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护师 154002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所产生的具体影响。方法:将参与本研究实验的68名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干预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34名患者。手术前后,护理人员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应用焦虑自量表以及抑郁自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情绪进行评定。结果:手术之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量表以及抑郁自量表没有明显差异,而心理干预之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并发症也少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措施,对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来说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同时也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因此此种干预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冠心病;介入治疗
为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医学界研制成功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方法,此种方法不仅对患者不会产生过大的创伤,同时也比较安全,手术的成功率也比较高,患者对此种方法也不排斥,因此此种诊疗方法现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诊断与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但是绝大部分患者对此种诊疗方法并没有过多的了解,因此在手术之前,经常会出现焦虑与抑郁情绪。本文对68名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在对干预组管理进行了心理干预,现将研究过程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
本研究实验共有68名患者参与,其中有42名男性患者,有26名女性患者,最低年龄为40周岁,最高年龄为82周岁。这些患者都是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同时并没有任何精神方面的疾病。将这68名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名患者。其中干预组患者有20名男性患者,有14名女性患者,最小年龄是41周岁,最大年龄是80周岁。对照组中有22名男性患者,有12名女性患者,最小年龄为40周岁,最大年龄是82周岁。两组患者各方面都没有多大的差距,因此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术前1日对患者及家属讲明治疗目的、方法和可能出现的危险、治疗过程大致内容及需配合的内容。干预组:具体实施方法①健康教育,从确定患者行介入诊疗开始,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术前教育及具体的术前指导,包括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冠心病的发病原因,介入治疗的目的、意义、手术方法、术前备皮的内容及重要性;介绍术前练习床上排尿、咳嗽的目的,术前术后的饮食要求及术后注意事项:请已做手术的恢复期患者现身说教,根据患者的理解程度,重点讲解指导有关内容。②心理干预,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个别心理治疗、患者互助治疗、社会和家庭的支持性心理治疗。③放松训练,采用放松技术如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尽量解除患者的心理焦虑抑郁和紧张。
3、评定工具
焦虑自评量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主要评定心理感受和躯体症状,分4级≥45分为界值,抑郁自评量表(SDS),除测查内容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不同,项目及评定依据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基本相同,以≥40分为界值,采用SDS和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在患者手术前后进行两次评定;用自制的调查表,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抑郁、焦虑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
二、结果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的抑郁焦虑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见表1。
三、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疾病,老年人为高发人群。目前临床上,治疗此种病症的主要技术就是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此种技术既是一种诊断技术,也是一种治疗技术,安全有效。但是由于冠心病患者对该诊疗技术没有过多的了解,手术之前心理会恐慌、紧张,甚至会出现一些比较强烈的过激行为。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冠心病患者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负面情绪,比如焦虑、恐慌等。这些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了治疗的效果,尤其是会导致手术之后更多并发症的出现,由此在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务必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大量的研究证明,医生在对内部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时,应该辅以心理治疗,因为很多患者对自身的疾病并没有深刻的认知,心理治疗之后,病情情绪普遍都比较稳定,抑郁焦虑的情绪得以缓解,甚至消除,这对患者躯体症状的缓解也有积极作用。本研究表明,两组人员在手术之前,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都没有过大差异,但是心理干预之后,干预组患者抑郁焦虑情况明显缓解,同时干预组并发症的出现要少于对照组。从中可知,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得患者能够保持平静的心态接受手术,手术之后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心理干预效果非常好。
总之,对于此类患者,医护人员一定要预先应用心理干预措施,在此基础上,再对患者进行行为训练以及宣传教育,能够让患者对冠心病有更多的了解。患者情感上得到支持之后,患者自会有信心面对一切,心理应对能力则显著的提升,心理上没有负担有利于生理上的恢复。所谓行为训练,实际上就是指放松训练,手术之后,医护人员可以鼓励患者进行一些放松训练,这样患者的免疫能力将会有效提升。综上所述可知,心理健康干预对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异常重要,心理干预效果比较好,值得各大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小丽,刘全胜,程曼丽,赵朝,齐银芝,韩芳琪,董广新,屈引贤.心血管疾病并发焦虑抑郁症状2050例心理干预治疗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5(08)
[2]张晓苇,吕胜青,舒茂琴.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前心理干预对介入诊疗手术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06)
[3]陆夏凯.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观察护理[J].微创医学.2006(03)
论文作者:吕维娟1,韩丽影1,石晶1,樊英丽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0
标签: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心理论文; 焦虑论文; 抑郁论文; 介入治疗论文; 手术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