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力度 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力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岚清同志、开轩同志、至立同志就实施素质教育问题作了重要讲话,我在这里作个补充性的发言。
首先是对基础教育形势的认识问题。对基础教育形势如何认识,对素质教育如何认识,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说是完全统一的。当然,应该看到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同志接受了素质教育这个观念,赞成基础教育要走向素质教育,越来越多的同志赞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个提法。但是不同意见还是有的,有个县请某教授作报告讲素质教育,这位教授对素质教育提出质疑,问:素质教育有没有法律依据?从法律的角度向素质教育提出挑战。我觉得奇怪:应试教育为害甚烈,影响极广,没有人问一问是否有法律依据,一提倡素质教育,就问起有没有法律依据来了!素质教育主张面向全体学生,主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主张因材施教,主张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有充分的法律依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都是它的法律依据。相反作为素质教育对立面的“应试教育”却是既违背教育规律,又没有法律依据的。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并不否定我们的基础教育。我们的基础教育形势大好,这是有目共睹的,也可以说是有口皆碑的。从校舍的改造、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师待遇的提高、入学率、普及率、巩固率的大幅度提高,从我们的几项主要的改革: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实行义务教育的督导、评估、验收制度;一直到教育教学领域的各项改革,哪一个方面没有取得显著的成绩呢?所以,谈到这些大家都是非常高兴的,认为现在是基础教育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这一点我想大家是有共识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分歧。
实施素质教育正是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提出的新任务。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是满足于现状,津津乐道于已经取得的成绩是不行的。我们不能认为基础教育发展到目前这个程度就是尽善尽美了。我们的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解决了现在存在的这些问题,基础教育的明天会变得更加美好,会让全社会更加满意。向新的素质教育目标努力,向新的高度奋进,应当是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夜以继日思考、实践、探索的问题。
有的同志问: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是不是否定了基础教育的成绩?回答是十分明确的,转轨的提法不否定成绩。为什么要提转轨,因为,事实上有一个转轨的问题。“应试教育”面向少数,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是不是一个转轨呢?由只重视智育或者是只重视分数转向在重视智育的同时,还要重视德育、体育、美育,重视全面发展,这是不是转轨呢?由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猜题压题,使学生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转向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是不是转轨呢?我认为应该承认这都可以说是转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对。因为,在这里,“应试教育”不是对现行基础教育的概括,只是对现行基础教育当中某些弊端的概括,否定“应试教育”不是否定现行的基础教育。而且,我认为真正要把素质教育搞好就应当是在否定“应试教育”的同时还要继承现行基础教育的很多优良的传统。只有继承现行教育的优良传统,又否定现行教育的某些弊端,我们才可能真正地走向素质教育这个宏伟的目标。不采用“转轨”这个提法,采用“向素质教育转变”或“走向素质教育”的提法当然都是可以的。我认为,如果我们这样来看待这个问题,是不至于在指导思想、工作方针、政策措施方面出现太大的错误或危险的!
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四十年来基本上没有间断过,每一次改革都是基础教育的自我完善,不是自己否定自己,而是在新的阶段,根据新的形势、新的要求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也是基础教育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请大家向一些还有疑虑的同志把这些问题讲清楚。
素质教育的发展形势是很好的。到目前为止仍处于实验阶段,起步阶段,但应该说出现了一个素质教育探索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有河北、江苏、山西、安徽、天津、浙江、广西、北京、湖南、黑龙江等约三分之一以上的省、市召开了全省的会议或者是发了全省的文件。各个省都有一些具体的、力度比较大的措施。加江苏省、浙江省、山西省,他们都有很具体的措施。抓了若干个试验区,而且抓得很有成效的就更多了,像上海市、辽宁省、江苏省、湖南省这样一些地方,就有很好的典型。可以说三十个省、市、区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都在动,而且都有自己的一些典型、自己的试验区。
烟台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辛勤劳动。大会参观的这几个点,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改革的方向。尤其是工人子女小学,原来的生源是很差的,办学条件也不好,能够办成现在这个样子不容易,张裕铢这位校长教育方法很好,她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百分制改等级分制,她的认识比我们的很多同志深刻得多。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阶段的考试,选拔的功能已经消失。不是要选拔学生,而是要全面地培养学生,要因材施教,针对有差异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主动地发展,为他们的成长打好素质教育基础,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而且顶住了很多压力,坚决地把百分制改成等级分制,并且改革了评语的内容和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是很不简单的。
另外就是大窑中学,大窑李培植校长的办学思路和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的思路是完全一致的,而且他用他多年的教学效果证明了这样做是成功的,是社会认可的。我十分赞赏他的“学业后进,职业先修”的指导思想。当然不光是指导思想对头,而且有一整套的办法去实现他的指导思想。
龙口实验小学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很好的典型。小学生在几十分钟内,能够写出那样好的作文,而且思路非常开阔,不是死记硬背或者是固定的模式化的东西,一个题目,学生会从各种角度来构思、选材,进行表述,又快又好。小学阶段的语文基础能够达到这个样子,学生们今后的发展是没有限量的,因为语文是学习其它各门功课的基础,也是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这是长期训练的结果,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表现。
招远的经验,凡是了解情况的人,大多数认为是好的。当然不可能十全十美。可以说,中国的教育,没有反对者的措施、政策是不存在的,十全十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我们只能择其善者而从之。所谓善者,就是指利多弊少,择其利多弊少者而从之。招远的中考招生经验,应该说是到目前为止利多弊少的一个方案,可以解决不少问题。这个改革方案现在为越来越多的地方接受。有的地方如大连等地,在招远经验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发展。
所以,我认为到目前为止,素质教育的形势非常好。这次会议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是一次很好的会议,是一次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将会产生深远影响的会议。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对于抱住“应试教育”不放的一些错误观点,当然也还要进行一些批评,但重点是鼓励探索,树立典型,推广好的经验。实行“三不”,不扣帽子,不抓辫子,不打棍子。鼓励试验,鼓励探索,鼓励创造。充分地尊重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首创精神,让他们成为教改的主人,使他们处于主动的地位。我想,这一次形势之所以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当然更为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大背景。这个大背景就是把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带入21世纪。所以,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
形势很好,但素质教育目前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今后的路程还很长,困难还很多,阻力仍然不小。因此,我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要有充分的估计。
我认为,素质教育不是几年,甚至也不是十几年的事情,恐怕要有几十年的思想准备。几年里面能够初见成效,十几年里面能够中见成效,几十年里面能够大见成效,那就很不错了。所以,我们也不能操之过急。教育内部除了思想观念的问题外,还有体制问题,步骤方法问题,教育外部还涉及劳动人事制度、就业渠道等许多制约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急于求成是不切实际的,但是等待观望,认为现在我们什么都不必做,等外部条件具备以后,我们再来实施素质教育这种观点则是更加错误的。总之,还是事在人为,素质教育由不完善到完善,总要有个过程。不从现在起步,那么几十年以后,素质教育还会等于零。这两个方面,我们都要看到。
我之所以讲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之所以讲转轨的提法还是可以提的,就是因为“应试教育”尽管它不是对现行基础教育的概括,而只是对现行基础教育弊端的概括,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是普遍的,不是个别的;是带全局性的,不是局部的;应试弊端不是已经解决了,而是远未解决。
“应试”压力更多的是来自于政府领导部门和我们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干部及部分家长。所以对“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可低估。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
今后如何来推进素质教育,我想讲这样几点:
转变观念是前提
首先要抓观念转变。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能够推动教育事业健康的发展;不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会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损失,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现在教育观念不能说完全统一了,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取得共识。比如现在有几种说法,一种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没有什么不同。理由是素质教育也要考试,“应试教育”也讲素质。第二种是:大同小异,或小有差异。认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一点点差异,差异就是少一点活动,少一点音乐和体育,所以不必做什么大的改动,加一点就行了,对“应试教育”作点修补就可以了。第三种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互相渗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说我是“应试教育”我就是“应试教育”,说我是素质教育我就是素质教育。于是把升学率的经验改一改,贴个标签,就成了素质教育的经验。第四种是:素质教育重要,“应试教育”也重要,同等重要。实际上,这些看法都是要混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差别,尽量把“应试教育”说成是素质教育,如果都这样搞,那实施素质教育很容易,贴个标签,全国一下子都是素质教育了。
我看这样不行,必须转变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是一场从教育思想到教育内容到教学方法的深刻的变革。要认识素质教育跟“应试教育”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都是对立的。各种形式的同一论,都是企图回避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教育观念的转变。这怎么行呢?所以我们首先还是要抓转变教育观念,这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舆论宣传,办学习班,办培训班,开现场会,通过这样一些措施来把这个作为头等重要的事情做好。尤其是要使各级领导干部转变观念,包括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我们的教委主任。多数教委主任在积极地探索改革。也有一部分地市县教委主任,还在顶牛。
建立新的评价制度是关键
我们的教育评价原来基本上是分数评价,为什么大家重视百分制?百分制评价得很精确。现在要改变单纯的分数评价,必须下大功夫。首先一点是“不唯分”。如果评价“唯分”,就和“应试教育”很难区别开来,很难划清界限。我们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评价制度要有新的指导思想。我看工人子女小学抓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确实抓住了要害。他们的“等级+特长+评语”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当然我们还可以创造多种模式,不限于这一种。
关于新的评价制度,一是要对德、智、体、美、劳各育在评价过程里的权重,进行有效调控,以改变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过程中的各育之间结构性的缺失,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二是新的评价制度一定要简便易行。如果太繁琐,搞很多指标,就会很难操作。太繁琐了就没有生命力,推广不开。有的同志主张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去搞素质教育,不学什么就考什么;中国的足球不是弱吗,就在中小学把足球列入升学考试。这恐怕是不行的!归根结底,素质不是考出来的,素质的提高是靠用科学的教育思想、方法去培养,去熏陶,去诱导,去推动学生主动发展的结果。不能什么都用考试去解决问题。品德怎么考?事实上,有的品德课得高分的人却成了犯罪分子。思想情操、感情、意志,与人合作共事,艰苦奋斗、艰苦创业,这些都不能用考试去解决。所以,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去提高素质是不行的,还是要建立素质教育新的评价制度。要请大家去进行建立新的评价制度的探索和实践。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根本
实施素质教育最根本的一条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素质、高待遇与高奉献,是三位一体的。所以我们要继续致力于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继续解决好教师住房和工资待遇问题,要制订一些优惠政策,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吸收优秀教师进入人大、政协等各级组织机构。另一方面还要讲高奉献,只讲待遇不讲奉献也是不行的。教师这个词的本质含义,我想就是“奉献”两个字。为什么大家用很多优美的词汇来赞美教师?人梯、蜡烛、绿叶、老黄牛,都是一个意思,说明教师这个职业的本质含义就是“奉献”,如果丢掉了奉献,那就不能称其为教师。所以,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方面,素质要高,待遇要相应提高,还要强调有高度的奉献精神。
目前,教师的主流是好的,多数教师是非常好的,他们的事迹令人激奋,令人鼓舞。像王思明、田沛发、刘让贤等这样一批艰苦创业的优秀教师的典型,像辽宁的魏书生、江苏的李吉林、上海的顾泠沅、刘京海;这样一批教书育人的好典型,中小学非常需要,我们的整个教育事业非常需要。要创造条件进一步让他们提高,让他们能够写书,帮助他们出版,给他们提供进修、讲学、著书立说的机会。各地都要树立这样一批典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当前仍要把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作为重点。文化素质当然也要继续提高。
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是核心
实施素质教育不是在某些方面搞一点小修小补的行动就行了。加强音乐,加强体育、加强美育、加强劳动教育非常必要,因为它是薄弱环节。但这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来讲只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意义上来讲,是要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而且要把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
在这里首先是要改革课程教材。要编写出版一套质量较高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材。
目前教材仍偏难偏深,内容过多,学生负担过重。现在小学9门课,初中14门课,如果加上增加的环保、法制、国防、禁毒、计划生育、计算机等许多读本或配套教材,实际是二十几门,学生负担怎么能不重?所以近期要对现行教材进行必要的精简、调整。从长远的发展方向看,还是要搞自然科学的合科教材和社会科学的合科教材。
现在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严重,什么都背。我不反对背诵,有的背诵是必要的,唐诗宋词,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不背一些怎么行?小学的乘法口诀不背怎么行?珠算口诀也要背。不是笼统地反对背诵,现在的问题是什么都背,那就不行了。死记硬背与考试方法,尤其是与标准化的考试方法有很大关系。标准化考试方法是从国外引进的,标准化试题,也叫客观题,好处是客观、准确,易于评分,但缺点是量大而且死板、机械,容易把学生引向读死书、死读书的方向。我们的标准化考试由高考影响到中考,影响到初考,现在小学都搞标准化考试。利弊得失,谁大谁小是要研究的。
常常有人向我反映,标准答案并不标准。学生的答案有时比标准答案更好,但判卷的结果是得零分,因为这个答案不符合标准答案。让学生准确掌握知识,牢记一些结论是需要的,但面向21世纪更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面向21世纪,这个挑战,那个挑战,这个需要,那个需要,怎么应付?我们只能从提高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的能力,自学的能力方面作不懈的努力。用这样的办法才能应付时代不断发展、知识迅猛增长、行业工种经常变换的局面。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学生智慧的火花一闪现,就要加以保护。
孩子们的思维是最活跃的。有个故事,猴子掰棒子,猴子掰了个棒子夹在腋下,走着走着发现个西瓜,就去抱西瓜,棒子就丢掉了,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兔子,就去抓兔子,西瓜又丢掉了。老师问,“你们说这猴子怎么样啊?”有的学生说这只猴子真笨,见异思迁,贪心太大,结果什么都没捞着。也有的说这猴子永远都不满足现状,总是有新追求,有新的目标,这种进取精神非常可贵。这两种学生的回答都反映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为什么一定要褒一贬一呢?
还有一个老师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说雪化了,变成水;有的说雪化了变成泥巴;有的学生说雪化了变成春天。这个孩子的回答不是明显地充满智慧吗?他的回答很有哲学的诗意。大诗人雪莱就说过:“现在是冬天,那么春天还会远吗?”雪化了变成春天答得不是很好吗?但是,根据标准答案他是要得零分的。
还举一个例子。年轻的爸爸妈妈总是给孩子搞一点智力测验:树上有5只鸟,猎人放了一枪,打下了两只鸟。问,树上还有几只鸟?如果孩子说还有3只。爸爸妈妈一定很失望。他们是希望孩子回答没有鸟了,因为放了一枪,鸟都吓跑了。在这里,父母总是不满意子女那5减2等于3的符合标准答案的回答,因为在这种情况下5-2=0虽然不符合数学逻辑,却是符合生活逻辑的。
我举这些例子是想说明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看到孩子思想的闪光点,因势利导,不要弄一个现成的标准答案去套,套上了就是100分,套不上就是0分。何必搞的那么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应当是大有可为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比较高的水平。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智育人是重要的,但只是以智育人是不够的,还要重视以德育人,以理服人,以情化人。当前,要特别强调的是以情化人。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师生方面的感情交流太少,以情化人应是优化教育教学当中非常需要加强的一个方面。
下面我就一些实际问题讲点意见,把它们归纳为三个突破口,不一定准确,只是为了把重要性强调一下。
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是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突破口我不是说薄弱学校问题解决了,面向全体的问题就解决了,有些学校本身不是薄弱学校,但是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这种情况当然更应加快解决。就整体而言,加强薄弱学校,是实现面向全体的突破口。一定要下功夫把薄弱学校的问题解决好。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要办好每一所学校,不要搞重点学校,不搞快慢班。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要教好每一个学生。这个问题如果下了决心,有个三年五载,是可以解决的。不外乎是政府行为,从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尤其是配备一个好校长,再配备一支好的教师队伍,然后保证它和那些好的学校有同等的生源。如果能这样做,薄弱学校的面貌就可较快改变。
一个好校长是关键,工人子女小学、龙口实验小学、大窑初中不都是有个好校长吗?一个好校长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当然,还要有队伍。岚清同志十分强调要把国家教委、中组部、人事部关于从机关抽调干部支教这个文件精神进一步贯彻好,从而尽快地解决薄弱学校的班子和队伍问题。希望各地一心一意先把薄弱学校搞好,下力量尽快解决好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目前的择校竞争问题。对少数择校愿望强烈的学生,可向民办学校引导。省里、市里、县里增加的资金投入应优先用到薄弱学校上来。三种择校方式都是不利于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的。以分择校,有利于把好学生都集中到好学校里;以钱择校还是好学校得钱多,薄弱学校得不到;以权择校仍然是好学校倍受关照,薄弱学校受不到关照。所以这三种择校都是扩大校际差距,不利于解决目前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问题,不利于贯彻教育方针。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实现全面发展的突破口要全面发展,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改善办学条件,改革课程教材,优化师资队伍等等。但是,当前要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作为实现全面发展的突破口。就是说,首先要抓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问题。这里我想重点强调一下解决复习资料的问题,解决复习资料最重要的一条是管好自己的人,抓好我们教育内部的事,这是关键。为什么呢?各种复习资料编写者是我们教育系统的人,使用的是我们的中小学生,是我们的教师,只有出版是在出版部门。两头在教育系统内,为什么管不住?我们教育系统的同志,尤其是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握方向,宁可牺牲局部利益,也要顾全大局。决不可因为一点小利而耽误了大事,为了一点编写费,滥编复习资料,为了一点回扣,强行统一征订。这种事情,如果我们下决心管,显然是管得了的,谁这么干就处罚谁,坚决一点。
改革考试制度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使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的突破口要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要让教师能够优化他的教育教学过程,就不要用考试的“指挥棒”把他们捆得太死。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应当坚决地取消各种名目的统考、统测。小学升初中应该创造条件,尽快地实现免试就近入学。中考应当大力推广招远、大连、营口、哈尔滨这些地方的经验。高考是需要改革的,但是在这里必须指出,实施素质教育的希望,不能完全寄托在高考改革的基础上,高考是要改,而且已进行了多年改革研究和试验,但高考改革难度比较大。高考无论怎么改,也不能改变它的本质功能,高考的本质功能是选拔,选拔总是跟素质教育有一定矛盾的。我们还是应先把小学、初中的考试制度改革搞好。高考主要是希望不要像目前这样过分集中,高度统一,十二亿人口的国家,一次考试,一张卷子。我们只能希望改革高考,但不能取消高考,只能要求高考更科学,更合理,不能要求它改变选拔功能。我们只是希望高考将来在考试次数和试题方面能够多样化。考试多样化了,要“应试”就比较难,有不同的卷子,有一次到两次的招生考试,它就不易“应付”,就必须在提高素质上下功夫,才能适应多种多样考试的要求。这就可以减少高考对中小学的负导向作用。
(本文是柳斌同志1997年9月5日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的总结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