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世界科技发展态势:俄罗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科技发展论文,态势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5年俄罗斯经济出现稳定迹象,但形势依然紧张,科学事业仍未扭转衰落的趋势。一年来,在某些科技领域也不乏成功的事例,如研制出代号为飑的水下高速导弹、一半是船一半是飞机的地屏效应飞行器和深入火星表面的科学考察装置等等。然而,从总体看,俄罗斯的科学研究仍处于“休克”状态。
一、科技领域存在严重问题
⒈科研经费严重不足
近几年俄财政拮据,科研经费比改革前削减了30~50%。目前它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5%,相当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甚至比印度、巴西和墨西哥还要低。由于资金匮乏,许多科研项目不得不推迟或取消。特别是1995年国防拨款比1994年减少一半,使俄军事技术发展严重受阻,与西方军事大国的技术差距进一步拉大。原来拥有绝对优势的宇航业也陷入困境。
⒉科技人才流失的趋势仍未终止
苏联解体以前,俄拥有科研人员100多万,目前只剩下60多万,流失了40万,其中,在国内改行的人数为到国外工作人数的9倍,这对俄科学的威胁最大。青年人不愿从事科学工作,科学家出国谋职或改行,其根本原因在于待遇菲薄,处境艰难。如今,许多科技人员往往两三个月拿不到工资。只有17%的科学家和学者的薪水高于官方规定的维持生计所需的最低标准,科学家的平均月薪只有40美元,在俄11种主要职业中排倒数第2位。加上一些国家(例如美国)对俄世界级水平的军事科技专家进行高薪聘请。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大批科学家流失。正如俄科技政策部部长萨尔季柯夫所说的,“现在存在着许多著名科学院校、有创造性的科研班子和具有重要国际价值的科研领域的研究工作毁于一旦的危险。”更严重的后果是,科学事业后继乏人。
二、多方筹集科研经费
针对当前严重的经费问题,俄政府制定了一些相应措施,其中包括:
⒈剜肉补疮,紧缩国家预算以增加一点科研经费
1994年政府财政预算规定当年科研经费为4.94万亿卢布。在科学界的强烈呼吁下,为了拯救“休克”中的俄罗斯科学研究,1995年2月国家杜马就政府提出的5.4万亿卢布(约合13.6亿美元)的当年科学预算案通过了一项决议,决定再紧缩政府开支2.2亿美元,将其纳入科学预算中,使之增加到15.8亿美元。国家杜马科学小组委员会主席尼古拉·沃龙佐夫认为,“这对处于病态之中的俄罗斯科学研究来说,是一个心理上的胜利”。
⒉建立各种基金会,对优秀的科研人员提供帮助
当前最关键的事是制止科技人才继续外流。近两年俄曾采取过一些挽救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美国慈善金融家绍罗什创设的国际科学基金会曾捐助1亿美元,专用于救济俄国第一流的科学家,但1995年底告罄。为了给前苏联科学家在1996年创造工作条件,1995年7月在莫斯科美俄首脑会议上,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正在筹组民用研究开发基金会,总投资约2000万美元,拟由俄美各出1000万美元,其他前苏联共和国可量力出资,用于促进美国同前苏联科学家之间的联合研究。此外,俄还求助于西方七国集团。该集团已在俄设立了一系列总投资约1000万美元的基金会,以增进俄科学家与西方科学家的合作,开展一些使各国都能获益的研究项目。
⒊积极扩大武器出口以赚取外汇
俄继承了前苏联大约70%的军事工业,但近几年俄军事工业陷入停顿状态。1994年武器出口额降到17亿美元,仅及前苏联每年武器出口额(200亿美元)的8.5%。叶利钦总统在1995年新年讲话中强调要加大武器出口。同年6月,俄在波哥大“1995年国际军工产品博览会”上展示了它的战斗机、装甲车、巡逻艇及其他一些高技术军事产品。外国对俄国的T—80型和T—72型坦克、装甲运兵车、米格—29型和苏—27型歼击机、防空系统及潜艇等都很感兴趣,其最新的导弹系统甚至得到美国的青睐。估计1995年俄武器出口额达25亿美元,可能比1994年增加47%。
三、采取措施发展科技
1995年俄科技领域的重要任务是保存实力,稳定科技事业的局势。然而,俄科技政策最近有了很大改变,政府开始通盘研究如何发展本国的科技。阻挠科学家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的禁令已被废除,制约科学发明的种种人为限制也已经根除或削弱。国家科技发展的优先方面根据国家的主要目标(建设一个强大的、科学发达的、民主的和文明的俄罗斯)来确定,并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也就是说,国家以基础性、探索性科学研究为基础,优先发展能保障产品竞争力和提供就业机会的科学技术,发展与人们生存有关的民用技术和国防技术。1995年科技领域的几大举措如下:
⒈加强军民两用技术的利用
1995年8月15日,叶利钦总统主持召开了科学技术政策委员会会议,着重讨论了如何利用军民两用技术的问题,并决定要制定实施方案。他指出,利用军民两用技术是当今科技领域的一个关键问题,因为双重用途技术在国防综合体方面占70%以上。他强调要使军工综合体的面貌有一个质的变化,利用它的生产和科研潜力来大量生产质地优良和富有竞争力的民用品,以达到打入世界市场、保持和加强国防能力、加速经济结构改革等目的。虽然目前民用品在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从80年代末的51%提高到82%,但国防工业的军转民计划由于政府拨款时断时续和总量不足等原因而趋于中断。
⒉加强科技立法,正在制定俄罗斯第一部科学法
1995年初提出的俄罗斯第一部科学法草案,实际上是三项相互对立的法律草案,反映了科学和技术政策部同俄罗斯科学院之间的权力之争。其中由科技部起草的一项草案拟将科学院变成对该部负责的国家机构;代表俄罗斯科学院立场的第二项草案则要求自身成为俄罗斯科学界独立的“最高机构”;第三项草案由国家杜马中的改革派提出,谋求保护科学家开展研究的权利,并从各种渠道筹集研究资金。经过国家杜马科学小组委员会6个月反复修改和综合成的一部法律草案取名为《科学和国家科学技术政策法》,1995年8月已初步由国家杜马一读通过,但还需进一步讨论修改,力求最后三读通过。该法将明确规定俄罗斯科学院的地位,改变原有科研拨款制度,并保护科学家的权利,特别是申请参加国际科学交流活动的权利。
⒊制定生态与经济稳定发展战略
针对俄86个城市空气和水源污染程度超标的情况,1995年政府制定了向稳定发展模式过渡的方案。它要求经济、大自然和社会三方面快速、平衡地发展,把社会经济计划同生态计划和谐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要求全部经济活动实现生态化。向稳定发展模式过渡将分3个阶段进行,即:1996~2000年,要消除当前的经济危机状态,为生产和其他社会活动的生态化建立法律基础;2000~2015年,实施稳定发展模式的一些具体措施;2016年~21世纪中期,解决社会、经济和地球生物圈协调发展问题。
⒋加强同西方的科技合作
为了解决科研资金短缺问题和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一年来俄在开展与西方科技合作方面步子迈得很快。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俄美航天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95年6月29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太空与俄国和平号轨道站对接成功,拉开了阿尔法国际航天站建设工程的序幕。与20年前美国阿波罗号飞船与苏联联盟号飞船对接相比,这次对接不仅规模大,相聚时间长,而且合作项目多。将从1997年11月开始组建的阿尔法国际航天站(还有欧洲航天局、加拿大和日本参加)堪称历史上最重要的国际科学技术合作计划。航天站预定于2002年交付使用,设计使用寿命为10年。在正式组建航天站之前,美国航天飞机与俄国和平号轨道站将进行7次对接。和平号轨道站将作为新航天站的建设平台。
(2)俄间谍飞机参与西欧国家的臭氧探测活动。为了加强对大气层的研究,俄加入了由意大利、德国、英国、芬兰、挪威、瑞典和瑞士等国的20个研究所组成的空中地极实验小组,并将它在冷战时期用来侦察美国的M—55型高空间谍飞机交给西欧科学家来支配,以便在1996~1998年用来研究北极上空臭氧层损耗的情况。
(3)俄美联合起来同欧洲阿丽亚娜火箭竞争。在阿丽亚娜火箭主宰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的情况下,俄国赫鲁尼切夫研究所和“能源”号运载火箭研究所同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合伙成立了LKEI公司,以便集中俄国质子火箭和美国宇宙神火箭的优势,联手向阿丽亚娜火箭争夺全球的新发射合同。为此,LKEI公司正投资2300万美元,按西方标准对俄国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的组装设施加以改建。据悉,到21世纪初合作范围将扩展到新型航天飞船—助推器项目。
(4)俄与欧美就众多的民用和军用航空项目搞合资联营。在民用方面,俄飞机公司现正与欧美公司在开发、生产和营运客机、运输机、直升机、引擎、航空电子设备以及现代航空工程的一切领域进行着广泛的合作。在军用方面,德国戴姆勒·奔驰航空航天公司现正将一种苏T80型坦克使用的防空系统进行改装,以便将它用在德、法主战坦克上;俄战斗机设计者苏霍伊正与法国公司讨论航空电子设备的合作开发问题;雅克夫列夫正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合作研究垂直升降技术;而MIG—MAPO公司则让西方伙伴参与它的军事训练机计划。
(5)俄与希腊签署了军事技术合作协定。根据协定,俄将帮助希腊培养专门人才,以维护和保养原东德转给希腊军队的苏制军事技术装备,同时两国在培训军官和军航互访方面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