所致心肌纤维化的特点及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5 总结
就目前而言,虽然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模式与路径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们探索和研究。在这个社会化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高等教育必须发挥社会服务职能,积极有效地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改变人才培养方式,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晶.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中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职业教育,2014.
[2] 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
[3] 张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机制、路径、模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
[4] 刘艳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
[5] 胡桃,沈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
基金项目: 本文系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研究(JGJX2016C39)课题与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文件号:吉教高字[2016]32)课题“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3.034
标签: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专业教育论文; 融合论文; 吉林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