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0032
摘要:本文以超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为研究对象,对其在管理过程中的控制要点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对超高层建筑特殊性的举例分析,从工艺方法、建筑材料、施工组织、安全内容这四个方面的探析,说明施工管理的控制要点,供相关研究参阅。
关键词:工程项目;超高层建筑;施工管理
引言:超高层建筑是建筑行业技术发展的产物,代表着城市的发展状态与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城市的文化地标建筑。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超高层建筑也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中的常态化内容,需要强调管理内容,并在适应超高层基本概念特性的基础上,保证管理内容的适应性。
一、超高层建筑概念
超高层建筑,是城市高层建筑发展的特异化类型。在建筑空间上,完成了超过40层的建筑层级设计。在建筑高度上,超高层建筑可以超过100米,甚至达到更高的高度。而在世界建筑行业的标准化数据中,超过300米的建筑,才能被定义为超高层建筑。
在我国的建筑项目案例中,有多个满足超高层建筑概念的建设项目,其中2013年动工的“中国尊”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该建筑位于北京市朝阳区CBD核心区,建筑总高度达到528米,总建筑空间为43.7万平方米。由中建股份中建三局联合体执行施工,被评为当代中国十大建筑之一。而这一项目的建设管理特色也较为典型,本文将在后续的分析中继续加以阐述。
二、超高层建筑施工管理要点
(一)工艺方法确认
超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中,需要针对施工工艺方法进行确认与核实。在方法上,需要设置二次技术交底方式,保证施工工艺与方法落实效果。具体执行过程中,施工管理工作人员,通过与建筑设计者的沟通,在参照施工现场条件的前提下,对施工环境与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并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确定不同施工位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并在技术落地的条件下,确认具体技术工艺的应用条件。然后,在后续的施工技术对接中,由施工管理者,对施工组织单位进行宣贯指导,在强调施工工艺重点内容的同时,保证技术方法有效的传递给施工操作者。
另外,在施工工艺的管理中,还需建立起动态的工作管理机制,在施工执行的过程中,由管理部门在现场环境中进行系统性的监督,由此保证施工监管的有效性。在这一工序环节中,还可以防止出现操作失误的问题,及时对不规范、不正确的施工工艺方法进行纠正,以此保证建筑施工管理效果[1]。
(二)建筑材料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建筑工程项的材料进行管理,通过对材料质量的核对确保工程的建设质量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尤其在超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过程中,这项管理内容的落实十分重要。由于超高层建筑在结构上,需要绝对的技术完整性与精细度,因此,在材料使用与管理上,绝对容不得半点的马虎大意。在管理的过程中,工程管理者,可以借助特定的技术手段,对材料的质量参数与应用指标进行分析,然后再对实际材料进行验证的过程中,保证施工阶段材料的控制水平。
例如,在中国尊项目的管理过程中,通过BIM技术,形成了全周期的工程管理模型。尤其在工程材料的管理上,通过数字化的技术系统,对各项应用建筑材料的性状指标做出了精细化的定位,并在量化数据与三维模型的指示系统上,保证工程材料的管理状态,使其在性状表现上,呈现出完美化的管理效果。而在现场的实际管理中,也对建筑材料的入场进行全面的管理,在合理布置工序的同时,防止材料提前入场现象,降低场地复杂环境对建筑材料产生的负面影响。另外,在入场的材料质量上,也进行相应的抽检管理,防止质量参数与对应设计型号不符的问题,保证建筑材料的应用价值。
(三)施工队伍选择
施工队伍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超高层工程项目的工艺执行效果,会对工程整体的质量条件造成影响。以此,在项目管的过程中,应从宏观角度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预先控制。通过对高质量施工队伍的应用,保证各项施工内容的专业化水平与质量条件。而在超高层建筑项目中,由于各工程项目的独立性相对较强,因此可以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对施工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尤其各项目施工管控的过程中,通过总包项目与分包单位的合同内容,对项目质量、进度等各项内容作出说明,可凭借这种管理方式实现工作队伍的最优化调整[2]。而在执行中,不仅可以发挥市场优势,选择各项目中的市场化最优团队,也能可以使总包单位更加专注的集中力量完成项目管理,保证施工队伍在完成工作内容时的高质量水平。
(四)安全管理落实
超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最为重要的就是安全管理。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强调整体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性,也要对施工人员负责,控制好现场的安全条件,在安全教育与警示标识的指导下,防止施工环境中,出现降低安全条件的事件。同时,在施工管理中,还需针对超高层建筑的使用条件,对抗震、防火等安全性内容进行强调。通过在施工过程中的约束与保证,使超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发挥出应用的控制作用。例如,在抗震能力的管理上,需对针对钢材结构进行调整,在保证材料质量性状的同时,针对超高层建筑的特殊性要求将抗震防烈度等级提高到8级以上。以此,使超高层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展现自身的建筑安全性。
总结:综上,超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不仅延续了基本工程管理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超高层建筑的特殊性,需要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作出相应的适应性调整,并在管理内容上,为项目施工的合理性提供保障。由此也间接的为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条件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宗平.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的安全性提高方法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23):8-9.
[2]王红兵.装配式钢筋桁架叠合板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49):23-24.
论文作者:黄亭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高层建筑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管理论文; 内容论文; 质量论文; 材料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