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写的一篇议论文叫什么
2023-02-15阅读(250)
问:鲁迅的哪篇文章属于议论文
- 答:1918年初,鲁迅任《新青年》编辑。5月首次用鲁迅笔名在该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抨击封建制度和礼教。与后写的《孔乙己》、《阿Q正传》等名篇编成第一个小说集《呐喊》,同时写了许多杂文收入《热风》、《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鲁迅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最前列。
1920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1921年五四新文化统一战线发生分化后,在彷徨探索中创作与编成了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散文诗《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并组织了莽原社等文学团体,出版了《莽原》等刊物。在此时期,他开始接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26年8月,鲁迅南下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赴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开始同中国共产党建立密切联系。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反共后,愤而辞职,转赴上海编辑《语丝》、《奔流》等刊物,开始由进化论者转变成为阶级论者。1928年参加由创造社、太阳社发动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联系中国革命及文艺运动的实际,发表了许多精辟意见。1929年主编《科学的艺术论丛书》,翻译出版了苏联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名著。1930年起主编《萌芽月刊》(后为左联机关刊物),并发起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与“新月派”、“民族主义文学”、“自由人”、“第三种人”进行论战。
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后,鲁迅写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等八个杂文集,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和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粉碎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作出了重大贡献。 - 答:《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
<拿来主义>
问:拿来主义一文是鲁迅写的关于什么方面的一片杂文
- 答: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虽是一篇议论性的杂文,而且还是谈枯燥的文化现象的,但我们读来并不觉得无味,相反还觉得生动形象,妙趣横生,这与文中作者大量巧妙地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议论文中比喻论证手法的特点是以小见大,就近取譬,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事物的比喻来阐明一个抽象深刻的道理.鲁迅的很多杂文中都运用了这种论证之法.有些杂文,通篇就是一个比喻.本文基本上属于这一类型.在一篇短短千把字的杂文中,如果正面铺开来谈批判与继承这样一个重大的内容非常丰富的问题,要想谈好,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勉强去谈,写出来也很可能完全失去了杂文的特色.因此,对于杂文的写作得心应手、驾驭自如的鲁迅很自然地回避了这种写法,巧妙地用继承一座大宅子来作比喻,通过论述对这所大宅子的态度来阐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道理.巧妙贴切,生动具体,深入浅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个比喻手法运用得所以巧妙,不仅由于整个比喻是贴切的,而且每一局部的比喻也是贴切的.“孱头”“昏蛋”“废物”自不必说,“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之类也无不如此.鲁迅所以善于运用比喻手法,是由于他对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用来比喻的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都做了细微的观察和揣摩,都下了一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功夫.因此,无论整体的比喻还是局部的比喻都让人赞叹佩服,不仅得到了深刻的启示,而且也享受了艺术的愉悦.
问:创造宣言是一篇什么文
- 答:《创造宣言》是一篇议论文。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理,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举例子等方法,来确定某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具有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
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而言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
议论文的内涵:
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准确,鲜明,严密,有针对性,段落与段落之间还要有非常清楚的逻辑关系,如总分 ,对照 ,层进 ,并列等,借助起过渡性作用的语句或关联词来突出这种关系,如:有,还有,虽 然,但是,固然,诚然,由此是等。
因为议论文,是奖善惩恶的,是对人们进行规劝疏导的,也是对人们起引导作用的,所以它必须要有说服力,并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认真上政治课时,经常的看看说理性的文章、名言警句等,会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提高我们认识能力,尤其是对我们写作,是对议论文的写作大有好处。它会起到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思想,提高文章的说服力的作用。
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而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