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特委会使命受质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联合国论文,委会论文,使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月6日,美国几家主要报纸《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和《波士顿环球报》等同时刊登文章,披露联合国特委会帮助美国窃取伊拉克情报的情况,在联合国掀起一阵波澜,使人们对特委会所扮演的角色进一步提出质疑。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援引安南“亲信”的话说,“秘书长意识到特委会违背了它的使命,直接为创建美国的情报收集系统提供了便利”。安南的一些顾问还称,“安南可能通过对特委会工作表示怀疑的方式,迫使特委会主席巴特勒辞职。”《波士顿环球报》引用美国籍的前特委会成员里特的话说,“我们知道萨达姆总统安全方面的许多信息”。他还透露,“美国曾向以色列和英国施压,要求他们将协助联合国窃听的活动交美国接管。收集来的信息不是交特委会,而是100%地由美国来评估”。《华盛顿邮报》的报道还称,特委会与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合作始于艾克于斯担任特委会主席之时,在特委会对伊拉克窃听行动进行8个月后,艾克于斯会见了当时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多伊奇,艾克于斯在一份备忘录中写道:“美国情报机构不愿共享两家联合行动所获取的成果。”该报道还称,去年在执行一个代号为“摇动大树”的特委会行动计划时,美国则通过情报技术同步听到伊拉克方面的谈话。
针对上述报道,安南秘书长的发言人当天向记者发表声明:有责任监督特委会的应是安理会,而不是秘书长;秘书长对特委会的工作细节知之甚少,目前所谓的“可靠证据”仅仅是一些谣传;秘书长曾问过巴特勒,但巴特勒予以否认。声明同时指出,“如果这些指控是真实的,它将对联合国在伊拉克的武器核查问题带来严重损害”。秘书长还否认了压巴特勒辞职的说法,强调,“现在的问题不是谁当主席,而是如何在伊拉克开展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工作”。巴特勒则在安理会大厅外向记者喊冤,坚决否认曾经帮助美国搞间谍活动的指控。他说,特委会虽然接受美国的技术援助,但目的只是服务于销毁伊拉克杀伤性武器的目的。
自“沙漠之狐”行动以来,巴特勒的去留问题一直是安理会议论的话题。美英动武的借口是巴特勒提交给安理会的一份报告,该报告称伊拉克自1991年以来一直未能与联合国充分合作。中、俄等国代表当即对巴特勒报告的公正性提出质疑。伊拉克认为,长达8年的制裁迟迟不能取消,就是因为巴特勒帮助美国实现其长期遏制伊拉克的战略目标,屡屡违背事实,作出不利于取消对伊制裁的报告。安理会一些成员国对巴特勒的工作作风也早有不满。1997年11月14日,伊拉克与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发生冲突、伊驱逐美国籍人员之后,巴特勒在未向安理会报告的情况下,擅自作出了撤出联合国其他武器核查人员的决定。1998年12月15日,巴特勒又一次在未征询安理会成员国意见的情况下,作出了紧急撤出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的决定。20小时后,美英即对伊展开了大规模空袭行动。美国报章披露的情况显示,巴特勒领导的特委会有意或无意地为美国利益服务,这是当前伊拉克局势恶化的原因。
俄罗斯要求特委会召开紧急会议无非是希望它作自我检查,从而为安理会改组特委会寻找依据。俄罗斯代表在获悉上述报道后再次表示希望巴特勒辞职。伊拉克方面表示,是否撤换巴特勒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美英没有取消对伊制裁的诚意,“特委会已经死亡”。但特委会是安理会设立的下属机构,其命运应由安理会成员国共同决定。法国已提出用新的核查机制取代特委会的建议引起成员国的注意,但究竟何去何从,还需要成员国表现出“灵活与弹性”。眼下有一点可以肯定:美国报章抖出来的信息无疑对特委会的形象进一步构成了损害。看来,要想使伊拉克问题有所进展,特委会问题势必要被提上安理会的议事日程;同时还需要提出全面启动审议解除对伊制裁程序的一揽子方案,否则安理会很难卸掉伊拉克这个包袱。
(本报纽约1月6日电)
标签:联合国秘书长论文; 联合国论文; 巴特勒论文; 中东局势论文;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