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 北京 102400
【摘要】目的:比较重组人脑钠肽(rh BNP)与硝酸甘油(NIT)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ST段抬高ACS伴AHF患者随机分为rh BNP组与NIT组,每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rh BNP组采用重组人脑钠肽治疗,NIT组采用硝酸甘油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结论:静脉应用重组人脑钠肽治疗非ST段抬高ACS伴AHF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水平,而且用药安全性也更加可靠.
【关键词】 重组人脑钠肽;硝酸甘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重组人脑钠肽(rh BNP)为人工合成神经肽类激素,其不仅与内源性脑钠肽(BNP)有一致的基因序列,且大量研究证明其与心脏合成的BNP有完全相同的作用[1],如利钠、利尿、扩张血管而改善心脏前后负荷以及抑制交感神经系统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故目前已成为心力衰竭(HF)临床治疗的常用药。同时临床实践结果也进一步提示[2,3],rh BNP对多种原因所致的急性心力衰竭(AHF)均安全有效。缺血性心脏病是AHF最为常见的病因之一,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又为缺血性心脏病的重要类型。新近有学者证实[4],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HF的患者,与硝酸甘油相比,应用rh BNP对其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效果更佳,可更有效地促使肺动脉毛细血管楔压降低,最终使其心功能及心肌缺血水平均获得更理想的纠正。本研究将rh BNP应用于非ST段抬高ACS伴AHF患者的临床治疗,并与硝酸甘油(NIT)的疗效进行对照,考察rh BNP对非ST段抬高ACS伴AHF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功能水平的影响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ST段抬高ACS伴AHF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55~78岁。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80例患者按治疗药物不同分为rh BNP组与NIT组各40例。
1.2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相同常规治疗,主要包括降压、调脂、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给予β受体阻滞剂等,在尿量明显增多时补充钾、钠。rh BNP组在基础上加用rh BNP,负荷量1.5 μg/kg,90 s内静脉推注,以 0.0075 μg/kg·min泵起,在血压130~90/80~60 mm Hg范围内,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将rh BNP剂量维持在0.0075~0.030 μg/kg·min之间,在6 h内达患者可承受的最大剂量,并维持此剂量连续静脉泵点72 h,然后逐渐减量,24 h内停用。NIT组在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注射液(国药准字H11020291,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初始剂量10 μg/min,在血压130~90/80~60 mm Hg范围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6 h内达患者可承受的最大剂量,保持剂量连续静脉泵点72 h,后逐渐减量,24 h内停用,最大剂量不超过100 μg/min。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视情况采用去乙酰毛花苷(0.4~0.6 mg/d)与呋塞米(20~40 mg/d)静脉给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72 h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 O2)以及血清N 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及肌酐(Cre)水平;②治疗前及治疗后72 h两组患者的Killip分级情况、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以及心电图12导联中ST段压低的总导联数(NST)与数值总和(∑ST);③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UCG)指标情况,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其中,LVEF=(LVEDV-LVESV)/LVEDV;④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以及随访1月内心脏不良事件(MACE)如复发心绞痛、HF恶化及心源性猝死等的发生情况。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常规基线比较 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 差异(P>0.05),具可比性。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基本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BP、DBP、HR、Pa O2、NT-pro BNP、Cre各项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指标数据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rh BNP组治疗24 h和治疗72 h的SBP、DBP、HR、Pa O2、NT-pro BNP指标与NIT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 h和72 h的Cre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Killip分级、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NST与∑ST值比较 治疗72 h两组患者的Killip分级、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NST与∑ST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改善效果均以rh BNP组更为明显,与NIT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AHF不仅是临床常见急重症之一,而且也是各类心脏疾病最严重的阶段,具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需及时处理。非ST段抬高ACS同时合并AHF的患者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在两种病症共存的情况下,患者的心脏负荷将明显增加,心肌缺血缺氧症状也更为突出,继而更易诱发广泛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心肌细胞耗氧大幅度增加,病情的持续加重导致最终预后结局不理想。
本研究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rh BNP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提示与硝酸甘油相比,rh BNP用药后可更好下调血压及心率,更为有效降低室壁张力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绞痛与心肌缺血症状。NST与∑ST值的观察结果显示,治疗72 h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NST与∑ST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改善效果均以rh BNP组更明显,与NIT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rh BNP组患者的心肌缺血水平获得更好改善。研究表明,当机体发生ACS后,内源性BNP可通过以下三方面机制对缺血心肌细胞产生应激性保护作用:①直接对大血管及阻力血管产生扩张作用,促使冠脉血管阻力降低,改善冠脉血流量,纠正心肌缺血;②降低神经激素激活后正性肌力及正性心率作用下引起的心脏作功负荷和室壁张力,降低心肌耗氧量;③通过心肌膜上特异性A型受体,触发细胞内线粒体应激信号瀑布,增强心肌抗缺血缺氧能力。
综上所述,在合理给药剂量情况下,静脉应用rh BNP治疗非ST段抬高ACS伴AHF患者的总体疗效是值得肯定的,不仅较硝酸甘油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水平,而且用药安全性也更加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由于本研究入选样本相对较少,观察时间短,可能会对统计结果产生一定影响,有待后续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远期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 刘巍.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3):1-3.
[2] 常超,信栓力,刘吉祥,等.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炎症介质的影响[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22(5):505-7.
论文作者:陈江 安永为 彭雪梅 张学功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论文; 两组论文; 硝酸甘油论文; 剂量论文; 人脑论文; 心绞痛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