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谷小雷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425001)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系统性的循证护理,然后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8.57%)高于对照组(88.57%),同时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1.03±1.05)d、卧床时间(2.67±0.36)d、心律失常发生情况(4.29%)均低于对照组(17.84±1.34)d、(5.43±0.62)d、(37.14%),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为其提供系统性的循证护理干预,既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而且还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效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循证护理;护理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通常是指冠状动脉突然出现完全持久性闭塞,诱发血流中断,最终导致部分心肌出现缺血性损伤、坏死。如果未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有可能并发心律失常,严重的时候还会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还需要为其提供系统性的循证护理干预,以确保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有条不紊进行,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现对其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随机选择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36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5-83岁,平均(61.5±1.5)岁,其中前间壁心肌梗死24例、前壁心肌梗死17例、下壁心肌梗死11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5例、高侧壁心肌梗死3例;实验组中37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6-83岁,平均(61.9±1.6)岁,其中前间壁心肌梗死25例、前壁心肌梗死18例、下壁心肌梗死10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5例、高侧壁心肌梗死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梗死位置等临床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之后均给予了全面、系统的检查和治疗,然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并给予吸氧、生命监护,按照医嘱服药。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给予了系统性的循证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循证的方法、步骤

(1)构建循证护理小组。构建由科室主任领导的循证护理小组,并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循证培训,使他们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循证护理方法,确保循证护理干预的顺利进行;(2)提出问题。医护人员要结合患者年龄、病情变化等实际情况来提出循证问题。告知患者尽量卧床休养,不要用力排便,从而有效避免并发心律失常;(3)查找相关资料和理论支持。医护人员可以借助网络来对有关资料进行检索,并根据循证资料来全面评估和预测患者的病情。

1.2.2循证护理干预

(1)对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在入院当天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心电监护,并对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记录,一旦发现异常现象要及时采取措施给予处理;(2)心理指导。患者入院治疗时,极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此时就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心理指导,以提高患者治疗的自信心和依从性;(3)饮食指导。结合患者病情特点制定饮食方案,尽可能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确保每日维生素的摄取量。

1.3临床评定标准

(1)临床疗效。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基本或完全消失,心率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得到明显改善,心率趋于正常;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并发症以及心率未见改善,甚至出现了加重的趋势。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总数×100%。(2)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临床指标借助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选择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数据差异具备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

通过实施护理干预后,实验组中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改善,其护理总有效率为98.57%,而对照组仅有部分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改善,其护理总有效率为88.57%,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属于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在对其进行临床治疗时需要结合患者年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制定一套系统的循证护理干预方案,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和饮食指导,这样既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机体的抵抗力,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阎雪.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13(8):56-57.

[2]李志鹏.分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3(9):181-182.

[3]蒋琳绯.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饮食保健,2017,6(22):94-95.

论文作者:谷小雷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  ;  ;  ;  ;  ;  ;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谷小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