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何时当上公务员——我国推行公务员制度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当上论文,公务员论文,公务员制度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坐惯“铁交椅”的机关工作人员,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我国政治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国家公务员制度目前已在各地、各机关全面推开,并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以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和新陈代谢机制为特点的国家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有根本区别,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坚持党管干部和为人民服务。这项制度在党的十二届七中全会和党的十三大上正式通过,从1989年4月开始,首先在国务院的六个部门,即审计署、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局、国家税务局、国家建材局进行试点,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些单位反映,试点以后,人员的精神面貌,机关工作作风都有了相当大的改进。统计局向国务院提供的月度、季度、半年国民经济发展综合统计材料,报出时间比过去提前了,海关、审计部门在考核中发现有四个司局级干部能力不强,作风较差,分别给予了降职或免职,做到了能上能下;六个单位出勤率也有了明显提高,迟到早退的人少了,钻研业务的人多了。
在推行公务员制度的过程中,一些实施较早的制度首先为机关人事制度带来了新生机,在干部群众中反响最强烈。在“进口”方面,1989年是我国考试录用制度起步的第一年,机关补员考试在国务院各部门、各省、市、自治区逐步展开。1994年8月,首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在北京举行,国务院30个部门计划录用490人,前来咨询报名者达1.4万人;今年5月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报名处设在北京农展馆,先后有两万多人涌向那里。目前,全国行政机关已从44万名报考人员中录用公务员6.7万多人。在“出口”方面,青岛、重庆、沈阳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和公安、税务等“窗口”行业,1992年以来率先进行了辞退机关工作人员的尝试。目前全国已辞退机关工作人员2776名。严把“进口”和畅通“出口”,使建立能进能出的新机制有了良好的开端。
1993年10月《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公务员制度在全国正式推行。各地普遍开展了人员过渡工作,有考核过渡,也有考试过渡。在考试过渡中,一些地方出现机关工作人员竞相学习公务员的有关知识的局面,有的老同志在病榻上学习,有的出差干部在旅途中学习,他们称过渡考试为“建国第一考”,因为考不合格就不能过渡为公务员。与人员过渡紧密相关的是职位设置。针对传统职位设置中因人设职、盲目设职等突出问题,不少地方强调了因事设职、以事择人的设职原则。吉林的一些地方在强调职位工作量饱满的同时,探索以职位定编制,与机构改革紧密衔接、同步推进,较好地解决了编制的粗放性管理。年度考核也在各地、各部门全面展开。1994年是全面实施年度考核制度的第一年。中央国家行政机关考核进展较好,各部门广泛发扬民主,多层次地听取群众意见,有的采取“背靠背”的办法评议被考核者,有的下发测评表,书面进行民意测验。民政部对司局级领导干部评优秀采用“4-4-2”的打分法,即本司人员打分占40%,部领导打分占40%,本部其他司局级干部打分占20%,增强了考核的科学性。
一项崭新制度的推行,需要有相应的培训网络。培训是公务员更新知识、面向未来的桥梁。今年3月,来自国务院29个部门的近300名新录用公务员接受了国家人事部组织的初任培训。人事部考核培训司的负责同志就这次培训答记者问时说,组织初任培训的目的在于按高效、廉洁、优化的标准,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使来自不同单位、从事不同专业的新录用人员,一进入国家行政机关就按公务员管理轨道发展,保证了公务员的平稳过渡。
实现公务员能上能下的关键在于引入竞争上岗机制。不少省、部门实施了不同形式的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吉林省省直机关普遍开展了竞争上岗,连省政府办公厅也不例外。在实施公务员过渡中,省政府办公厅确定了十多个处级领导、非领导职位实施竞争上岗,参加竞争的31名同志登台演讲答辩,对成绩合格者严格考核,结果有14位同志走上了新岗位。辽宁省从1989年初就开始实行中层领导干部聘任制,目前已形成一套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公安部采取处室领导和普通干部进行“双向选择”的办法,使一批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最年轻的副处长才28岁。另有四名正副处长被调整下来,11名没有处室接收的干部,被列为离岗人员移交政治部管理。
此外,交流、回避等单项制度也已在全国逐步推开,有关公务员制度的法律法规正在加紧起草和颁布,公务员制度的推行正处在攻坚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