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血细胞检验过程中发生异常的因素论文_孙波,周长义,王治山

探讨血细胞检验过程中发生异常的因素论文_孙波,周长义,王治山

孙 波 周长义 王治山

黑龙江省康复医院 150070

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检验过程中发生异常的因素,分析血细胞检测中获得更加稳定精准数据的方式,从而最大程度降低人为误诊率。方法:整理收集我院在2013年2月~2015年3月期间进行的1000份血液标本检测,对异常标本筛选,从而分析血细胞在检验中发生异常的因素并进行总结。结果:在对1000份血液标本进行血细胞检验过程中,有178份发生检测异常,经过统计总结因素后,其主要包含了采血因素、溶血剂因素、抗凝剂因素、标本放置时间因素、试剂因素以及检测仪器因素等。结论 只有科学合理的对血液检验工作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认真细致的做好防范,才能够有效的避免影响血细胞检验质量的因素,提高检验质量,最终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关键词:血细胞;检验过程;异常因素

在临床上,血细胞的检验有效性以及高质量,都直接影响到了医生对于受检者病情的诊断以及具体治疗方案的设计。为了能够确实的保障血细胞检验的质量,对血细胞检验过程中发生异常的因素进行分析,文章将选取本院在2013年2月~2015年3月间进行的1000份血液标本检测,详细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3年2月~2015年3月间进行的1000份血液标本检测,所有采血部位均选自末梢毛细血管与静脉。

1.2方法

1.2.1检测仪器

检测仪器选择SysmexKX-21型血细胞分析仪以及相应的配套试剂,并选择日本奥林巴斯公司所生产的CX31光学显微镜。

1.2.2检测方法

⑴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方法。将受检者2.0ml静脉血在EDTA-K2真空抗凝管中进行抗凝处理,并将血液充分摇匀后,上机接受检测;

⑵使用显微镜对血液细胞进行检测,以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为依据,并采用草酸铵法。将血液样本接受3次计数,并取其平均值,通过抗凝后的血样展开血片推制,需要经过瑞士染色、推制血膜并符合标准。在显微镜下对血液细胞标准的舌状、头、体、尾进行比较。并对血小板的大小、形态、是否凝集、血片中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大小以及形态进行仔细的观察[1]。

⑶采血注意事项:①因为在血液检测中,受检者的集体运动状况、精神状况、采血时间、季节变换等因素都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在采血时,需要仔细的询问受检者近期来服用药物的情况,是否存在剧烈的机体运动。②在对受检者进行采血时,如因冬季室外温度处于低温状态,应在采血前对受检者进行温暖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③在血样采集前,需要认真仔细的对针头进行消毒、清理以及检查,避免感染以及在采集中的泡沫产生溶血的现象;④采血的工具应当选择封闭式的真空采血管对血样进行采集;⑤护理人员应当时刻注意受检者采血点周围皮肤的状况,尽量的避免对创口、灼伤、冻伤等等区域皮肤的采血;⑥在采血期间,应当注意不可反复的对皮肤进行穿刺;⑦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对末梢血管的血液进行采集,需要将采集后的第一滴出血清除掉,并将第二滴血作为检测的标本[2]。

1.3统计学分析

1000份受检者的血细胞经过检测后发生血细胞检测异常的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在对1000份血液标本进行血细胞检验过程中,有178份发生血液标本检测异常,经过统计总结因素后,其主要包含了采血因素、溶血剂因素、抗凝剂因素、标本放置时间因素、试剂因素以及检测仪器因素等。

3讨论

本次对1000份血液标本进行检测过程中,有178份血液标本的血液在检测过程中出现异常,其因素主要包含了采血因素、溶血剂因素、抗凝剂因素、标本放置时间因素、试剂因素以及检测仪器因素等。

⑴采血因素:在对末梢血管的血液进行采集时,穿刺部位皮肤过冷或是针刺的过浅,用力挤压均会导致组织凝血因子混入到血液标本中,形成肉眼看不见的血液小凝块。且还因为采血者操作不够熟练,在毛细血管中血液反复吹吸的时间过程,也会导致血细胞分析仪在对血小板进行计数时,结果中出现假性减少。因此在采血过程中,采血工作人员需要熟练的对采血操作技术进行掌握,才能够做到在抽血时一针见血。且在采集末梢血管中血液时,还需要注意对皮肤进行保暖,尽量不要对血管进行用力的挤压[3]。

⑵溶血因素:溶血剂能够对血液标本中红细胞的给予破坏,并达到溶解的目的,还会让白细胞体积变化的更加有规律性,从而方便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但是如果溶血的不够充分,就难以使红细胞碎片获得彻底的冲洗,导致检测结果显出假阳性。

⑶抗凝剂因素:血液标本在采集结束后与检测前,血液标本都需要使用抗凝剂进行抗凝处理。但如果血液标本与抗凝剂的比例不相符时,就容易出现血浆重微凝的情况,该种情况非常容易阻塞检测仪,这就会导致检验部分的血液标本指标失去准确性。

⑷标本放置时间因素:在血液标本采集后要注意对标本进行准确的标示,并在血样获取后要及时的送检。一般抗凝全血标本在6~24℃的室温条件下能够保存一个昼夜。但是如果保存温度在2~8℃的保存时间过长,会因为血小板抗凝后球形形变,体积会有增大的情况,从而导致检测结果失准[4]。

综上所述,由于影响血细胞检验结果的因素较多,为了能够达到有效的检验,就需要要医师与护理人员的双重配合,仔细的对血液样本进行采集、抗凝处理,才能够将人为导致血细胞检验过程中发生异常的因素降到最低,保证血细胞检验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毛银儿.血细胞检验过程中发生异常的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2014,(27):161-161.

[2]邓超.血细胞分析检验的影响因素[J].中外健康文摘,2013,(3):184-185.

[3]吴秀辉.血细胞检验过程中发生异常的因素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111-111.

[4]李雪宏.临产孕妇凝血及血细胞常规分析结果的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8):695-696,699.

论文作者:孙波,周长义,王治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0

标签:;  ;  ;  ;  ;  ;  ;  ;  

探讨血细胞检验过程中发生异常的因素论文_孙波,周长义,王治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