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中小学基础教育成绩目标管理_基础教育论文

实施中小学基础教育成绩目标管理_基础教育论文

对中小学实施基础教育等级目标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目标管理论文,基础教育论文,对中论文,等级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地方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如何理顺教育内部、外部之间的关系,找出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如何评价县市区、乡镇教育的整体水平,拿出一个科学、系列的方案,使各级地方办学有一个更好的参照物?在解决教育温饱后,如何使中小学办学进一步规范化,大面积提高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在动员社会力量投入这一工程时,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机制才能对社会办学有强大的驱动力?这是我们苦苦思索的几个问题。

正当我们思索再三之时,1992、1993两年,一些地方将集资办学与“三乱”混同一体,将兴教办学与减轻农民负担对立起来,使教育出现降温现象,基础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为巩固改革成果,1998年提前实现“普九”目标,保持我市教育发展的良好势头,我们在对全市11个县(市区)、250个乡(镇)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开展以对中小学进行分类定级、实施基础教育动态等级目标管理为内容的改革。

对中小学现状进行分类定级,实施基础教育动态等级目标管理的基本作法是:

(一)积极试点,完善改革方案

实施这一改革的方案主要有两个,即郴州市《普通中小学现状分类定级评价方案》和《县(市区)、乡(镇)基础教育整体量化评价方案》。为确保这两个综合性方案在实施中的科学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坚持由点而面的工作方法,边试验、边修改、边完善。

试点在全国教育先进县苏仙区(原郴县)进行。依照两个方案,经历了学校、乡镇自评,县初评,市复评三个阶段。通过试点,我们摸清了实施这一方案的重点、难点,树立了标杆,培训了组织实施这场改革的队伍,对方案做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地委、行署批准了这两个方案,正式行文颁发了《基础教育等级目标管理实施办法》。并将此纳入党政干部目标管理和农村小康建设标准。

我们根据国家、省规范化学校评价标准,从本市实际出发,将评价标准分成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两大块,每块均有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系列,对学校各方面条件和各项工作量化计分。每块总分100分。90分以上为一类,80分至89分为二类,60分至79分为三类,60分以下为四类。然后,根据两块的类别,给学校定级,由最低的一个类别来确定该校的级别。学校如果办学条件一类,管理水平三类,则定为三级;如办学条件为二类、管理水平为一类,学校则定为二级。在对中小学现状进行分类定级的基础上,对乡(镇)县(市区)基础教育整体水平进行评价。在对乡(镇)和县(市区)整体评价量化计分中,突出了乡(镇)和县(市区)办学的权重,一般本级办学权重均占50%左右,促使县乡各级政府都努力办好自己所负责的学校,使方案更具科学性与导向性。办学条件主要是各级政府负责,学校管理则由学校校长和老师负责。

方案还制定了各种激励措施。就学校而言,凡一级中学、一级中心小学,由市挂牌、发奖,一级村小由县(市区)挂牌发奖;二级学校只挂牌不发奖;三级学校则公布整改项目,限期整改;四级学校由市、县先亮黄牌警告,3个月至半年内未见成效者,撤销办学资格,教师调离,学生由当地党政部门负责就近转学,不准有1人流失。就乡镇而言,大力开展以学校等级为主要考核标准的教育合格乡镇、教育模范乡镇、教育明星乡镇的评选竞赛活动。明星乡镇必须是乡镇办的中学、中心小学均为一级,村小30%以上为一级,无四级学校;模范乡镇必须是乡镇中学、中心小学中有一所为一级,另一所允许为二级学校,村小中20%以上为一级,无四级学校;合格乡镇必须有一半以上学校达二级,无四级学校。一级学校的校长为优秀校长,给予重奖重用;因管理定为四级的学校校长,予以撤职降级;因管理定三级,整改期过后仍为三级的校长,予以免职。明星乡镇由市委、市政府挂牌重奖。按量化评估标准,市区实现了“四五—○”目标,(即学校总数中一、二、三、四级学校所占比重分别为40%、50%、10%、0);县实现了“三五二○”目标,(即学校总数中一、二、三、四级学校,所占比重分别为30%、50%、20%、0),可以认定为先进县(市区)。先进县市区、教育明星乡镇的党政一把手与分管教育的领导予以重奖重用。凡被评为教育不合格乡镇的乡镇领导,要追究领导责任,在未消灭四级学校前,不得易地为官。这样做将党政干部、学校校长的责权利捆在一起,成为一种有力的激励机制。

(二)广泛发动,全面实施方案

按照基础教育等级目标管理,必须将各级党政干部推入前沿,由党或政府一把手担任第一责任人。为此,各县(市区)、乡(镇)、村均设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基础教育等级目标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实施各级学校的分类定级、晋级工作。全市从1993年开始试点,1994年铺开,1995年攻坚,1996年决战。

基础教育等级目标管理是动态的过程管理,每两年一次由县市教委组织力量对升级的学校、必须降级的学校进行评估验收,挂牌发奖。也可随时抽查,确定等级的升降,不搞终身制。

在对中小学实施基础教育等级目标管理中,我们坚持实行三个结合,并突出抓了三个重点。

三个结合,一是与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相结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规模效益。市里坚持村办初小(1─4年级加学前班),乡镇办三校(中心小学、初中、农校),规模在1万人以下的乡镇,也可集中在乡镇办一所九年制学校,也可以只办中心小学,相邻的两三个乡镇合办一所初中;县市区办四校,即高完中、职业中学、成教中心、示范性幼儿园;市办中专和高校。全市在实施基础教育等级目标管理中,共撤并布局不合理的中小学(含教学点)773所,使中小学校数由原4197所下降至3424所。二是与教育走廊建设相结合。结合开放兴市战略,首先将全市沿路(京广铁路、107国道及三条省道)、沿边(与广东、江西两省相邻的地方,以及在省内与永州、衡阳、株州三市相邻的地方)的经济开发带,建成模范教育带,做到普教、职教、成教相结合,教育——科学——经济一体化,为科教兴市、科教富民奠基。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教育已进入了与经济结合、为经济服务的良性循环。三是与创建教育合格乡镇、模范乡镇、明星乡镇相结合。这一活动始于1986年,实施基础教育等级目标管理后,我们注入了新的内容,主要是看办学整体水平,办一所两所明星学校不算本事,要所所学校都达一级标准才算真本事,促使乡镇对每一所学校的升类晋级下功夫。

在实施基础教育等级目标管理中的三个重点,一是消灭四级学校,完成改危任务,大幅度增加一级学校比重,实行党政领导包干消灭四级学校、创一级学校责任制。二是优化育人环境,内以创建花园式学校为目标,外以创第一流尊师重教环境为内容,不仅为学校、教师排忧解难,而且清理文化市场,组织广大学生、家长宣誓告别“两室三厅”(桌球室、电子游戏室、录像厅、卡拉OK厅、营业性舞厅),建立上千个德育基地。至今全市已建成花园式学校590所。三是实行科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市制订了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所有校长、教师都必须按常规操作,其工作业绩全部量化管理,到年末统一归档,评定技术职务,评优表模,均凭个人业务档案排队。与此同时,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教改,在两年一度的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评奖中,全市有9个项目获奖,总成绩居全省第一。

学校现状分类定级使3000余所中小学升类晋级,使全社会都积极行动起来,坚持三个结合,突出三个重点,使这一改革颇具深度。

(三)抓典型,递次推进,不断加强实施基础教育等级目标管理的力度

实施基础教育等级目标管理,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不但在改革之初先进行试点,而且在全市全面实施之时,每走一步推出一个典型,召开一次现场会,收到了点明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1994年5月,以苏仙区(原郴县)为现场,召开了全市自评总结大会,同时全面推广苏仙区试点经验,全国部署实施等级目标管理改革。1994年10月,以北湖区(原郴州市)为现场,召开了全市初评总结大会,同时介绍推广了北湖区分类定级的典型经验。1995年5月,我们以原在全市教育整体水平倒数第一的永兴县为点,从条件最差的学校、难度最大的环节入手,举全县之力,改变落后面貌,经过一年半的努力,该县整体办学水平在郴州地区11个县(市、区)中由原倒数第一跃入第四名。我们在永兴县开现场会时,全面总结、推广了永兴的攻坚经验,对全市攻坚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经过首批复评验收,1995年10月,我们又以资兴市为现场,全面总结了实施基础教育等级目标管理改革的经验,给一级学校、教育明星乡镇、模范乡镇授牌发奖,并全面部署了1996年的决战工作。这样每阶段推出一个典型,一是领导更加具体化了;二是能及时地研究新问题,总结推广新鲜经验;三是使改革一环紧扣一环,力度不断加大,使全市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我市实施基础教育等级目标管理这一重大改革,已历时三年,全市11个县(市区),250个乡(镇),3424所中小学,无一例外地都投入了这项改革,据统计,到1995年底为止,与1994年初自评时比,全市中小学升级面达94.12%,其中一级学校由117所升至735所,四级学校由1194所下降至158所,占现有学校总数的比例由34.87%下降至4.59%。

具体来说,正在进行中的这次改革取得四项成果:

(一)强化了各级领导的依法治教意识,进一步落实了政府行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均建立了领导小组,将学校升类晋级的各级责任分解到政府各职能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各级领导不仅出主意想办法,而且亲自到学校实践,为实施这一改革方案提供了组织、政策、资金保证。永兴一中因办学条件差,曾一度成为全市11所重点中学中唯一的一所四级学校,被省教委取消保送生资格。实施基础教育等级目标管理后,县委书记、县长下决心从这所学校抓起,先后6次在这个学校开现场办公会,开辟6条渠道,为学校筹资1100万元,在两年时间内,使学校面目一新,一跃成为一级学校。

(二)弘扬了尊师重教风尚,优化了育人环境。实施基础教育等级目标管理,每个部门、每个家庭都认识到要科教兴国、科教兴业、科教兴家,其基础在教育,人人都要受教育,人人都要回报教育。因而全社会都急教育之所急,急教师之所急。近三年,公办教师工资及各种福利待遇基本落实,民办教师工资逐步提高,月工资普遍达300元左右。教师住房也是建设最快的一年,仅1995年建成2700多套。桂东县是湖南省最贫困的县,但县委书记反复提倡“三苦三不苦”精神,要求全县做到“宁苦机关,不苦学校;宁苦干部,不苦教师;宁苦大人,不苦孩子”。这个县1995年财政收入1055万元,用于教育的达990万元,机关干部发工资总额的70%,教师工资却基本兑现。而且,民办教师工资由县统筹统管,与公办教师同工同酬。

(三)增加了基础教育投入,大面积改善了中小学办学条件。在我市到处都是宏伟挺拔、美丽多姿的学校建筑,是一所又一所花园式学校。据统计,近三年,全市筹集的办学资金突破2.7亿元。市、县、乡三级对办学的投入每年也以40%左右的幅度递增。在加快校舍、校园建设的同时,1995年学校内部设施也是增加最快的一年,全市中小学添置图书达300万册,电教、仪器、体卫设施600余万元,还有49所农村中小学分别建了电脑室、语音室。

(四)加快了“普九”步伐,提高了全市整体教育水平。在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的同时,全市中小学管理也跃上新台阶。首先是建立了科学、系统的各类管理制度,其中最主要的是以目标管理为中心内容的岗位责任制,增强了校长、教职员工搞好学校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近三年,全市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生会考合格率、各级学校升学率都有较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学生已由三年前的81.5%提高到89.5%,预计今年还可上升。现已有两区一市提前通过了省人民政府验收,成为“两基”达标市区,其他8个县也都调整了规划,全市可望1998年基本实现“两基”。

标签:;  ;  

实施中小学基础教育成绩目标管理_基础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