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精准脱贫攻坚思考论文

河南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精准脱贫攻坚思考论文

河南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精准脱贫攻坚思考

□文 斌

(黄淮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摘 要 :在借鉴我国典型区域乡村旅游精准脱贫攻坚经验的基础上,对河南省脱贫攻坚重点和难点的卢氏县、嵩县、淅川县和台前县4个深度贫困县进行实证研究,综合分析了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精准脱贫攻坚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河南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精准脱贫攻坚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河南;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精准脱贫;脱贫攻坚

2018年2月,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力量攻坚,根据河南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豫脱贫组〔2017〕42号)要求,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河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指南,把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攻坚摆在扶贫全局工作的核心位置。对河南省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卢氏县、嵩县、淅川县和台前县等4个深度贫困县)进行实证研究,为河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供依据。

1 我国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精准脱贫攻坚经验

1.1 我国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现状

在全国范围内,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工作依然严峻。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部署,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的脱贫攻坚工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把防止返贫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1.2 乡村旅游助力精准脱贫的优势与挑战

选取我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最具代表性的四川、贵州和广西来研究。这3个省(自治区)具有较为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但这些资源主要分布在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旅游资源与贫困地区高度重合。这些地区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和产业资源,打造了不同业态类型和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1-3]

四川以“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扶贫模式,以贫困村特色村寨的生产生活方式、民俗节庆和宗教文化为依托,打造了民族特色村寨型乡村旅游产品。

贵州以“景区+乡村旅游”“民族文化+乡村旅游”“山地农业+乡村旅游”“互联网+乡村旅游”模式,创新“贵银”“黔绣”“黔蜡染”等系列旅游商品及手工艺品。

中国古典艺术追求的理想是主体的精神自由,而意境是主体为自由心灵而创设的独特(即审美的)而又广阔的精神性空间,这就是意境的本质论。即我们可以理解为“远”是独特而又广阔的精神空间,是为自由心灵而设立的场所。我们在“远”中追寻自由。“如果以主体的精神自由论意境,中国古典艺术意境就包括了三种类型、三个层次:曰言志缘情,曰气韵生动,曰自然山水”[1]。在徐上瀛先生对“远”的定义来看,其实就会发现,在这之中已经体现出了意境的三种层次。

广西以“公司+农场+农户”“企业带动+村寨联盟”“扶贫搬迁+景区开发”“农旅结合+入股分红+乐活休闲”“亦农亦旅+景区帮扶+异地搬迁”等扶贫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

1.3 我国深度贫困地区成功经验

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在精神上摆脱“等、靠、要”的懒惰思想,树立坚决脱贫的志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智随志走”“志以智强”。实施“志智双扶”,帮助贫困群众提高意识、更新观念、自立自强,打赢脱贫攻坚战。

2 河南省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助力精准脱贫攻坚的实证研究

2.1 典型案例区乡村旅游与精准脱贫现状

河南省深度贫困典型案例区普遍是山区,经济条件差,底子薄弱,环境闭塞,交通落后,但乡村旅游资源的原生态好,乡村旅游产业精准扶贫取得了可观的成效。

截至2018年12月,卢氏县60个贫困村达标退出,8 461户29 100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3.41%,下降了8.62个百分点,脱贫效果显著。

最后,促进一个地区的经济的发展最终是要落实到使广大人民群众受惠。公共财政收入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而社会福利作为公关财政的重要支出,与人口变化的关系尤其紧密。发达国家的政府教育、养老和医疗支出占了各级财政收入的50%以上,对比发达国家,目前河南省在这三方面的支出有所不足,还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伴随着老龄化,可以逐步调整政策规划,以实现河南省人口结构与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较为缺乏,学生与教师难以达成深入明确的对话沟通,致使教师难以把握学生的发展诉求,学生也难以明确理解教师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措施,大大降低了语文教学质量。此外,部分教师专注于课堂专业教学,忽视了将语文教学纳入良好活跃的学习体系中,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致使语文教学表现出枯燥乏味性。对此,教师首先应注重与学生实现良好对话,打开学生心灵,深入学生内心,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诉求与发展欲望,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陪伴者、引导者,为实现学生与文本的高效对话创造条件。

淅川县利用“旅游+生态+扶贫”发展模式和“公司+游乐项目+贫困户”扶贫模式,引导扶持贫困户从事农家乐经营和旅游产品销售,实现了增收脱贫。

淅川县是一个四区共同体(山区、库区、移民区、贫困区),在5A级景区丹江口水库的辐射作用下,扶持贫困户从事农家乐经营和旅游产品销售等,实现增收脱贫。截至2018年底,淅川县贫困人口减至30 041人,贫困发生率由10.66%降至4.89%。

一是打造“生活精致的田园新城”。吸收田园城市理论的有益成果,置身扬子江城市群、江淮生态经济区大格局中,统筹空间布局、土地布局、产业布局等,严格控制生态红线、城市边界线、耕地保护线,推动城市精明增长。以融入长三角经济带为导向,加速启扬高速姜堰东互通等节点建设,畅通328国道、红旗大道等泰姜融合通道,优化城乡道路“微循环”,构建通江达海的交通路网体系。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效,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善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构建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有效消除行车堵、停车难等民生问题,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嵩县实施“572510工程”(每年确定5个特色小镇、7条精品线路、2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0个休闲农业观光园)。截至2018年12月,嵩县完成“38个贫困村退出、2.4万人脱贫”的任务,贫困村贫困人口减少至40个、7 719户、19 619人,贫困发生率降至3.65%,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2 典型案例区乡村旅游精准脱贫攻坚实证研究

那管理员满头大汗地说:“这个,这个我们真没有注意,这个停车场每天都有几千辆车出出进进的,我们是按时收费,许多车子不出去我们也没有义务来查。”

卢氏县“金融+旅游+企业”“金融+旅游+农户”的卢氏金融扶贫模式,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启动资金。在此基础上,结合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发展优势,利用“互联网+农产品+旅游+O2O”模式,扩大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

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是核心。要发展乡村旅游必须依靠大批人才,要推动乡村振兴首先需要人才振兴。人才匮乏是影响和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大瓶颈。没有人才,再好的政策也难以实施,再好的资源也难以利用[12]

台前县利用“合作社+农户+旅游”“景区+农家乐”和能人带动,引领周边村庄发展特色旅游农产品,实现了脱贫致富。

台前县通过产业扶贫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与生态园区,整合地方农村资源,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建设,打造了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截至2018年12月,台前县42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11 333人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3.57%。

嵩县利用“公司+农户”扶贫模式,实施“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旅游+社会公益”,通过举办大型公益活动助力精准脱贫。

深度贫困地区的区域发展是精准扶贫的基础,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度贫困地区开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4个县在推进乡村旅游精准脱贫攻坚工作上,都有所创新。

但这些发展模式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少数贫困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②乡村旅游景观千篇一律,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③“空心村”难题难以破解,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农村“空心化”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低。④在贫困户精准识别上,精准度不够,导致“精英俘获”现象和“争当贫困户”等怪象出现,能人带动模式产生偏移。⑤未遵循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指导方针。一些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基础薄弱或客源市场有限,不具备开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条件,但当地政府为了推动扶贫产业开展而盲目开发,导致乡村旅游项目破产,浪费扶贫资源且破坏了当地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7-10]

3 河南省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精准脱贫攻坚实施路径

3.1 精准识别帮扶对象,扶贫、扶志、扶智相融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注重将扶贫与扶志和扶智结合起来。开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首先要甄选帮扶对象。针对贫困区域和贫困农户的实际状况,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和精确管理,要真正做到“谁贫困就扶持谁”。

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和产业资源,打造不同业态类型和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乡村旅游助力精准脱贫攻坚,贵在精准。利用乡村旅游的特色产业模式,对有特色旅游资源且具备开发条件的贫困地区进行合理有序开发。注重利益分配过程的评估与监督,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挖掘当地特色民俗文化,利用独特民族风情和地方民间艺术,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小镇[4-6]

3.2 精准规划乡村旅游开发项目,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业

基于当地环境特点和资源优势,精准规划乡村旅游开发项目。根据深度贫困地区现状,准确选取适合当地的乡村旅游项目和特色产业,突出乡村旅游开发项目的规划思路。在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上,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在精准规划时,要做好统筹工作。合理规划当地资源,做到资源不重复利用、环境不被破坏。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完善基础设施,吸引投资商,充分发挥市场力量,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业[11]

3.3 注重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振兴战略

根据以往经验,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对实例工程地基进行处理,加固过程是先进行复式真空预压处理,地基强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再进行分级堆载,堆载高度3.0 米左右,有效荷载125kPa以上(堆载预压4 米其有效荷载不足80kPa)。

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山东考察时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为此,工程项目划分必须坚持由项目法人组织监理、设计及施工等单位进行,并确定主要单位工程、主要分部工程、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和关键部位单元工程。项目法人在主体工程开工前将项目划分表及说明书面报相应质量监督机构确认。工程实施过程中,需对单位工程、主要分部工程、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和关键部位单元工程的项目划分进行调整时,项目法人要重新报送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进行确认。

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把人才建设队伍放在重要位置。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产业人才。同时,要加强对村民的培训和教育,重视本土人才培育,充分发挥人才在乡村旅游中的积极作用。

3.4 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在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上,不能停留在传统模式上,要用新理念、新工具去创造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模式。乡村旅游具有融合多种发展模式和创新发展思路的特点。

在乡村农产品经营方式上,可以打造原生态庄园,让城镇人体验田园风光和采摘的乐趣;也可依据互联网“电商+旅游”模式向城市输出产品;还可以对农产品深层加工,添加文化元素或创意设计,运用互联网电商和中央厨房的思维,销售农产品。

我是谁不重要,您写不写也不重要。不瞒您说,我这次的欧洲旅行,是冒着和老伴儿与孩子“撕破脸”的风险!回去啊,离婚的风险都有呢!原因嘛,您听我慢慢说。

同时,要站在文化的高度去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文化品牌,举办具有创意的文化活动,吸引旅游者参与其中,提升脱贫攻坚的成效[13]

3.5 重视乡村旅游利益分配,确保精准扶贫效果

乡村旅游开发涉及政府、开发商和农户等多方利益。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也是政府、开发商和农户追求自身最大利益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农户处于劣势地位,而政府和开发商是主要受益者。为确保精准扶贫效果,乡村旅游利益分配要相对公平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本祥.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6(2):89-94.

[2]李佳,钟林生,成升魁.中国旅游扶贫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3):156-162.

[3]邓小海,曾亮,罗明义.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精准识别研究[J].生态经济,2015,31(4):94-98.

[4]李凤梅,向昌国.近五年国内乡村旅游热点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2018(10):7-8.

[5]张洪昌,舒伯阳,孙琳.民族旅游地区乡村振兴的“西江模式”:生成逻辑、演进机制与价值表征[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9):165-168.

[6]胡柳.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6.

[7]张伟,张建春,魏鸿雁.基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扶贫效应评估——以安徽省铜锣寨风景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5(5):43-49.

[8]王利红.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8.

[9]邓小海.旅游精准扶贫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

[10]王颖.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旅游扶贫PPT(Pro-Poor Tourism)战略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

[11]潘顺安.中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12]王慧.旅游扶贫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3):198-201.

[13]张晓慧.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一体化乡村旅游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文章编号: 1004-7026(2019)14-0045-03

中国图书分类号: F592;F323.8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9.14.026

基金项目: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精准脱贫攻坚研究”(2018B417);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研究”(2018BJJ039)。

作者简介: 文 斌(1972—),男,汉族,广西桂林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生态旅游、旅游行为及乡村旅游。

标签:;  ;  ;  ;  ;  ;  

河南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精准脱贫攻坚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