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重心向西方转移与成人高等教育的自我调整_成人教育论文

国家战略重点西移与高等成人教育的自我调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自我论文,重点论文,战略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G724

随着我国经济政策的梯度推进和战略重点的向西转移,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及高等成人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研究、探讨战略重点西移与高等成人教育自我调适的关系,战略重点西移与高等成人教育自我调适的必要性,战略重点西移后高等成人教育自我调适的内容,对于两者互相促成,协同发展,尤其是高等成人教育走出困境,健康、规范地迈入21世纪,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国家战略重点西移与高等成人教育自我调适的关系

众所周知,我国东部及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是由于国家率先赋予了其特殊的发展政策,并在投资和硬件设施上向其优先倾斜。但是,国家并没有忽视西部地区的发展,而是从战略方法上采取了梯度转移、先东部逐渐扩展到中、西部的发展战略。因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并非我国所独有,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它是国际上共有的,发达国家中的日本、德国、美国等程度不同地都存在过这种现象。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因其不平衡而束手无策或无可奈何。承认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并着手去改变它,这才是马克思主义最起码的认识论的观点。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就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的硬件设施、政策倾斜、资金投入、与东部等地区技术合作与转让等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加速中、西部落后地区教育的发展,努力提高落后地区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素质的措施,引起了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和极大兴趣。

如何看待战略重点西移之后国家加速中、西部落后地区教育的发展?我们认为不应该把它看作是一般的教育发展问题或经济发展问题,实质上两者之间存在着互惠互利,互相促进的关系,如果两者结合紧密,将会对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首先,战略重点西移会给高等成人教育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在教育与各种社会现象的关系中,教育与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着本质的、直接的联系,这不仅是因为教育的性质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而且还因为经济基础可以提供教育能够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那么国家战略重点西移之后对西部经济提供哪些有利条件呢?这主要表现在一些优惠政策和硬件设施上。诸如加大财政补贴,享有同东部及东南沿海地区同等的税收政策,加强东、西技术合作与转让,修建欧亚大陆桥,开辟西部周边通商口岸,加强产业结构的宏观调控等都会对西部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据统计,从1995年开始,中央政府在增强自身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加大了西部地区的财力支持,还增加了对西部地区发展乡镇企业和扶贫贷款的规模,每年从财政上拿出100 多亿元对西部地区进行补贴,这些措施必将推动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财政上可以拿出更多的钱兴办教育,修建校舍,增加教学设备,改进教学手段。乡镇企业、私人企业等非国有企业的异军突起,既可使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又可使更多的人就业求学,这样就使招生生源大幅度增加,促进学校尤其是成人高校面向社会经济建设进行自身改革,从而对高等成人教育的发展形成一种推动力。

其次,高等成人教育为西部社会经济提供现实的劳动力资源。美国著名的教育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劳动者的教育水平和与之相应的科学文化素质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呈正比,即成人所受的学历教育层次越高,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注:毕淑芝、司荫贞主编:《比较成人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63页)当今世界在“冷战”结束以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把教育和科学技术作为致胜的法宝。美国1991年发表的《2000年美国教育战略》中提出要发展高质量的教育,其经费投入达3700亿美元。我国也把教育奠基、科技兴国放在战略地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基础”。把教育、科技与经济、生产力相结合提到关乎国计民生的高度来认识,这在我国40多年的建国史上恐怕并不多见。那么战略重点西移之后高等成人教育将会为西部社会提供哪些劳动力资源呢?自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由于多种原因发展较慢,一些高素质劳动力曾流向东南沿海地区,据统计,1990~1992年仅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外流高达16601名。 这几年来,西部省区已认识到,东、西主要差距,就在于乡镇企业、私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比例悬殊上。只有大力发展非国有企业,才能改变这种差距悬殊的状况,战略西移给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机遇,欧亚大陆桥的兴建,重庆设立直辖市以及许多有利条件和措施,都会刺激国有企业、乡镇企业、集体企业、私人企业、外资企业的大力发展,高等成人教育以其与经济建设联系最为密切的特征和培训人才“短、平、快”的方式,将为西部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较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并为下岗职工提供培训、再就业的机会。

以上所述,不难看出,战略重点西移与高等成人教育的关系是互相促成、互惠互益的。高等成人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是高等成人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必须对高等成人教育内在结构上存在的弊端进行适度的自我调适。

二、国家战略重点西移与高等成人教育自我调适的必要性

毋庸置疑,中国的成人教育事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十几年来取得了巨大而辉煌的成就。“1980年至1996年,成人高等教育共毕业本、专科生709.2万人,至1996年上半年,参加自学考试获得本、 专科毕业证书的有130余万人”。(注:《中国的成人教育》, 见1997年6月19日 《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英国诺丁汉大学成人教育学博士戴维·琼斯、约翰·沃尔斯两先生认为:“中国的成人教育可分为三个阶段, 即从新中国成立到1966 年为第一阶段, 称为‘发展中阶段’; 1966年到1976年为第二阶段,称为‘停顿阶段’;1978~1986年为第三阶段,称为‘重新发展阶段’”。(注:张向东、迈克尔·D ·斯蒂芬斯合编:《中国成人高等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62页)这种分法比较符合我国成人教育的实际,如果把1988年至今作为第四阶段,称为“提高质量阶段”也未尝不可。我们仅就三四阶段成人高等教育在招生对象、办学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弊病与不足略加评述。

有人认为我国“六五”期间,即第三阶段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是一种“补偿教育”,“具有补课的性质”。(注:张向东、迈克尔·D ·斯蒂芬斯合编:《中国成人高等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46页) 这种看法不无道理。从招生对象看,这一阶段大多数学员都是“老三届”的毕业生,在人才断层的特殊时期,他们都是工作中的骨干分子,工作实践经验丰富,有的人工资待遇远远超过了当时大学毕业生的基本工资。他们缺少的仅仅是理论知识,求学就是为了获取新知。到了1987年前后,随着“老三届”欠债的基本还清,一大批中技、中专生加入到高等成人教育求学的行列,而且年龄也普遍趋小。据山东省招生办公室统计,1986年录取的新生年龄在20~30岁的占78%,其中20~24岁占73%,由于成人高等教育像普通高校一样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时难于调适其招生对象、专业设置、管理方式等,使这一时期的“补偿教育”,对那些年龄偏小的学员来说,成为一种“福利教育”,学员毕业后手拿文凭到单位要待遇,一些人学成后也不愿意到老少边穷地区和乡镇、集体企业就业上岗,企业单位难以收到劳动力受训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因此也不愿意为“五大”学员兑现工资等待遇,这样出现了求学、办学、用人单位严重脱节,导致成人高等教育的第一次“滑坡”。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之后,我国出现“第二轮成人教育热”(注:朱涛:《论我国第二轮“成人教育热”》, 《中国成人教育》1997年第4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高等教育在发展和改革中注重冶炼自己市场经济的观念和品格,开始外求信誉,内求质量,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一些依托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在通过国家教委治理整顿之后,初步具备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体系。但是,在这一转轨变型中,也表现出一些致命的弱点。个别学校为争抢生源,进行无序竞争,甚至采取不正当手段,一些学校硬件设置严重不足,缺少必要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办学偷工减料,办学效益差,管理效能低。一些学校甚至陷入困境,到了“步履惟艰”,“难以为继”(注:王喜辰:《成人高校如何走出困境》,1997年7月7 日《中国教育报》)的地步。办学水平有高有低,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各个学校竞争激烈是这一时期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这一状况和特点对西部成人高校来说,恐怕还要严重些。

那么西部成人高等学校如何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走出误区,摆脱困境呢?我们认为,只有借国家战略重点西移带来的新的机遇,进行自我调适和改革。

1.自我调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战略重点西移,社会的发展必然要对成人高等教育的主体功能提出新的要求,马克思说:“教育会产生劳动能力”,“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注:《资本论》第1卷,第195)。即教育不仅要为社会提供熟练的劳动力,使人的潜在的生产力变成社会的现实生产力,而且还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这就是说在从事物质文明生产的同时,还要从事精神文明生产,把人变为既有熟练的劳动生产技能,又有一定的道德水平的人。从现代传播学角度看,成人高等教育因其生源地域分布广散,行业多种多样,因而具有垂直接收、横向扩散的传播效应,一旦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投入到双文明建设中去,所产生的效益将会呈几何级数增长。因此较之于其他类型的教育更具有承担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资格。

2.调适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战略重点西移,必将使西部经济结构较之以前变化更快、更复杂。过去那种国有企业包打天下的局面必将变成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私人企业、外资企业多头并举,各显其能。从人才供求关系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规格的。这就为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提供用武之地,同时促使成人高校更大规模地投入与产出。就西部而言,地大物博,人口居住分散,原生劳动力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和技能培训,我们只有把这种原生和剩余的劳动力通过成人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培训后,撒播各地,让其遍地开花,才能振兴城乡经济,从这一点说高等成人教育在当今社会经济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调适是适应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战略重点西移,西部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成人高等教育要适应这种变化,其自身也必须从内在结构,诸如招生对象、办学模式、管理方法、资金投入等方面相应地加以调整,否则,将被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所淘汰。

三、国家战略重点西移后成人高等教育自我调适的内容

国家战略重点西移之后,无疑会给西部成人高等教育带来机遇和活力,但也肯定会带来竞争。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自主地、能动地从内在结构上进行改革和调适。

1.变办学模式由条块分割型为资源共享型

我国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大都实行条块分割制,其隶属关系如下图:(注:杨干忠主编:《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实务》,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年版,第274页)

这种布局,便于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对于推动我国普通高校及其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继续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也明显存在着弊病,即“统得过多,管得过死”(注:杨干忠主编:《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实务》,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年版,第274页)。从图表各子系统可以看出,这种条块分割,使高校与部门、部门与地区、地区与高校联系不够紧密。这样反映在高校与高校的关系上,招生混抢生源,专业重复设置,教学设备各校都有但不太齐备,经费投入你我都有但较匮乏,毕业文凭各校都发但含金量相对不足。曾经一度,一些具有硕士授予权的普通高校成人本科招生难以完成指标任务而只好招专科,一些专科院校却大量招收本科生难以培养而不愿招收专科生。这样下去,教育的综合资源能不浪费吗?

成人高等教育要想为社会培养多规格、多层次、多渠道的实际运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就必须有市场质量意识,创建名牌学校,锻造拳头专业,调整专业结构,强化学校特色,实行招生分流引导,分工培养,联合办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并能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产生出规模效应。这对战略重点西移的西部社会经济来说,正在期盼着这种效应。

2.变管理主体由主观经验型为科学规范型

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由于起步晚,发展快,势头猛,加之从普通高校的母体分离不久,因而很难也不可能短期内形成较为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所以在恢复期和第一轮、第二轮“成人教育热”前后,大多数成人高校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招生入学,授课考试,学籍入档,毕业发证等程序化的管理。由于招生规模大,办学层次复杂,学员分布广散,使管理人员经常忙于事务,学习理论知识和业务管理知识的机会较少,也难于将管理经验升华成管理制度和法规。尽管大多数成人高校尤其是委属高校在国家教委评估中及时地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但离科学、规范仍有不小的距离,还需继续完善。管理欠科学、规范,这样容易产生管理的主观随意性和偏差,这种主观随意性和偏差,主要反映出管理主体在综合素质上的一些缺陷:(1)行政管理人员普遍知识老化, 一些人思维僵化。(2)领导决策层信息不畅,缺乏科学预见性。(3)管理主体整体素质偏低,学历要求与日校相差甚远。(4 )行政人员缺乏现代技术和设备的运用能力。这些使管理主体在市场经济面前缺乏竞争性和活力,也成为成人高等教育上质量、上档次、上水平的最严重的障碍。改变这种状况,是成人高校尤其是西部成人高校刻不容缓的任务。为此,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管理主体的综合素质,鼓励管理人员工作之余在学历上达标或上高一级的学历或学位班。其次,领导决策者要从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在处理好日常事务和工作的同时,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尤其是办学实际中存在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其三,管理人员要善于及时、准确地将日常工作以文件形式规范成制度,并使其日趋科学化、规范化。其四,建议委属师范院校开设成人教育学专业,为各级各类成人教育学院或职工大学培养专门的管理人才。

3.变培养方式由学科理论主导型为能力运用开发型

培养复合型的应用人才,不仅是高等成人教育面向经济建设进行改革的重头戏,而且也是成人高校以竞争求生存,以质量求信誉进行自身调适的热门话题。从长远角度看,成人高校只有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即实行“以全面培养、完善和提高全体青年一代或全体国民身体、智能和品德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注:李国庆:《略论素质和素质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才能满足社会双文明建设的需要。那么从“智能素质”方面讲,变学科理论主导型为能力运用开发型不失为一种途径。因为成人高等教育多年来,一直承袭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和教材体系,教学注重学科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扎实性。对此,我们认为不太适应成人学习的身心规律。成人分析力强,死记硬背能力差,专业理论的学习,只要理解以后能掌握学科体系就已达到一半的教学目的,关键是要有其专业的针对性、运用性、厚实性,并在实际工作中要有爆发力。要做到这一点,教材建设是其关键,教学实践是其手段。因此,成人高校相关或相似专业只有联合起来,自编教材,才可形成高等成人教育的办学特点。这是培养目标由学科理论主导型向能力运用开发型转变的重要举措。

4.变思想教育方式由灌输堵塞型为引导服务型

在成人高校恢复期,由于招收的学员不住校、年龄大、思想上成熟等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弱似乎并未影响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近年来,随着招生年龄的相对趋小,商品经济的冲击,社会思潮的变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成为成人高校的工作重点,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各种思潮涌动、冲荡人的灵魂,青年学子有的无法辨识的情形下,若不加强或进行改革,势必要影响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急需人才的西部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这种状况亟待改革。首先,变政治理论课教学由填鸭灌输为引导默化。教师上课一定要结合学员的年龄、心理特征等实际,在讲清课程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可采取灵活多样的诸如听报告、看录像、集体讨论、外出参观等方式,将人生哲理潜移默化到学生的思想行为中去。其次,变居高临下的师道尊严为平等对话的耐心服务。实践证明,教师尤其是管理干部的师道尊严的壁垒越高,学生心理上戒备防范也就越高,思想沟通很难交叉融合,而平等地、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考虑,耐心地为他们服务,就能解开其心理症结,并赢得学员的信任。其三,建立专、兼职班主任制度。尽管成人高校不像日校那样应有一支稳定的思政队伍。但是,建立专、兼职班主任制度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事实上,许多院校已经建立了专、兼职主任制度,只是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在职的管理干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聘请离、退休的老同志做兼职班主任则是一条成功的经验。他们中间有的人甚至是总支书记,富有政工经验,曾做过多年的学生思想工作,耐心细致,经常和学生在一起,管思想,管学习,管起居,将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成人高等教育事业再献余热,做出了新的贡献。成人高等教育内在结构的自我调适和改革,内容是复杂多样的,以上所论姑且算是主要的方面,且为便于论述,才将其分而述之。其实,成人高等教育要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必须将上述内容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深层次的调适和改革。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战略重点西移,给西部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成人高等教育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应以这次战略重点西移为契机,遵循教育与社会、经济之间运行的规律,面向经济建设的战场,针对自身存在的弊端与不足,在内在结构上进行调适和改革,才能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持相互促成、协调发展的良性关系。

标签:;  ;  ;  ;  

国家战略重心向西方转移与成人高等教育的自我调整_成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