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探讨王婷论文_王婷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探讨王婷论文_王婷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尿常规检查结果、假阳性发生原因,制定质控策略。方法:2015年12月,医院住院部共开展尿常规检查8014例次,其中男4710例、女性3304例。结果:阳性率17.13%,假阳性率6.24%,假阳性中有明确的原因占58.14%,用药占46.51%、饮食10.47%。结论:临床尿常规检验假阳性率高,用药等原因导致的样本不合格是导致假阳性的主要原因,不明原因与检验技术特点有关。

关键词:尿常规;影响因素;质控

医学检验是开展诊疗活动的基础。尿常规检验是“三大常规”之一,是最基本的临床检验手段,在肾功能损伤、慢性肾脏病、尿路感染等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尿常规检验方法较多,主要包括肉眼检查、显微镜检、化学检查、仪器检测四类,医院一般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检查,肉眼检查是第一步,以尿沉渣检查进行定量分析,仪器检测进行大批量检验[1]。需注意的是,尿常规检验重测率较高,部分医院甚至可达到10%左右。本次研究试前瞻性分析2015年12月,临床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假阳性发生的原因,制定改进策略。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2月,医院住院部共开展尿常规检查8014例次,其中男4710例、女性3304例。

1.2方法

常规采样,一般在晨起以一次性纸杯采集足够的空腹随机中段尿,采用分析仪、尿液分析试纸条、尿沉渣镜检。整个过程在60min以内。仪器C-500尿分析仪,可检测管型、WBC等指标。部分患者接受人工复检。

2结果

pH阳性81次、SG阳性1274次、URO阳性125次、BLO阳性5次、WBC阳性278次、PRO阳性31次、GLU阳性32次、KET阳性31次、RBC阳性185例。肉眼见尿液颜色明显异常32次。其中任意一项阳性便可诊断为阳性,共检出阳性1373例,阳性率17.13%,均进行复检,部分患者接受详细检查,其中假阳性86例,未见明显异常,假阳性率6.24%。86例假阳性,其中有明确的原因50例,占58.14%,用药40例占46.51%、饮食9例占10.47%,其余均原因不明36例占41.86%。

3讨论

3.1 尿常规检验结果分析

从本次调查来看,尿常规检验项目较多,临床检验阳性率处于正常范围,但也有报道显示即使是门诊或体检中心采样尿常规检查阳性率也可达到50%以上,这与质控标准、检验技术、检验内容有关。根据检验质控理论,检验可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步骤,绝大多数误差产生与检验前质控问题有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次研究中,假阳性中用药占46.51%、饮食占10.47%,提示采样不具有代表性是影响检验的主要因素。另有约半数假阳性结果不明,可能与仪器检测精度不足等因素有关[2]。

3.2 尿常规检验质量影响因素

3.2.1 按照过程

尿常规尿液一般由患者自己完成,患者对尿液的质量影响较显著,在采样过程中尿液过多或过少、尿液污染、采样前准备不足、采集的并非中段尿等都都可能影响尿液成分,进而影响尿液检验。如在采集前尿道口清洁度,男性混入津液、前列腺液,女性混入经血、阴道分泌物。一般而言,采集晨起第一次尿液浓缩度较高,可较好的反映肾脏功能。但若患者质控不足,或护士医嘱不到位,都可能导致采样不正确。在采集过程中,若一次性采集杯被污染也可能影响尿液检验。

在保存送检过程中,若留置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尿液中的尿蛋白、胆红素、尿胆原等成分变性,进而影响指标检验。放置时间过长,出现细菌感染风险也较高,细菌生物化学活动影响尿液中蛋白质等成分含量。

在分析过程中,操作流程不规范、化学反应模板、试纸条质量不合格等也可能影响检验。试纸条对保存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受光照、吸湿作用,可能出现变性。在操作时,室内质控不严格直接影响检测结果。

3.2.2 按照指标

不同指标其理化特性不尽相同,进而影响其稳定性。如pH值易受室温影响,温度越高,尿液中细菌繁殖更快,进而导致pH上升。蛋白质易受药物影响,服用青霉素、喹啉类药物等于检验中的洗涤剂都可能导致假阳性。WBC易受多种抗生素影、淋巴细胞功能减退等因素影响。

3.2.3 按照技术

肉眼检查是尿常规检验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鉴别血尿、尿浑浊,观察是否有血液、脓液、乳糜、结晶,肉眼检查方便,无需仪器设备,是筛查严重病变的有效方法。尿沉渣检验主要可分为染色/非染色尿沉渣镜检、尿沉渣定量法,三种方法均有严格的操作规范,检验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检验结果。以非染色尿沉渣镜检为例,需完成间接涂片、离心、沉淀、取渣镜检等步骤,在高倍镜视野下观察细胞计数,用于分析管型,检验易受检验者经验技术水平影响。染色尿沉渣镜检阳性率低,常用于门诊检查,尿量、转速与时间灯指标都影响离心检验结果。近年来偏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仪器设备的应用,客观上提高了检验效用。但总体上看,尿沉渣检验费时费力,干扰因素多。

仪器检测是当前尿常规检验的主要方法,主要可分为干化学仪、全自动分析仪,干化学法采用不同的化学反应检验目标指标。如以粒细胞酯酶法检测白细胞计数,以偶氮偶合法检测胆红素。设备种类繁多、来源广,不同仪器设备检验技术、精密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非常必要。全自动分析仪近年来也开始用于尿常规检查,精密度高,数据库功能强大,易于质控,但价格昂贵,无法进行大规模应用[3]。

3.3 小结

应做好采样质控,了解患者病史、用药史,若有必要停药采样,做好采样质控教育,控制进食、进水,避免食用影响较大的食物,采样时注意采样时间,女性避开月经期,注意尿道口清洁卫生,采集合格的样本。做好保存于送检管理,夏季在1h内,必要时冷藏,在使用防腐剂时,需规范操作,控制防腐剂用量。做好仪器设备的质控,注意校准,进行日间质控,编制质控分析图,定期更换试纸条。制定科学的复检规则,尽可能识别假阳性、假阴性[4]。

参考文献:

[1]袁宏,黄华泥.尿液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7):148-149.

[2]陈小玲.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4,7(4A):39-41.

[3]曹妍.提高尿液分析仪尿常规检测准确性方法的探讨[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0,12(2):140-141.

[4]宋晓冬,丁旭,贾向新,等.尿常规复检规则的探讨[J].2011,24(12):1148-1150.

论文作者:王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9

标签:;  ;  ;  ;  ;  ;  ;  ;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探讨王婷论文_王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