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实践与思考_农业论文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实践与思考_农业论文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实践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态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一五”以来,浙江省农业部门紧紧围绕生态省建设,根据《浙江省生态建设规划》、《浙江省“十一五”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规划》,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污染控制与治理并举,围绕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减量控害、畜禽排泄物治理和农产品安全优质生产,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一是按照减少投入、减少污染要求,实行减量化投入和清洁化生产。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规范生产和使用农业投入品,推广应用设施农业和畜禽清洁养殖。去年,全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850.6万亩,减少不合理施肥10.1万吨(折纯),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1.75万吨,节约燃煤15.12万吨,节本增收11.5亿元;推广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638万亩,应用非化学防治技术557.4万亩次,化学农药使用量比非推广区减少20%以上,节本增效比非推广区提高13.9%;推广设施农业159.1万亩。

二是按照创新模式、产业循环要求,实行废物处理无害化、资源化。推广轮作、间作、套作等农作技术和农牧结合、粮经结合等传统农作模式;研究推广“资源—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农作制度;对畜禽排泄物、农作物秸秆、食用菌废菌棒等农业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对大棚膜、地膜、投入品包装物等进行重复使用和回收。去年,全省畜禽排泄物处理和利用率达95%以上,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65.5%,农用瓶、罐、薄膜等回收率达98.2%。

三是按照质量安全、环境生态要求,实行产品安全、绿色供给。提升标准农田质量,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推进农业污染防治的法规建设。去年,31个县(市、区)、55万亩二等标准农田开展了质量提升试点,全省通过“三品”认证的农产品有3691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378个、绿色食品1081个、有机食品232个。

生态循环农业是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理论、生态工程学方法,以节约能源资源、实现环境保护为目的,以生产全程清洁、废弃物资源利用、产品安全供给为方向,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为手段,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同步提高的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方式。我省加快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必须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为主平台,在四个“着力构建”上作出努力。

(一)着力构建规划引领、政策激励、主体实施的推进机制。

要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经营机制,编制“十二五”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通过规划引领,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增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计划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共推的导向机制,制定完善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法规政策。建立完善有利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有机肥生产和使用、病虫害物理和生物防治、使用可降解农膜等补贴政策,以及推广应用节约型农业技术、农业产业循环、废弃物收集处理、生物能源开发利用等扶持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共推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氛围。

要构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产业服务主体相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推动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中的推动作用。

(二)着力构建生产全程清洁、产品安全供给、废弃物资源利用的推进理念。

要构建从“末端治理”向“生产清洁、末端治理”转变的生产全程清洁理念。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既要开展畜禽排泄物治理、农村沼气建设等“末端治理”,更要注重减少、规范、重复使用农业投入品,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喷灌滴灌、肥水同灌等节约型农业技术,以及农膜和农业投入品包装物的回收利用,实现全程清洁生产。

要构建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品牌认证”向“面积覆盖”转变的产品安全供给理念。加快普及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农产品供给,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覆盖面积,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绿色供给。

要构建从“资源—废弃物”线型模式向“资源—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模式转变的废弃物资源利用理念。积极创新环境友好的农作制度,大力推广“作物秸秆/桑枝条—食用菌—作物”、“畜禽排泄物/作物秸秆—沼气—作物”等产业循环利用模式;鼓励和支持利用农业废弃物、农产品加工下脚料开发生物蛋白、生物饲料和生物原料,努力减少资源浪费和废弃物排放;鼓励和支持农业投入品和包装物的集中回收和利用,防止损害农业生态环境。

(三)着力构建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的推进动力。

要构建生态循环农业的科技创建体系。依托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按照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要求,重点研究一批土壤保护、种子种苗、节约技术、农作制度、产业循环、废弃物利用、环境控制等关键技术的成果研究和转化,不断增强科技支撑力。

要构建生态循环农业的机制创新体系。建立完善农业环境的监测、评价和认定体系,包括农业污染源的收集监测和分析利用体系;农业投入品准入、监管、查处体系;农业标准化生产制修订、执行体系;农业土壤监测、评价和提升体系;农产品监测、评价和跟踪追溯体系等。

要构建生态循环农业制度创新体系。围绕生产全程清洁、产品安全供给、废弃物资源利用,努力在农业投入品监管、节约型农业技术推广、标准化和精准化农业实施、“三品一标”认证和推广、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地力培肥等方面建立完善制度。

(四)着力构建宣传引导、示范带动、服务配套的推进措施。

要构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促动体系。总结、宣传、推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模式,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动、社会互动的发展氛围。

要构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示范体系。创建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示范区、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以点带面推动生态循环农业的健康发展。

要构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服务体系。强化农村基层“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农业生产经营者自我服务和农业服务组织专业服务体系,建立完善政府服务、自我服务、市场服务相配套的生态循环农业服务体系。

联系电话:0571-86757190

标签:;  ;  ;  ;  ;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实践与思考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