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现阶段中国阶层和阶层的新变化_工人阶级论文

如何认识现阶段中国阶层和阶层的新变化_工人阶级论文

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的新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阶段论文,阶层论文,阶级论文,新变化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02)03-0003-0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 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正确地认识和科学地分析这些变化,对于我国从实际出发制定政策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变化的两种趋势

在新中国建立以后的50多年中,我国的阶级和阶层状况曾先后发生过三次大的变化。 第一次是在全国解放初期的1949年到1952年。当时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没收了帝国主义在华财产和官僚资本,进行了土地改革,形 成了以五种经济成分为基础的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 资产阶级。第二次是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1953年到1956年。经过这次社会主 义改造,我们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改造了个体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使我国 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形成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三大社会力量。第 三次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多年。我们党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 ”的错误,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 使我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包括阶级和阶层状况的变化。我国1978年 以来的阶级、阶层变化与前两次不同,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发生的,但回过头来看,其 变化也是相当明显的。这就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注意和研究的问题,而要搞清这些问题, 首先需要准确地把握当前我国阶级阶层变化总的历史趋势,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实际出发,对其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的历史定位。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同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的。阶级的存在是 由生产力尚不发达的状况决定的,阶级的消灭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必然结果,只有大力 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为消灭阶级创造条件。我国现阶段阶级的消灭是从剥削阶级和剥 削制度的消灭开始的。在1956年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资产阶级作为最 后一个剥削阶级、资本主义作为最后一个剥削制度在我国被消灭了,我国社会开始进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阶级的消灭引起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是阶级关系的性质发 生了根本变化。在剥削阶级消灭以后,剩下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他们之 间的关系,已经不再具有对抗的性质,他们之间的矛盾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阶级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已成为阶级关系的主流。我们把它称为从阶级社会向无阶级 社会的过渡形态的阶级状况和阶级关系。二是阶级斗争的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剥 削阶级的消灭,以往的完整形态的阶级斗争已经不存在了,但是由于还存在着敌视和破 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存在着国外敌对势力对他们的支持,所以残余形态的阶级斗争 依然会长期存在。这种阶级斗争根本不同于过去的阶级斗争,它不过是阶级斗争在社会 主义条件下的特殊形式的遗留。我们称这种阶级斗争为残余形态的阶级斗争。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在注意阶级逐步走向消亡这种趋势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到 它的另一个更为重要的趋势,这就是我国阶级阶层关系正走向现代化。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有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 在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最基本的国情,是我们研究一切问题的出发点。我国现阶段阶 级、阶层的基本状况、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都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 这两个方面决定的。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国的阶级关系是一种正在走向 阶级消亡的过渡性的阶级关系。这种阶级关系以剥削阶级已经消灭、完整形态的阶级斗 争已不存在为基本前提,从总体上讲是属于人民内部的阶级关系、非对抗性的阶级关系 、合作与矛盾相统一的阶级关系。我国的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和 科学文化的不发达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的现代化和与之相适 应的经济关系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社会 的阶级、阶层状况必然发生剧烈变化,逐步形成与现代化的生产力和现代化的经济关系 相适应的现代化的阶级、阶层关系。

我国阶级阶层关系变化的第一种趋势,从1956年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就 已经开始,但由于党的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我们还继续强调阶级斗争,党的十 一届三中全会才彻底纠正了这种“左”的错误,把我们对阶级斗争的认识建立在符合我 国阶级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但是阶级的消灭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不过是这个漫长过程的起点,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种趋势虽然存在并 且制约着我国阶级状况的全局,但是我国阶级阶层更主要和更明显的变化,表现为第二 种趋势,即现代化的趋势和走向。

二、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变化的基本原因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影响我国阶级阶层发展变化的,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社会分工的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指出,分工的规律是阶级划分的 基础。我国原来的阶级划分,基本上是以城市与乡村的分工、工业与农业的分工、脑力 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即一般所说的三大分工为基础的,社会基本的阶级力量是工人 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但是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尤其是由于科学技术已经 成为第一生产力,社会的分工状况和人们的社会地位、社会关系发生了而且正在发生着 剧烈的变化。

长期以来人类社会的基本分工,是工业和农业的分工。现在除了这两大产业之外,出 现了第三大产业即服务业,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还出现了第四产业,即信息产业。而更 为重要的是,原来的两大产业,尤其是农业,不断地走向衰落,新兴的第三产业正在迅 速崛起,逐步取代第一、第二产业成为主要的产业。整个产业的发展基本呈这样的态势 :经济落后的国家,农业所占的比重最大;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工业所占的比重最大 ;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最大。与这种发展趋势相适应,是从事农业 的人口急剧减少,接着是从事工业的人口逐渐减少,与此同时,是第三产业的人数迅速 增加,日益成为就业人口最多的部门。在西方发达国家这种变化已是一目了然。我国由 于经济比较落后,这种变化才刚刚开始,但变化速度是相当快的,未来的趋势和西方国 家也基本上是一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以下变化 :1.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二、三产业都有了很大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7% ,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5%,第二产业11.9%,第三产业10.6%。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速度都远远超过了第一产业;2.三个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1978年的28.1%∶48.2%∶23.7%,变为1998年的18.4%∶48.7%∶32.9%。第二产业所 占比例基本没有变化,仅上升了0.5个百分点。变化比较大的是第一和第三产业,第一 产业下降了9.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9.2个百分点。这和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 ,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4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产业结构变化的状况。3.第二产业和第三产 业从业人口的总和达到50.2%,超过了第一产业(49.8%)。4.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增长最 快,20年增长了14.5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只增长了6.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减少了20.7个百分点。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是阶级划分的重要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 进步、教育的普及和人们文化程度的提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在日益缩小,从 事脑力劳动和脑体双重劳动的人越来越多,从事单纯体力劳动的人越来越少。与此相联 系的,是直接掌握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人数也越来越多,而专门从事体力劳动的传统的农民和蓝领工人的人数迅速减少。这也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的阶级划分格局。这两方面的变化归结起来,就是随着现代化 生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了工人和知识分子,而在工人队伍中,越来越多的体 力劳动的工人变成了脑力劳动和脑体双重劳动的工人,变成了知识分子。我国在社会主 义现代化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同样的变化趋势。

(二)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和变化。生产关系是阶级阶层划分的直接依据。马克思主义 是以人们的社会分工为基础直接依据每个人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划分阶级和阶 层的。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生产关系所发生的重大变化,特别是我们党在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实行的一系列重要的方针政策,对于我国阶级阶层的发展变 化产生了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

在所有制方面,我们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任务,根据生产力发展的水 平和要求来改革和发展生产关系,坚决改变了原来单一公有制的所有制结构,建立了以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在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原来的阶级阶层状况,出现了与过去不同的新格局。过去我国的 阶级阶层结构比较简单,是由工人阶级、集体农民和知识分子这三大部分人所组成。现 在除了这三部分人之外,还出现了私人企业主和个体工商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或者群体 ,社会阶级阶层结构比过去更加复杂多变,原来的许多国家干部、科技人员、教师、工 人、农民等现在已变成了私人企业家和个体工商业者。这种基本经济制度也在某种程度 上改变了我国工人阶级的状况,我国的工人阶级已经不是原来单一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 业的工人,同时也包括“三资企业”、私人企业、个体经济中的工人,这两部分工人从 阶级性质来说是相同的,都属于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但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在企业 中的地位和收入分配状况是有很大差别的。

在分配制度方面,我们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在不断发展生产力和普遍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改变了人们原来的收入分配状况。首先,我们努 力克服过去收入分配中严重存在的平均主义,积极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使人们能够获得 与其劳动贡献相适应的劳动报酬。其次,我们改变了原来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实行以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除了劳动收 入之外,人们还可以获得其他各种非劳动收益,包括资本收入、风险收入等。第三,我 们实行了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通过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最终 达到共同富裕。第四,根据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通过税收、财政等经济杠杆进行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建立了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制度 。这些变化归结起来是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收入来源由单一的劳动收入变为多元化的 收入;二是收入水平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拉开了差距。而收入的不同来源和收入的差距 是划分阶级阶层的重要依据,国外的许多学者甚至主要是根据人们的收入来源和收入水 平来划分阶级和阶层的。所以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收入分配的重大变化对我国阶级阶 层状况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它的最直接的结果是出现了一个人数相当可观的先富人 口群体和以国有企业下岗、待业工人为主的城市贫困人口群体。当前收入分化问题已成 为人民群众愈来愈关心的问题。

(三)我国社会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市场经济的建立和 发展对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也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它大大加速了我国阶级阶层的现代化 趋势。如果说生产力的现代化,特别是现代化科技革命是阶级阶层关系现代化的原动力 的话,那么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则是这种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器。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阶级阶层关系经济化了,人们的利益关系明朗化了。 二是阶级阶层分化的速度加快了。市场经济的强有力的利益趋动机制和优胜劣汰的竞争 机制,打破了原来人们的社会地位长期固定、工作岗位和个人身份很难变动、收入分配 基本平均的格局,经济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社会分工和收入状况,拉开了人们的收入差 距。三是个人的社会地位流动化了。市场经济打破了城市和乡村的分割,地区和行业的 隔绝,人们在经济利益的趋使下按照市场的需要,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和部门 之间自由流动、选择职业,再加上优胜劣汰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社会 地位,变换着人们所从事的工作。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当前正处于阶级阶层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它同时受到 几种历史发展趋势的影响,表现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合力作用。

三、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关系的主要特点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阶级阶层关系的共同基础。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盾。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各阶级阶层人民根本利益 之所在,也是全国各阶级阶层人民共同利益之所在。我国各阶级阶层人民的关系主要是 围绕着这个根本问题展开的,他们相互关系的基础,是共同为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 而奋斗,他们之间的矛盾也就是在共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而奋斗的过程中产生的 。我们必须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处理阶级阶层关系问题,立足并着眼于怎样更好 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来解决阶级阶层的矛盾。

第二,团结与合作是阶级阶层关系的主流。在剥削阶级被消灭以后,我国阶级阶层关 系,是属于人民内部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同过去与剥削阶级之间的 关系根本不同,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关系,其本质与主流,是相互间的团结与合 作,是共同为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而奋斗。他们之间的矛盾,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 础上的矛盾,是在现代化建设中具体问题上的矛盾,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追求具体利益 的矛盾。这些矛盾完全可以在共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方式加以正确处理和 解决。我们应当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阶层关系的这种本质特点,由过去强调阶 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转变为强调阶级团结与阶级合作。当然对于各阶级阶层群众之间出 现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我们也应当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妥善处理,要把正确处理人民 内部矛盾提到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分层化和群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存在着阶级的问题 ,也存在着阶层和利益集团问题。所谓阶级问题,一般是指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的关系问题。但是从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前景来看,农业要走向产 业化,农村要走向城市化,农民的绝大多数要逐步变为工人和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的 关系问题,将随着这个历史发展趋势而最终变成一个无足轻重的问题。与这个历史趋势 相适应的是另外一个发展趋势,这就是分层化和群体化的趋势。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 会分工变得愈来愈复杂,在这个基础上所形成的阶层和利益群体也就更加多样。从西方 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经济和分工的高度发展,一方面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简单 化了,整个社会分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另一方面,它又使各个阶级 内部的分层更加明显,结构更为复杂。我们国家由于已经消灭了剥削阶级,阶级状况同 西方发达国家根本不同,但是社会分工日益发达和市场经济的利益趋动作用所引起的劳 动者内部及各阶级内部的分层化和利益多元化的趋势,在我国同样也是存在的。无论是 工人阶级内部还是农民阶级内部,都出现了许多不同的阶层和利益群体,与此同时,跨 阶级、跨地区、跨行业的利益集团和利益群体也大量涌现,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先富群体 的出现。此外还出现了一些过渡性的人群。例如,在我国当前就有数千万甚至上亿的人 口经常流动于城镇与乡村之间,有时从事农业劳动有时从事工业劳动。

第四,阶级阶层关系处于急剧变化时期。我国的阶级和阶层状况正处在三个转变之中 :一是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过渡。二是正在从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迈向现代化的社会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三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个过程如果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到2010年完成,大致需要30多年的时间,现在我们正处在这 个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三个方面是决定阶级阶层问题的三个主要因素,这三个方面的巨 大变化,不能不对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产生重大的影响。

当前我国出现的持续的大规模人员流动就集中反映了我国阶级阶层变化的深刻性和重 要性。这种流动主要表现为: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主要是由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产业和第 三产业,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部门流向劳动生产率较高的部门,从经济效益较差的部门 流向经济效益较好的部门,由远离经济主战场的教学科研部门流向具体的经济部门;从 地域的角度看,是由农村流向城市,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发达地区;从体制的角度来 看,是由经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流向实行市场经济的非国有企事业单 位,从开放程度较小的内陆地区流向开放程度较大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技 术开发区。这种流动和变化是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向相一致的,在这种流 动和变化的基础上,正在形成与过去不完全相同的阶级阶层结构体系。我们应当承认和 正视这些变化,对此作出科学的分析。

四、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的现状分析

(一)阶级构成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但每个阶级内部发生了重大变化。所谓阶级构成 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变化,是指我国的阶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一样,是两大阶级: 一是工人阶级,一是农民阶级。如果说有什么变化的话,那就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 ,我们强调知识分子是一个独立的阶层,而且由于受“左”的思想干扰,认为他们中的 大多数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现在我们认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 且是工人阶级中文化素质较高的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我国阶级的基本格局虽然没有变化,但每个阶级自身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在两个 阶级的关系上出现了大量的农民转变成为工人的现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从落 后的农业经济向现代化的工业经济转变,从单一的公有制向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与此相适应,我国的 工人阶级也处在重大的转变之中。第一,过去我国的职工基本上是城市公有制单位的产 业工人,现在则呈多元化的结构。第二,我国的工人正在由计划经济的工人变为市场经 济的工人。第三,我国工人阶级中知识分子人数大量增加,作用明显增强。

我国的农民阶级也处在重大的变化之中。这个变化主要是出现了三个层次的分化与流 动:第一个层次是一部分农民由种植业转向林牧渔等其他经济效益更高的部门,1997年 从事这些行业的农民已达13527.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2.92%;第二个层次是一 部分农民由农业转移到农村非农产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乡镇企业的兴起,2000年乡 镇企业职工已达12820万人;第三个层次是大量的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有相当一部分 已经变为城镇的居民。但这种流动主要是增量的流动和就地的行业流动,整个农村的人 数,不但没有减少,而且还有少量增加,我国的主要人口依然是农民。由于农民占我国 12.6583亿人口的大多数,农业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乡镇企业在我国的工业中也三分 天下有其一,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农民问题,坚持和巩固工农联盟。

(二)社会分层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出现了若干新的社会阶层。我们国家由于原来经济 发展水平较低,社会分工比较简单,收入分配差距较小,因而在这个基础上所形成的社 会阶层也比较简单。2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使我国的社会分工日趋复杂多样,人们的收 入分配也拉开了差距,再加上市场经济所引起的利益多元化趋势,大大加速了我国社会 阶层分化过程。现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都出现了分层化的现象。工人阶级内部,已明 显地分化为五个社会阶层:(1)体力劳动工人(西方国家称为蓝领工人,我国称为产业工 人);(2)办公室工作人员(西方国家称为白领工人,我国过去称为职员);(3)文化教育 和体育卫生工作者;(4)科学技术人员;(5)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农民阶 级内部也已经明显地分化成七个社会阶层:(1)种植业劳动者;(2)林牧渔业劳动者;(3 )农民企业家;(4)乡镇企业工人;(5)外出打工农民;(6)农村知识分子;(7)农村党政 干部。

在我国社会分层化过程中最令人注目的,是出现了一些不属于这两个阶级的新的社会 阶层。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列举了六个这样的阶层。他们是:民营科技企 业的创业人员和科技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 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这些都是现阶段我国社会阶级阶层变化中出现的新情 况。

收稿日期:2002-05-16

标签:;  ;  ;  ;  ;  ;  ;  ;  ;  ;  ;  

如何认识现阶段中国阶层和阶层的新变化_工人阶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