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学习兴趣;知识吸收
语文是引导学生学习与认知外界的重要科目,也是小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要在完成语文的基本教学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促进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实现知识与生活的有机结合。除此之外,运用生活化教学理念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并有效地增强了学生课堂知识的吸收力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切事物进行的开端,小学生普遍具有注意力易分散、生性好动等特点,转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教学形式是大势所趋。因此教学时要注意把控学生的心理,运用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这就体现出了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日月水火》的过程中,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识字量有限, 所以在针对这阶段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时,应当将兴趣放在首要位置。教师可以采用汉字卡片教学,用鲜艳的配色与具有联想意义的图画,带动学生识字能力的形成,如在汉字“日”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这就是一个大大的太阳,中间的一横就如同遮挡太阳的霞云;而“月”字就像是一个弯弯的月亮,中间的两横就像是伴随月亮的云朵;“水”字则更具有象形意义,两侧的笔画如同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河流,水字中间的竖勾就像是宽阔的大江;“火”字就像是支撑起的火把,两撇就像是腾起的火苗。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图片的学习大大带动了识字量的兴趣提升,这将大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促进知识的理解吸收
生活化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将复杂的知识直观化,将不易被学生理解的内容加以简单分解,形成知识链以便学生进行知识的吸收。除此之外,在语文学习中有大量繁琐的知识点以及需要背诵的课本内容,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这时教师就应该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在课本教材讲解中加以生活化的理念运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文章既赞扬了小蝌蚪独立自主的精神,也对青蛙整个成长阶段的详细特征做了具体描述。一开始小蝌蚪只有一条长长的尾巴,于是它就问鲫鱼是不是自己的妈妈;再到后来慢慢地长出两只脚,它又觉得自己与乌龟长得相似,便又问乌龟是不是自己的妈妈。直到最后,它的尾巴消失不见,长出了健壮的腿,而这个时候它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真正的青蛙妈妈,并且从此之后,跟着自己的妈妈开始了抓捕害虫的生活历程。在教学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不同阶段的青蛙照片让学生进行生活化联想学习,进而在对比之中达到学生语文成绩的高效提升。
三、加强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很多小学生觉得语文的学习是无趣的,这一点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学习时没有产生共鸣,缺乏代入感就会难以进入到教师创建的教学环境中。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应该加强生活经验与课本知识之间的贯通,引导学生从课本中找出与自己日常生活有联系的点,从而进行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秋天》一课的过程中,文章是一篇写景散文,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句话,但是却将秋天季节特质描写出来。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时,要指出该文紧紧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之后教师可带领学生分享自己眼里的秋天,有学生说:“秋天是黄橙橙的,地里的玉米熟了,各种果实也成熟了,空气中都带着丰收的喜悦。”还有学生说道:“秋天是多姿多彩的,树叶落了一地,像是铺成了一道金灿灿的路,梧桐树的叶子盖在地上,像是一个个小巴掌,好看极了。”秋天是每个学生亲身感触的季节变化,在课文学习中调动学生对于秋天的感触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详读全文,将课文学习与生活实践将结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将语文学习联系到日常生活,语文课本也不再是冷冰冰的知识,就像是一个个小小音符,在学生的课堂生活中谱写出一首首动听的歌。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就更需要储备一个坚实的文学基础。语文教学能否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高效的教学环境,考验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采取适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生活化教学,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韦敏华.试析生活化教学思想下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J].名师在线,2019(32):45-46.
[2]崔玉平.新课改背景下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9):107-108.
论文作者:段云香,,杨云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学生论文; 生活化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秋天论文; 语文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