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吉军[1]2004年在《住宅产业现代化技术发展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住宅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之一,住宅产业已列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住宅产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大部分城市住宅建设还是依靠劳动力、资金的高投入与资源、能源的高消耗的支撑,是在低技术水平上的粗放型发展,导致现有的住宅生产经营方式与现代化大生产方式格格不入。为此,急需根据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形势,通过基础技术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新技术,依靠技术进步,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住宅产业现代化技术来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 住宅产业现代化技术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与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各个方面密切相关。本文首先在综观国内外住宅产业技术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住宅产业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适合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技术发展总体模式;深入地分析了在住宅产业现代化技术发展的推进和实施过程中目前应发展的重点及优先发展领域,并阐述了住宅产业现代化技术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分析研究了住宅产业现代化技术创新机制。 通过对住宅产业技术进步及其贡献率的分析,提出运用技术进步贡献率(索洛余值模型)来评价技术发展水平,并对陕西省住宅产业现代化技术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在对陕西省的西安、咸阳、宝鸡、汉中和榆林市五市进行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全面剖析了陕西省住宅产业现代化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陕西省住宅产业现代化技术发展的区域模式和政策建议。
王唯博[2]2016年在《保障性住房新型工业化住宅体系理论与构建研究》文中指出“十二五”期间(2011-2015),我国计划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明确提出了“住有所居”的住房保障总体目标。目前,保障性住房在我国已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具体政策和措施,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工作。但因缺乏完善的设计理念及建造技术保障体系,采用传统方式建造的保障性住房在质量控制和后期运营维护保障等方面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这一背景,本论文立足于新型工业化住宅通用体系的视角,以保障性住房为对象展开研究。为推动保障性住房建造行业从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转向由新体系、新技术引领,实现房屋质量好、建造效率高、建造成本低、节能降耗等诸多优势的升级版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论文首先对传统的住宅建造体系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比了世界各国典型的住宅工业化结构体系的特点,并对其他先进国家和地区在住宅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的经验和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其次,整理分析了欧美新型工业化住宅体系,以及日本SI工业化体系的理论、实践基础以及发展脉络,并对我国近年来工业化住宅通用体系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最后,论文在上述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保障性住房的新型工业化住宅设计体系与技术体系。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保障性住房新型工业化住宅体系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建筑业的诸多问题:适用于更需要兼容性和多功能性的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住宅;适用于建设全寿命周期建筑;适用于技术应用的高集成;有利于构建节约型社会。
高果升[3]2016年在《智能生产在PC住宅建造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和环境愈趋紧张,国内各行各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转型升级成了必然选择,建筑行业也不例外。以住宅建造为代表的建筑工业化道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不强;工业化规模较小,生产成本高;预制构件的设计、生产和安装环节信息沟通不及时,影响住宅质量和施工进度;标准化生产难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等。因此,加快实现由传统生产建造方式向新型工业化生产建造方式的转变显得犹然重要。本文立足于上述背景,从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理念出发,结合制造业的相关理论,提出智能生产的概念及实现机理,构建出适用于PC住宅建造的智能生产系统。本系统以BIM信息模型的数据库为核心,以RFID技术为信息采集、传递手段,以3D打印为技术支撑,目的在于使PC的生产由传统的工业化“制造”转为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智造”。首先运用BIM信息模型创建PC住宅的虚拟模型,在此基础上将该模型导出成STL的叁角网格3D模型,联接3D混凝土打印机,将PC打印出实物。对已打印好的PC(部品)贴上RFID标签,用阅读器扫描读取PC(部品)的相关信息,在经过信息交互系统,更新到BIM数据库中,进行智能识别、更新,形成PC住宅的基于BIM的实时信息模型,完成对PC的由设计、生产、运输和施工安装的智能化生产和安装,实现PC的智能化生产和PC住宅的精益建造。文章最后一章以实际工程项目模拟的方式,验证上述系统。该研究不仅仅有利于丰富已有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和住宅建筑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而且为解决PC住宅工业化建造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但也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肖建章[4]2008年在《深圳市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住宅关系国计民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需求。如何优化投入到住宅生产领域内的各种资源的配置,高效率充分利用住宅生产领域的所有资源,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住宅产品,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同时实现住宅生产建设方式的节能、降耗、环境友好、优质高效的目标,促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住宅建设生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者综合运用定量、定性和比较分析,实证和规范研究等方法,研究和比较我国与国外住宅产业化工作的差距,分析了深圳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背景,阐述深圳住宅产业现代化工作开展的现实基础、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了深圳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住宅产业化发展的经验和规律的基础上,勾勒了深圳住宅产业现代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并就构建深圳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战略提出了基本设想和有关政策建议,主要有:成立组织机构、明确发展目标、完善政策体系、发展动力机制、创新技术指标等。
马亭亭[5]2014年在《基于绿色建设的济南市住宅产业化框架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低碳经济的兴起,“绿色”概念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各国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城市生态环境是否科学可持续。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大力推进的历史特殊阶段,一方面城乡二元化统筹模式蓬勃发展,然而另一方面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压力重大。纵观世界绿色生态趋势和我国建筑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大力推动住宅产业化与绿色建设刻不容缓。统筹绿色建设与住宅产业化共同发展,以绿色建设为宗旨,在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大前提下,探索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全面实施,是新阶段住宅建设领域的重要使命。我国的住宅产业化之路开启于1994年,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一定的差距。济南市作为除深圳与沈阳之外的第叁个国家级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高度重视产业现代化实施进程,响应国家产业化绿色建设号召,积极探索出符合济南市现状的住宅产业现代化绿色建设途径。本文重点研究基于绿色建设的济南市住宅产业化框架体系:首先,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界定了绿色建设的概念,对住宅产业化和绿色建设相关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寻求二者间潜在的关系,明确我国住宅产业化走向绿色道路的必然趋势。其次,通过对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开展历程、实施概况系统分析研究,联系西方国家地区住宅产业化实践经验,立足于济南市,运用SWOT理论分析济南市住宅产业化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上,综合发展思路、关键技术、产业链和制约因素等多方面分析研究,构建了基于绿色建设的济南市住宅产业化框架体系,详细阐述了住宅产业现代化绿色建设的途径,同时以当前济南市新型建筑工业试点工程为具体实施案例来研究。最后,联系目前我国住宅产业化绿色实践的总体情况,利用产业现代化与绿色建设核心优势,加强住宅产业化绿色建设与BIM、房地产公司转型、民生建设保障性住房、低碳建筑、智能建筑等热点的结合应用,积极探索出顺应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住宅产业现代化绿色发展体系,全面保障住宅产品综合性能的稳步提升,成功践行住宅领域的绿色可持续价值观。
张娜[6]2006年在《中国住宅工业化技术的社会形成及可持续发展分析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房消费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之一,住宅产业也已成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成长型产业。然而,由于历史及其它一些原因,我国住宅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传统生产方式,落后管理模式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严重制约了住宅产业的发展。要推进住宅产业化的进程,提高住宅产业生产力水平,解决居民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和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于住宅工业化技术的发展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在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进行了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属于科学技术哲学范畴的“技术的社会形成”的理论,提出一种新的看待住宅工业化生产技术发展的视角。采用比较分析、系统分析、定性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对住宅的工业化技术在我国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并试图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指导,继续住宅工业化技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 首先,在介绍“技术的社会形成”(SST)的内涵及其理论发展、推广和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对于住宅工业化技术的发展分析中引入SST的初步设想。 其次,对参与住宅生产过程的不同利益群体分类,分析了在工业化住宅在我国发展的几十年中,消费者、住宅生产企业、政府对于技术发展是如何进行塑造的,从对技术的需求、实现、评价选择到制约调节,从而得出结论,我国的住宅工业化技术,正是在这参与的叁方的综合作用下,逐渐形成现在的发展局面。同样,从这个角度分析,也可以找到住宅工业化生产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遭遇发展瓶颈的根源。 接着,在得出“技术是由社会塑造而成”的结论后,借鉴可持续发展这一在世界上被广泛关注和研究的理论,从社会、经济、生态叁个向度来具体分析住宅工业化技术在我国应该沿着什么样的方向继续发展,国家应该如何从政策上加以引导,住宅生产企业又应该从哪个方向加快对于技术的研发和使用等。以期通过人的理性的、有目的的努力,根本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技术的进步,推动社会的进步,促进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推进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加速发展。
于春刚[7]2006年在《住宅产业化—钢结构住宅围护体系及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城乡住宅竣工建筑面积每年都超过10亿平方米,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住宅建设仍将处于增量型发展时期。但是,这些巨大建设成就是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取得的。而推进住宅产业化,是实现住宅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住宅质量和节约住宅能耗的重大举措。对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钢结构住宅体系具有便于实现标准化、部品化,组织进行工业化生产;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符合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等特点。这些特点与住宅产业化的内涵及我国住宅产业化的核心模式一“节约型住宅”的要求相一致,是我国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较理想的住宅建筑体系。 我国钢铁年产量已超亿吨,是世界上钢铁生产大国之一。建筑用钢材的品种、规格目益增多,为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钢结构住宅体系相关结构技术问题已经比较成熟。目前仍困扰其发展的主要困难有两点: 首先是缺乏与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相配套的围护体系。本文提出钢结构住宅围护体系的研发应该与我国正在进行的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事业相结合,使两者相辅相成。在我国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事业的指导下研究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特点,努力研发适合于钢结构住宅体系的新型住宅围护体系。同时也将促进我国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 其次,尽管钢结构住宅建设试点工程已在部分地区实施,并赢得了市场的好评。但是对于如何推进我国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发展尚缺乏较系统的研究。本论文提出以住宅产业化的思想指导发展我国钢结构住宅,建立以政府为宏观政策指导者,以企业集团为实施主体,以住宅产业示范基地为载体的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策略。 本文通过对上述两点问题进行一定的研究,以期为我国住宅产业化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许建[8]2016年在《房地产开发商视角下住宅工业化的驱动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也迫在眉睫。近年来,由于住宅工业化给建筑行业带来的优势日益凸显,住宅工业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态势:部委高度重视、各地政策不断出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行业认识进一步深化。然而,住宅市场上作为市场主体的房地产开发商,在住宅工业化实践中的积极性并不高,仅有少数企业基于不同的目标和关注点,愿意从事住宅工业化方面的尝试和努力。首先,本文对住宅工业化及驱动力的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梳理和分析,对易造成混淆的概念进行新的概念界定。在概念理论清晰界定的基础上,本文从房地产开发商的视角出发,对我国住宅工业化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从企业、政府和消费者叁个角度提出住宅工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开发商进行住宅工业化发展的必要性。为了提高房地产开发商进行住宅工业化实践的积极性,本文旨在探究影响房地产开发商进行住宅工业化实践的具体驱动力,进而识别关键驱动力,并根据具体的识别结果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提高房地产开发商住宅工业化实践的积极性的相应建议和措施。基于以上思路,本文以需求层次理论和技术创新驱动理论为驱动力识别的理论支撑,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个角度,全面客观地识别影响房地产开发商进行住宅工业化实践的具体驱动力;根据识别的具体驱动力,本文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对将被调查对象设定为进行住宅工业化实践的房地产开发商和未进行住宅工业化实践的房地产开发商,以此了解两类被调查对象对各个驱动力重要程度的认知,并从关键驱动力识别、重要性排序和不同调查对象认知对比叁个方面,对调查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提升房地产开发商进行住宅工业化实践积极性的对策措施。本文的对策措施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企业引导、制度保障、政策支持和环境构建。其中企业引导方面,本文从企业目标引导、企业战略定位和企业能力建设叁个角度进行对策建议的提出;制度保障方面,本文从标准化制度和设计施工一体化制度两个角度进行对策建议的提出;政策支持方面,对策建议主要是来自以全产业链为基础的政策完善、促进管理模式创新的政策出台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政策制定叁个方面;环境构建方面,本文从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感和消费者认知加深叁个角度,进行相应的对策制定和建议提供。最后,在此基础上,阐述住宅工业化不同阶段的政府对策演化过程。
王英华[9]2005年在《住宅全装修产业化体系及项目管理研究》文中提出推行住宅全装修,发展住宅全装修产业化,是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首先对住宅全装修产业、住宅全装修以及住宅全装修产业化的概念、特点、构成及相互关系进行详细介绍、分析和定义,并着重阐述了住宅全装修产业化所体现的全装修标准化、部品化、工业化、生产经营一体化、协作服务社会化。 (2)剖析了中外住宅全装修产业化的发展历程、现状、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影响。特别是对我国住宅全装修推行过程中,存在的土建与装修脱节,装修设计、施工、材料供应能力不足,产业化程度低、装修税收高、产业政策不配套、购房者观望等技术、经济和综合管理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得出了基本解决对策。通过中外住宅全装修产业化在标准化、部品化和通用化、工业化及社会化方面的对比分析,寻找差距,提出了我国住宅全装修产业化的具体发展目标。 (3)总结分析了我国与住宅全装修产业化有关的系列政策的必要性、意义及其存在的不足;论述了制订住宅全装修产业政策的结构转换、规模经济及技术开发理论依据。针对住宅全装修产业化发展现状,将我国的住宅全装修产业化划分为初步发展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并提出了推进我国住宅全装修产业化发展的政策体系。政策体系由技术政策、经济政策和综合管理政策组成,对应解决存在的技术、经济及综合管理方面的问题。 (4)结合南京“金鼎湾”精(全)装修项目管理的实施经验,以及大量的市场调查,研究分析了住宅全装修项目的发包模式、项目管理模式,提倡发展由项目管理公司进行项目管理承包实施住宅全装修项目管理。从项目管理公司的角度,探讨了全装修项目管理四大措施、设计管理、材料设备管理、样板房管理及施工管理等管理经验。
马丽丽[10]2014年在《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工业化住宅成本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住宅的数量、质量和功能要求都在不断提高,这些都成为住宅现代化和工业化发展有力的助推因素。成本因素是现阶段制约我国住宅工业化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对属于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企业来说,如何解决工业化住宅所导致的成本增加,是其在推进工业化住宅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之一。分析并化解住宅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高成本问题,是实现住宅产业现代化必须迫切解决的重点和难点。论文首先介绍了工业化住宅的相关概念、特点,研究了住宅工业化的发展现状,梳理了价值链及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然后对工业化住宅的内外部价值链进行分析,从价值链角度研究工业化住宅在决策、设计、部件生产、施工等各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结合实际得出工业化住宅的成本控制关键点,并对工业化住宅的成本进行了现状分析。为进一步探究工业化住宅成本的内在驱动因素,结合战略成本动因理论对工业化住宅的成本驱动因素进行探讨。通过对工业化住宅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的排序来探究现阶段影响工业化住宅成本的关键驱动因素。最后,针对各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提出工业化住宅成本控制建议。结合价值链理论,针对工业化住宅生产特点,对工业化住宅设计阶段、部件生产阶段及施工阶段提出成本控制对策。并提出规模化程度、政策、技术及企业内部组织及管理是现阶段影响工业化住宅成本的核心因素。住宅工业化是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而成本是现阶段制约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从价值链角度分析工业化住宅的内外部成本价值链,结合实际得出工业化住宅的成本控制关键点;对工业化住宅的结构性动因和执行性动因进行分析,找出关键成本动因;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价值链理论和成本动因理论提出工业化住宅的成本控制要点和工业化住宅的发展建议。论文旨在探究工业化住宅推广应用中所面临的成本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实现综合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住宅产业现代化技术发展分析研究[D]. 肖吉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2]. 保障性住房新型工业化住宅体系理论与构建研究[D]. 王唯博.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2016
[3]. 智能生产在PC住宅建造中的应用研究[D]. 高果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4]. 深圳市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D]. 肖建章. 中南大学. 2008
[5]. 基于绿色建设的济南市住宅产业化框架体系研究[D]. 马亭亭. 山东建筑大学. 2014
[6]. 中国住宅工业化技术的社会形成及可持续发展分析研究[D]. 张娜. 武汉理工大学. 2006
[7]. 住宅产业化—钢结构住宅围护体系及发展策略研究[D]. 于春刚. 同济大学. 2006
[8]. 房地产开发商视角下住宅工业化的驱动力研究[D]. 许建. 重庆大学. 2016
[9]. 住宅全装修产业化体系及项目管理研究[D]. 王英华. 南京林业大学. 2005
[10].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工业化住宅成本控制研究[D]. 马丽丽. 重庆大学. 2014
标签: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投资论文; 钢结构住宅论文; 现代化理论论文; 住宅产业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