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设计对整个建筑的使用功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除了体现建筑基本的使用功能外,还应具备欣赏性、科技性和环保性等特点,以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笔者结合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就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和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与阐述,以深化对现代建筑设计水平与应用能力的了解与认识。
【关键词】现代建筑;建筑设计;创新理念
1现代建筑设计的特点
与传统建筑设计相比,现代建筑设计具有以下特点:1)性质方面,现代设计更侧重功能目标方面,它将经济、技术等方面综合考虑,统筹规划,对工程设计的进程进行有效的管理;进程方面,现代的建筑设计的设计进程和一些战术步序具有同步性;2)设计手段方面,现代的设计手段当然更加先进,结合了高科技,充分应用计算机来进行计算、绘图、数据管理等,而传统设计手段主要是依靠人工进行这些流程,操作比较繁琐,费时又费力;3)在建筑设计的方式方面,现代建筑设计方式不像传统的那样依赖积累的经验,现代的设计方式更加灵活,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并且还会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进行信号分析;4)在设计部署方面,现代建筑设计更加全面而且具体。现代设计则贯穿了工程设计开发的整个过程,不仅仅包括设计过程,还要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以及用户对设计的评价,除此之外,设计者还要跟随建筑的整个过程,在建筑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参数设计得不够合理,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修改,在工程竣工后的测试过程中,设计者也应参与试运转,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涉及到维修等方面的问题时,设计者也要根据设计特点提供建议和指导,所以说现代的建筑设计比较人性化,而且更具合理性。
2.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
2.1整体性和综合性设计原则
建筑的整体性原则就是是把要设计的建筑作为由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来全面研究整体的功能、构成及其发展规律,从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揭示系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综合性设计原则是指对任一系统的研究,必须从它的要素、结构、功能、相互关系、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地考察,在综合的过程中把分析有机地给合起来,从综合出发,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再回到综合。
2.2联系性和动态性设计原则
联系性设计原则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相互联系的诸多方面,不仅要考察研究对象这个系统本身的各个方面,还要考察系统的环境。环境是系统存在的外部条件,系统都是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发生、维持和发展的,与环境中其他系统有着种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这种相互作用包括:环境给系统提供的资源和压力、系统给环境提供的功能和污染。动态原则就是要探索系统的内外联系及系统发展变化的方向、趋势、活动的速度和方式,还要探索系统发展的动力、应用和规律。
2.3有序性设计原则
高层系统是由低层系统组成的,低层系统对高层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同一层次的系统之间存在相干性关系。因此,系统都是有序、分层次的,是层层相关的结构关系,而且层次越低,结合度越强;反之层次越高,结合度越弱。结合度递减,层次结构更加稳定,由此可见,使用房间对功能区、单体对群体、基地对环境都具有构成性关系,其结合度应递减方能促进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如果一个功能区过于依赖于它的上层系统,一旦上层系统中某个环节遭到破坏势必会影响到它的使用功能,甚至会瘫痪。因此,正确地确定各部分的关系,有效地进行功能分区,合理地组织各种流线和空间序列,是建筑设计中应认真对待的重要环节。
3.提高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策略
3.1加强对建筑设计理论创新设计的重视
建筑理论是指人们关于建筑设计知识的理解和论述,是设计师们对设计经验的总结和规律的发现。建筑设计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建筑科学理论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在专业化的建筑设计理论建设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建筑设计实践水平和设计构思创意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就需要设计师们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理论研究成果、新思路、新理念;逐渐开放思想,改变思维方式,大胆运用头脑风暴法,从而不断推动建筑设计向前发展,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2建筑设计体现人性化
现在的建筑越来越注重人性化色彩,这样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与和谐社会相呼应,促进城市的协调发展,这应该成为城市设计的一大特色。现在社会上到处宣扬人文关怀,建筑作为城市的外衣,应该给人以温暖的印象,正是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指导着建筑设计的走向。建筑物所传达出来的美感是建筑设计所一直追求的,能够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当然就是一个建筑设计的成功所在。可以说建筑中也存在灵魂,那是一种公众精神和首创精神,建筑美越来越向艺术美靠拢。一个建筑如果没有人的味道,当然不会有情感的归属,对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将会产生一定的误导作用,所以建筑设计应该尊重环境的多样性和整体性,给人们以真实存在感。建筑追求的是自然美,因为自然最接近人性,公众普遍支持纯真的事物。
3.3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相结合
一个城市建筑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形象,城市建筑不仅带来的是视觉享受,更体现这一个城市的文化与精神,所以城市建筑必须与这个城市整体相结合,现代建筑要尊重环境与文化多样性的特征。现代建筑更注重美学的利用,最好的就是给人留下一种见一面就忘不了的印象,这就是城市文化的综合体现。建筑需要继承并且表现这城市的历史美德与特色,通过对比城市的建筑可以了解这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当然必不可少,这不仅可以给城市带来生机,还会给城市带来特色,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3.5以绿色思维创新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作为建筑领域循环经济的具体体现,如何科学地将其实现,值得我们深思。绿色建筑要以较小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控制能源消耗。建筑师应当以绿色思维从事每项建筑设计活动。绿色思维是以“创新为魂,平衡为本”的思维模式,创新性地从事建筑设计活动。绿色思维的根本,第一,创新。第二,平衡。创新将对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方法、内涵产生一种革命性的冲击:观念会更新,设计的内涵会增加,随之而变化设计的方法会改变,甚至设计管理体系也会随之而变化,这部分是软性的,因此一直没有得到建筑师的足够重视。绿色建筑的推行必然要用到新技术、新材料,这些属于硬性的,与投资造价密切相关的成为现今建筑师设计绿色建筑时关注的重点,而忽略了自身的主导作用。我们应该提高对软性技术创新的关注度,这是建筑师的责任亦是以环境、功能、性能艺术等方面达到整体最优化。创新平衡之下的绿色建筑设计应提倡“精宜之道”“精”是指常规技术精细化,具体项目具体分析;从经验中挖掘提升常规技术的效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宜”是四新技术应用适宜化:风险管理意识下与项目定位匹配的四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应用一定会有风险,不能因新而盲目应用,也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用。关键是针对项目本身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应用的模式和范围,控制和化解风险。
3.6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也应该结合先进的技术,通信方面、计算机方面的应用为建筑设计注入新鲜的血液。现在普遍提倡的就是建筑智能化,这样的建筑设计让工程投资更加合理化,设备自动化程度比较高,信息管理方面也会更加科学合理,使用上比较灵活,而且更加安全,对环境污染小,与信息化社会保持同步,科技的注入必将给建筑带来便利与发展。随着科技与建筑的结合,人们在家办公已经成为可能,利用网络可以实现办公与家居合为一体,这不仅减少城市的办公面积,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染,更加方便了上班族,看来现代建筑带来许多便利条件。
4.结语
总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的创新决定了建筑设计师能否成功,也决定了今后建筑业的发展。现代建筑要长久不衰,创新能力是很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建筑设计师,要在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同时,同样也要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使我们的建筑设计师能够设计出既美观耐用、舒适、环保又体现出人文科技,以及具有自己的建筑风格,来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戴念慈,齐康.建筑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5(09).
[2]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11).
论文作者:庄志伟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0
标签:建筑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系统论文; 城市论文; 功能论文; 环境论文; 原则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7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