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4028119800910XXXX
摘要:目前,国内大多数检测实验室都建立了新的适应本实验室情况的质量管理手册和相关程序文件,适应了新形势对实验室的发展要求,相当一部分也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规范了自身的检测行为,规范了检测市场。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产品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和运行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产品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及运行
1.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产品检测实验室向社会提供准确的产品检测报告,取得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和信赖,已经越来越成为实验室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问题。尤其是家电领域,家电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品,涉及到人们的方方面面,因为家电产品的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产品检测中,保证检测报告质量,已经不单是依靠先进的检测设备,也不是仅仅依赖于检测报告的仔细签审环节,而是与涉及检测过程的众多环节密不可分。在产品检测实验室中,质量管理体系,就是指为实施质量管理,实现和达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最好、最实际的方式来促进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设备及信息的协调,以保证检测精确性的一项机制。所以建立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升产品的检测质量。
2.产品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要点
2.1人员
实验室人员的能力、经验和质量意识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和检测工作的整体质量,可通过以下两方面对实验室人员进行质量控制。
2.1.1制定并完成年度培训计划
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制定并完成年度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可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心的规章制度、认证认可相关规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实验室安全和防护知识、检测和特殊工种的操作技能、检测标准、数据的修约、处理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等。
2.1.2开展人员考核,确保实验室人员持证上岗
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需参加其岗位的上岗考核,考核合格后由实验室对其进行授权;特殊岗位人员(如内审员等)需参加有资质的机构组织的培训并获得证书,由实验室对其进行授权后持证上岗。
2.2仪器设备
检测实验室应具备检测所需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的性能状态直接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和稳定。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质量控制,是提供科学、准确、可靠数据的前提,是检测工作的基础保证,也是进行量值传递、保证量值准确一致的重要措施。实验室应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建立相应程序规定仪器设备的购置和验收、台账和档案、标识、使用、维护、报废、检定或校准、期间核查等,做好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就是要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仪器设备管理程序的规定执行,确保实验室用于检测的仪器设备处于受控状态,以确保仪器设备的性能和状态达到检测标准的要求。
2.3标准物质和样品
标准物质是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也是保证检测工作质量、获取可靠测量数据的基础。标准物质的管理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检测实验室都使用大量的标准物质进行量值溯源和检测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建立并执行相应程序,规范标准物质的采购、验收、保存、使用和期间核查等,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标准物质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开展日常工作。
样品管理是检测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贯穿于整个检测工作,是检测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加强实验室样品管理实验室自身能力建设,以及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首先要建立规范化的样品管理程序,设立专门的样品管理员对样品进行管理,为样品加贴唯一性标识并标明样品流转状态(待检/在检/检毕),明确样品保存条件,控制并记录样品室的环境条件,还要做好检毕样品的退样或处置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是实验室实施检测工作的依据和必须资源,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使用适合的检测方法开展检测。需要时应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明确检测方法的操作步骤、仪器设备使用规程、样品制备方法、数据处理规则等,确保检测工作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并对所有检测标准、技术规范、作业指导书等进行手控管理。《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指出,实验室应优先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作为检测方法,需要时可采用国际标准,但仅限特定委托方的委托检测。而ISO/IEC17025:2005标准则规定应优先使用以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发布的方法。
2.5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是检测工作的重要基础条件,包括内部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干扰、冲击振动等)和外部环境条件(噪声、振动、大气压强、雷电、有害气体等)。实验室应确保其检测环境一方面满足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的要求,对环境条件进行监测和记录,当发现出现波动时,及时进行调控,避免影响结果的质量和准确性;另一方面还应确保检测环境的安全性,对涉及危险化学品、毒品、有害生物、辐射等危及安全的因素进行控制,对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粉尘、噪声、固体废弃物等进行合理处置,确保环境条件符合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3.产品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维护
3.1坚持领导重视
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坚持长期关注管理体系实施和运行,确保管理体系运行有效,确保应有的资源,并随时将组织运行的结果与目标比较,根据情况决定实现质量方针、目标及持续改进的措施,同时,制定激励措施,保证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性。
3.2全员参与
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系列相互联系过程的组合,不同的过程由不同的人来完成,只有全员的参与,才能使各个过程的实施处于受控状态,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在体系运行中要求全员参与,并认真履行岗位的职责,加强道德修养和质量、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参与的责任感和自觉性。通过开展激励活动,提高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3.3建立监督机制,保证工作质量
在管理体系运行中,为避免各项质量活动及其结果发生偏离规定的现象,加强对各项质量活动的监控,专门设置质量监督员,质量监督员依据管理体系文件监督各项质量活动,保证检验工作质量;通过采用《评审准则》中规定的“校核方法”对质量结果进行控制,并定期对采用的“校核方法”进行有效的评审,从中得到工作的改进和提高质量。
3.4认真开展审核活动,促进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管理体系定期审核是管理体系运行的重要工作,是对管理体系是否按体系文件运行,确定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重要手段,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的纠正,使管理体系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3.5加强纠正措施落实,改进管理体系运行水平
对在管理体系审核中和在日常监督、用户抱怨中暴露的问题,都及时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纠正措施,并验证纠正后的效果。对于纠正效果不明显的,要求进一步采取措施,直至有明显改进。并修改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将这种措施编入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中,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达到改善和提高管理体系运行水平的目的。
结束语
总之,建立和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深入工作一线和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实验室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同时,确保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进步。在当前这个新形势下,要面向市场、根据市场发展方向,开辟实验室检测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周莎莎.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其运行[J].科技展望.2015(11).
[2]忻婕.探讨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2).
[3]周渊名,孙博,何苗苗.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其运行[J].商品与质量.2017(16).
论文作者:郑国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4
标签:实验室论文;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 管理体系论文; 质量论文; 样品论文; 仪器设备论文; 标准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