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启航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丽水
【摘 要】与森林、海洋并称为三大生态系统的湿地(wetland)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生态系统。然而当今社会,湿地资源不断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消失、退化、污染现象严重。本文分析了丽水湿地资源的现状和不足,并提出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湿地;丽水湿地资源;湿地面临问题;保护措施
1 湿地的定义
由于湿地有许多特征,不同的人对湿地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目前湿地有近60种形形色色的定义。根据湿地定义外延和内涵的差异,可将湿地定义划分狭义与广义两种,简要介绍如下。
1.1狭义的湿地定义
《国际生物学计划》中认为湿地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或生态交错带(ecotone),由于土地浸泡在水中,所以湿地特征植物得以生。
1.2广义的湿地定义
1971年由前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36国在伊朗签署的国际重要湿地条约《拉姆萨(Ramsar)公约》(《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不论是天然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静止的或流动的水域,淡的、稍咸的或咸的水域,泥沼地(fen)、沼泽地(marsh)、泥炭地(peat land),包括退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依据上述定义,湿地分为湖泊、河流、沼泽(森林沼泽和草本沼泽)、滩地(河滩、湖滩和沿海滩涂)、盐湖、盐沼以及海岸带区域的珊瑚滩、海草区、红树林和河口等类型。
1992年我国正式加入《湿地公约》,目前对湿地的研究和管理正处于起步阶段。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同时参照《湿地公约》及其他国家的湿地定义,我国湿地定义为:“陆缘为含60%以上湿生的植物区、水缘为海平面以下6m的近海区域,包括内陆与外江河流域中自然的或人工的、咸水的或淡水的所有富水区域(枯水期水深2m以上的水域除外),不论区域内的水是流动的还是静止的、间歇的还是永久的”(陆健健,1990)。
2 丽水市湿地资源情况
丽水市现有面积8hm2以上的各类湿地面积为127,921.92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40%。其中天然湿地面积36,848.99hm2,占全市湿地面积的28.81%;人工湿地面积91,072.93hm2,占全市湿地面积的71.19%。
图1 丽水市天然与人工湿地面积比较图
依据《湿地公约》与《全国湿地资源综合调查技术规程》的分类体系和分类标准,丽水市域范围内的湿地可划分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等。
3 湿地公园的概念
根据国内外目前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都可以称之为“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是一个以一定规模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在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态功能进行充分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湿地主要景观(不排除其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非严格保护区内的辅助性出现),供人们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适度生态旅游的湿地区。湿地公园的定位要求:严格限制游人,园内既不建设餐馆,也不开辟通车道路,开放主要对象为中小学生、湿地研究人员、观鸟爱好者等。外围建设的湿地景观带、湿地休闲科普园等铺助区域可供大量游客参观。
3.1湿地公园与一般公园的差异
“城市公园是一种为城市居民提供的、有一定使用功能的自然化的游憩生活境域,是城市的绿化基础设施,它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一般城市公园都是由大树、草皮、铺地及休闲、游戏设施等组成。湿地公园定位在营造一个人与自然、野生动物共存的生存空间,强调创造一种自然营造方式,尽可能确保湿地的自然风貌,为都市保留一块具有生态价值、景观价值、经济价值的乐土。
4 丽水湿地公园建设工程
作为湿地利用的示范工程,湿地公园建设集保护与利用于一身。丽水市作为生态旅游城市,拥有极为丰富的湿地旅游资源,湿地公园建设在全市旅游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湿地公园规划以丽水市旅游总体布局为主线,结合湿地公园建设的选址条件,规划保护和利用具备良好建设条件的9处湿地建设湿地公园。
4.1九龙湿地国家公园简介
4.1.1丽水九龙湿地国家概况
浙江丽水九龙湿地公园是浙江省第二大江、丽水和温州市人民的“母亲河”——瓯江的自然江段,是八百里瓯江的精华所在。沿河两岸大量分布者浅水河滩、泛洪湿地、水道等典型湿地。江中的九片泛洪湿地面积360hm2,这些泛洪湿地在瓯江干流大溪上呈串珠状分布,这在浙江省八大水系中是颇为罕见的。公园内有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公园总面积约16.86平方公里。
湿地公园水质状况良好,自然景观秀丽幽静,人文景观底蕴深厚。瓯江水流蜿蜒曲折,水质明净,江岸两侧层林叠翠,江中湿地变化万千,美不胜收;古堰、古庙、古树、古村落、古碑文、古窑址历史遗迹多多。瓯江九龙湿地公园内人文景观与湿地景观交相辉映,农耕文化、水利文化、摄影文化与田园风光完美结合。内有15个景点。分别是通济堰、大港头镇、庄舍清阴、保定古窑址、碧湖秋墅、樟荫古渡、碧溪鹭影、松坑绿渚、资福樟阴、水上森林、石牛镜潭、松堤撷翠、茵草柔风等。
4.1.4景区建设
图6
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丽水城市发展的生态景观轴线,是丽水“一江双城”城市空间布局的生态景观廊道。九龙湿地公园承担着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发展旅游四大任务,包括文化展示、自然保护、科普教育、湿地休闲、生态修复五个组团的空间结构,成为一个以沼泽——滩涂——森林为生态系统,具有江南独特的江域湿地生态景观、旖旎的自然景观、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浓郁的田园水乡风情,集保护、科研、休闲、旅游、科普为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4.1.5主要功能区
九龙湿地公园六大功能区块设置
湿地文化展示区:规划总面积245hm2,位于九龙湿地公园的西南部,主要包括古堰、画乡、古窑、坪地半岛以及玉溪电站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特色景区,主要为游客展示该地域特有的历史人文景观。
湿地保护保育区:规划面积390.5 hm2,位于九龙湿地公园的中南部,主要包括对门圩和吴村圩等两个圩,以自然保护为主,少量观光体验游为辅。
湿地科普教育区:位于九龙湿地公园的中部,主要包括资福圩及周边区域,规划总面积230.86 hm2。通过实物展示,参与体验和实地感受,让环境保护和湿地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游客提供湿地休闲游憩和观光场所。
湿地旅游休闲区:位于九龙湿地公园的中部,主要为红圩,规划总面积362.96 hm2。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整合整理道路的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湿地休闲环境,主要结合林区人家、处州白莲、龙子庙等特色景点,开展休闲湿地旅游等旅游活动。
生态湿地修复区:位于九龙湿地公园东北部,主要包括万步滩、宣平溪口等区域,规划总面积427.35 hm2。瓯江该段因人为挖沙破坏严重,需要通过积极的人工干预进行生态修复。经过长期的生态修复和保护,使整个区域生态系统趋于完善,向人们展示生态修复的强大力量。该区域仅结合原来的部分景点,进行少量的旅游观光,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科普功能。
管理服务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位于湿地公园主入口处,另一部分位于红圩村,规划总面积32.33 hm2。主要包括湿地公园的管理、服务机构和设施,由湿地公园管委会、湿地公园旅游接待中心、公园管理服务中心构成。湿地公园建成后,该区主要具备管理和服务功能,使湿地公园得到科学有效的管理和保护,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5 丽水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
5.1水质污染程度趋于上升,湿地生态功能逐步退化
在三大生态系统中,湿地生态系统受环境污染危害的程度是最严重的,污染是湿地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之一。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产生了大量的污染源,湿地成为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主要承泄区。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城镇分布密集所引起河道上下游交叉污染,加上河流水功能较多且冲突严重等因素,从而削弱了河水的自净能力,使部分河段水质不能满足水体功能要求,特别是河道下游的部分河段污染比较严重,枯水期更为严重。
农业农村的面源污染造成水环境污染物逐年增加,占据了水环境容量相当大的比例,是导致Ⅰ类优质水质河段减少的主要原因。其中化肥、农药大量使用于农业生产中,对湿地水域、土壤、作物、水生生物带来了严重污染的后果。许多残余物进入水体后,由于生物积累效应,在鱼类、水禽等体内积聚起来,致使生殖能力下降或中毒死亡,最终还是对我们人类自身健康造成危害。
5.2不合理开发时有发生,湿地资源不断萎缩
湿地是农业、工业、电力、矿山、煤炭、交通和居民生活等的主要水源,过度和不合理利用使湿地的供应能力和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影响。从历史上看,农业的耕地开发是河滨地带、泛洪平原湿地丧失和退化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丽水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土地供应和需求的过程中矛盾突出,土地开发及建设与河道的保护产生了无法避免的矛盾,与河流争地的现象相当常见,造成了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和湿地面积逐年减少的现象。
无计划过量利用水资源以及饮用水水源地森林过度采伐,造成湿地面积逐渐减少,湿地景观严重丧失,使生物多样性衰退日益加剧,导致湿地生态功能下降,严重威胁到丽水市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长远发展。另外,由于丽水市湿地分布范围广且零散,湿地大多与农耕区接壤,界线不明确,缺乏完善的保护机构及有力的保护措施,围垦湿地现象严重,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随意改变湿地用途进行不合理养殖种植事件屡见不鲜,同样对湿地资源造成了较大程度的破坏。
5.3生物资源过度利用,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挑战
5.3.1酷渔滥捕和过度捕捞造成水产品资源破坏
在本市经济渔区酷渔滥捕现象仍然严重存在,使重要的天然经济鱼资源受到破坏,主要经济鱼类年捕获量明显下降,渔捕生物种群结构出现低龄化、小型化、低值化。过度捕捞,特别是滥捕亲鱼、幼鱼,严重影响了资源的自然补充。历史上鼋、大鲵、花鳗鲡、水獭等资源数量非常丰富,但由于80、90年代的长期过度捕捉,目前已都成为濒危水生动物。虽然,近年来保护野生动物执法力度大大加强,但是在江河、湖泊,毒、电、炸、偷猎的现象至今未能杜绝。
5.3.2栖息地减少、过度捕猎导致水禽、两栖、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物种面临严重威胁
过度猎捕、捡蛋等也是造成湿地水禽、哺乳动物、两栖和爬行动物资源数量减少的直接原因之一,滥捕蛇类、网捕鸟类等现象至今尚未被完全禁止,严重破坏了湿地动物资源多样性。
5.3.3湿地植物、植被资源遭受破坏,一些物种濒临灭绝
许多湿地植被的生存依赖于特殊生境,一旦他们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这些植被类型也将陷入灭绝的境地。而植物与植被又是湿地动物的食物源和栖息地,植被遭破坏,则生存其中的动物也将面临死亡。
5.4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对湿地生态系统构成威胁
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物种之间相互制约,并能维持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对外界干扰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以恢复其动态平衡。但是,如果外来生物侵入,由于它逃脱了原来的天敌制约,传播将迅速扩大,使食物链各能量营养级的组成改变,从而破坏生态平衡,甚至使当地生物灭绝。
如水葫芦(凤眼莲)、葎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等有害植物的防治工作不容乐观,在本次论文撰写调查中发现,在瓯江红圩几处内河中水葫芦还是很多的,有的死水区域已被水葫芦封闭了水面,水质恶化,造成区域生物多样性降低。
6 原因分析
6.1 法律法规尚欠健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和开发建设的法律问题变得更加突出。目前,我国关于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多种多样,但是从湿地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利用的现实需要出发,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许多湿地相关的法律与法规,从现实的角度和长远发展的观点来看,尚缺乏一部具有法律效力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专门规定;其次,目前涉及湿地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的有关法律法规条款比较分散,零碎,加上跨部门利益交叉,对湿地及其资源的破坏事件的行政调查的依据不足或行政执法有法难依的现象时有发生,无法可依或法条相互交叉、重叠的情况并存,难以很好发挥作用。也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及时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
6.2缺乏湿地管理协调机制
由于许多历史的原因,湿地保护管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研究等涉及林业、农业(水产)、水利、环保、交通、建设、旅游、国土等部门和单位。甚至社会各界和各个行业,十分复杂。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之后,决定由国家林业局负责组织、协调全国湿地保护和有关国际公约的履行工作,同时主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和林区内野生植物的监督管理工作。但至今尚未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
长期以来,不同部门因在湿地保护、利用和管理方面的目标不同,利益不同,各行其事,各取其所,矛盾突出,难以整合,严重影响了湿地的科学、有效的管理和保护利用。目前,丽水市湿地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尚未建立统一的协调组织与机构,也难以形成联合行动、保护管理机制的分工协作。
6.3监测体制不完善
湿地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监测是湿地管理的基础,但是丽水市尚未建立湿地资源监测网络和定量评估的机构。现有各个部门的监测机构,使用的监测方法、设备和监测标准不统一,实施监测的方法、时间、设备上均存在一定差异,不仅影响工作的效率和效益,还会对信息、资源和人、财、物等造成浪费。此外,在信息利用方面,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缺乏信息资料的共享机制。
6.4 保护宣传教育有待加强
湿地保护是近年来受到重视的一项事业,但人们对“湿地”概念叫陌生,而且对丽水湿地的价值和重要性缺乏认识。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滞后于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形势的要求,宣传教育工作的广度、力度、深度都不够。因此,宣传普及湿地知识,提高全民的湿地保护意识,是今后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6.5基础研究薄弱,管理技术落后
目前丽水市缺乏对湿地的结构、功能、演替规律、效益评价等方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对湿地的开发利用也缺乏评价机制。加之从事湿地研究的人员相对较少,缺少合作研究和人才信息的交流渠道,尚未形成强大的技术保障体系,制约了丽水市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6.6湿地保护专项资金投入不足
一直以来,人们从湿地那里索取的多,而投入保护的少,至今专项经费较少。资金投入不足是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面临的关健问题。因此,湿地保护投入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既要有阶段性投资,又要有长期的渐进性投入,还要有大手笔的重点项目投资。
7 丽水湿地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对策
7.1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7.1.1抢救性地建立一批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小区,保护野生动物栖息环境
天然湿地大量丧失、湿地野生动植物物种数量骤减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威胁之一。丽水湿地正面临着大面积围垦、环境污染等造成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无可挽回丧失的严重威胁,湿地正处于需要抢救性保护阶段。
7.1.2加强特殊、稀有生物群落和湿地珍稀濒危物种保护
要尽快调整有关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名录,使更多的濒危物种列入其中。地方政府要出台相应规范性文件,以保护本地区的珍稀物种。禁止酷渔滥捕,限制过度捕捞,打击非法渔猎。
7.1.3控制外来有害物种侵入
并非所有湿地植物均对人类有益,有的湿地植物早已或正在成为农业、渔业及交通运输业难以防除的害草。另外,在决定引进某种湿生或水生植物时,应十分慎重,以免引起严重的生态性灾难。
7.2治理污染湿地
7.2.1开展对湿地污染防治研究和水质管理规划
在政策管理上,研究现行的法规政策,探讨有关污染治理和污染预防控制的机制。在技术层面上,对污染现状进行进一步的监测调查,摸清污染现状;对产生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进行调查,探讨对各种污染途径和污染源有效控制的方法;研究(包括引进)各种有效的污染预防控制治理的具体技术和方法。在规划层面,则是结合法规政策和技术条件,进行总体规划,实施总体控制。
7.2.2对各类污染源进行专项治理
对全市的污水处理厂建设有综合的规划和建设计划,有条件的,对农村生活废水尽可能进行集中处理,条件不足的可分别通过沼气池等方式进行处理。
农业污染方面,蓄禽养殖要尽量减少污染物排放,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方面要考虑尽量减少流失,合理使用化肥,大力推广生物有机复合肥和低毒低残留农药。
对工业污染源进行全面的掌握,对现有污染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对新污染企业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全面治理电镀污染、制革污染、布角褪色污染、小熔炼小冶炼污染、栏板污染、五金酸洗污染等16个环境污染重点区域和行业,同时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所有污染企业稳定达标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度削减。
7.2.3对污染严重的区域进行综合治理
结合丽水市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根据具体情况,做情况研究和规划,分别确定综合治理的方案。
7.3 加强湿地保护
7.3.1建立比较完善的湿地协调管理机构
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管理涉及多个部门与行业,关系多方的利益,因此建立有效的湿地保护管理协调机制,加强政府部门间在管理方面的协调和合作,是涉及湿地保护和利用的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也是湿地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
7.3.2建立湿地资源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和湿地资源监测体系
对湿地各要素(自然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湿地分类、湿地脆弱、湿地管理等)进行动态分析和模拟,全面掌握湿地的动态发展和演化趋势,为各级决策部门在综合管理、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湿地等诸多方面获得快速、准确、系统、有效的信息咨询和决策支持提供服务。
应当设立专门针对丽水市湿地的监测、科研机构,建立湿地生态环境的预警系统。建议以3S(RS、GIS、GPS)技术为基础,监测丽水湿地的水文状况、环境质量、动植物种类、物种种群数量变化及规律、候鸟迁徙及繁殖等进行实时、动态、连续的监测。
7.3.3多层次、多渠道筹措湿地管理保护资金
政府投入是湿地保护资金的主渠道,各级政府要将湿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同时,还要广泛地争取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向湿地保护投资,利用社会集资、个人捐助等方式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建立全社会参与湿地保护的投入机制。
7.4 开展湿地恢复、建设工程
移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被在主要河流两侧,人工栽植柽柳等耐湿树种,开展湿地建设。有计划地发展对现有的天然芦苇带应予保护,并对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利用现有水利工程给湿地增供生态水,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增强其自身的恢复能力。
7.5 加强湿地科普教育宣传工作
由于“湿地”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社会各界对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还远远没有像对森林、海洋两大生态系统的保护那样的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滞后于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形势要求。
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深入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把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作为湿地保护的基础性、前瞻性工作来抓,使湿地保护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形成全社会关注和支持湿地保护事业的有利局面,建立有利于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保护机制,努力提高人们的湿地保护意识。
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湿地的功能效益和湿地保护意义,促进全民湿地保护意识的提高。近年来,丽水市政府利用“湿地日”、“爱鸟周”、“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及其他方式,进行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已经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加强湿地的合理保护和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游客在湿地旅游中提高保护湿地的意识。
8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使丽水湿地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甚至部分湿地已经消失。这一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和研究学者的高度重视。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丽水市湿地系统具有降解污染、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其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们需要把生态环境的保护融入到经济发展的决策中,使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魏雯,孙吉,苟万德.黄河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研究[J].草业科学,2010:44-49.
[2]熊 瑶,杨云峰.风景园林规划中的湿地恢复与利用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3]肖晓萍.湿地保护与湿地公园建设[J].福建建设科技,2005.
[4]葛继稳.湿地资源及管理实证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5]赵思毅,侍菲菲.湿地概念与湿地公园设计[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论文作者:张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2
标签:湿地论文; 丽水市论文; 丽水论文; 公园论文; 资源论文; 瓯江论文; 生态系统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