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二、化难为易,突破难点。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很多的自然现象或过程很难在课堂上用语言讲清楚,但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就能直观、形象地将这些现象表现出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弯弯的月亮》一课,学生对于月食、日食的发生原因及变化过程很难理解。在教学中,可以用计算机动画技术来模拟三球转动,演示三球位置的变化过程,并配上太阳光线的照射,帮助学生认识日食与月食的形成原因及月相变化等知识。将这两个难点形象化、直观化,方便了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重点、难点迎刃而解。
三、优化实验,弥补不足。小学科学课中所涉及到的实验大部分都是可以动手实际操作的,但由于条件限制,有些实验没办法亲自动手去做,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帮忙。如在上《谁能传播声音》一课时,需要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声音在真空里是不能传播的,而这个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我们又没有,所以,我从互联网中找到这段视频并用于教学中,弥补了教学的不足,使学生轻轻松松地就掌握了科学知识。现代教育技术不可替代实验,但多媒体教学有它的优点,我们可以将模拟演示实验再现一次,使实验过程更具体。
四、培养能力,增强情感。在《生物的启示》一课教学中,当讲到新兴的仿生材料发明技术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将鱼在海底快速潜游的情景展示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在视频、动画、色彩、声音的强刺激下启发思维、开展联想。学生马上想到“如果让我国游泳运动员穿上像鱼皮一样的衣服比赛,那么我国一定可以多拿几个奥运金牌!”我抓住这一兴奋点,马上让学生在画图软件中设计一件仿生服装图。学生的设计灵感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通过这样的活动,缩短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提高课堂容量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论文作者:史力波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6月总第17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1
标签:学生论文; 难点论文; 过程论文; 抽象思维论文; 直观论文; 小学论文; 形象思维论文; 《素质教育》2015年6月总第17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