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安国市医院 0712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脊柱血管瘤(VH)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5年3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脊柱MRI检查的全部2424例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常规进行标准冠状面、矢状面T1WI和T2WI序列扫描,统计分析脊柱血管瘤的发生率。结果:2400例(24例因运动伪影排除)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032(43%)名,女性患者1368(57%)名,年龄15~76(中位年龄43)岁。有624例(26%)患者发现有VH,其中女性患者为443例(18.45%),男性患者为(7.55%)。VH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VH患者中70岁以上者占46.95%(293例);单发病例中,腰椎为最常见的脊柱节段(193例,30.93%),胸椎为149例(23.88%),颈椎为31例(4.97%),其余251例为多发病例(40.22%);多发病例中,累及椎体数为2~8个。结论:脊柱血管瘤是一种较常见的脊柱病变,VH的发生率在女性群体中较高,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好发部位顺序依次为腰椎、胸椎、颈椎。
【关键词】脊柱血管瘤;磁共振成像;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R738 【文献标识码】A
本研究以MRI为检查手段,拟探讨VH的发生率,为VH的三级预防提供流行病学支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5年3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脊柱MRI检查的全部2424例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24例因MRI成像质量不佳而被排除在外,成像质量差的原因主要为运动伪影。
1.2MRI检查方法 使用飞利浦常导和西门子超导型MRI扫描仪,常规进行标准冠状面、矢状面T1WI和T2WI序列扫描,无加强病例。2400例患者中其中有1488例(62%)腰椎MRI检查,504例(21%)颈椎MRI检查,360例(15%)胸椎MRI检查。
1.3统计学分析方法 由两名放射科高年资医师对MRI图像进行分析,得出一致意见,意见不一致时与另一名放射科高年资医师共同讨论决定。使用SPSS14.0统计学分析软件,记录每一例血管瘤病例的大小、数目、所在脊柱的节段。
2结果
240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032(43%)名,女性患者1368(57%)名,年龄15~76(中位年龄43)岁。有624例(26%)患者发现有VH,其中女性患者为443例(18.45%),男性患者为(7.55%)。VH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图1),VH患者中70岁以上者占46.95%(293例);单发病例中,腰椎为最常见的脊柱节段(193例,30.93%),胸椎为149例(23.88%),颈椎为31例(4.97%),其余251例为多发病例(40.22%);多发病例中,累及椎体数为2~8个,其分布见图2;大部分病例瘤体尺寸小于10mm,仅有34例大于20mm,其分布见图3。
3讨论
在VH的流行病调查研究中,因使用的诊断方式不同, 其发生率的统计亦不相同:Schmorl等人[1]的大样本尸检研究为10.7%;Dagi等[2]以平片为诊断方式的流行病学研究为10%~12%;Hiari等人[3]以MRI为检查方法的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为27.6%,本研究作为纵向研究,26%的发生率与Hiari等人27.6%的研究结果类似,分析原因为MRI诊断VH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纵向研究结果与若干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VH横向比较的研究结果互为佐证,说明MRI诊断VH的敏感性在现有影像学检查手段中最高。
本研究显示,患椎骨质硬化、骨小梁增粗(“灯芯绒”状改变)、溶骨性骨质改变为VH的基本MRI征象,CT影像中增粗的骨小梁在横断面表现为典型的“圆点征”。大部分的VH溶骨性病变在T1WI上为高信号,而增粗的骨小梁为低信号。T1WI或T2WI上VH高信号的程度取决于脂肪、血管、间隙水肿等病理改变所占的比例,T2高信号提示脂肪所占比重较小,血管和间质水肿比例较大,可以凭此对VH的病理类别进行判断。
由本研究结果可知, VH的发生率在女性群体中较高,VH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VH患者中70岁以上者约占半数,此结论与Barzin等人[4]以欧美人群为研究对象的结果相似。本研究中腰椎VH在受检人群中的分布最为普遍,此结果不同于Chasi等人[5]的流行病研究结论,Chasi认为胸椎和胸腰段椎体是VH发生率最高的脊柱节段。综合文献报道及本研究结果,西方欧美国家与东亚人群中VH在脊柱节段的分布可能存在差异,欧美人群以胸椎和胸腰段椎体为主,东亚人群以腰椎为主,此结论尚需更大样本数据支持,可作为今后研究的方向。
在Barzin等人[4]样本含量为800例的MRI诊断VH研究中,多发VH病例多于单发病例,多发病例中以累及两个椎体最为常见,累及四个椎体病例最少,VH瘤体的体积以小于10mm最为常见,大于20mm分布最少;本研究的样本含量为2400例,为Barzin等人研究的三倍,其单、多发病例的分布及瘤体尺寸也有所不同:单发病例占多数,多发病例中累及两至三个椎体占多数,六个及以上椎体病例最少,小于10mm及10mm至20mm之间的VH最多,大于20mm的VH最少。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人种及地区的不同,本研究作为较大样本的纵向调查,对本地区人群的VH特征进行了描述,希望能为同行的类似研究提供数据上的参考。
相对于尸体检查和X线检查(平片和CT),MRI可大幅提升VH的检出及诊断正确率,本研究结果建议应以MRI作为VH世界范围内性流行病研究的影像学诊断工具,可以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种VH分布的差异进行细化描述。就本地区而言,本研究所描述的VH特征如发病年龄 、肿瘤分布节段、肿瘤单多发分布、肿瘤大小等可作为流行病学资料加以使用。
参考文献
[1]Schmorl.The human spine in health and disease[M].New York,1971,268—269
[2]Dagi M,Mishra NK,Sharma A,et al[J].Am J Neurol Res,1999,20(13):1091-109
[3]Hiari C,Gangi A,Rimmem A,et al.Vetebral haemangiomaswith spinal cord compression[J].Neuroradiology,1996,38(3):585-589
[4]庞超楠,刘晓光,袁慧书,等.脊柱症状性血管瘤的CT征象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9(11):1815-1817
[5]Chasi D,Nguyen JP,Gaston A,et al. Multiple vertebral haemangioma with neurological signs: case report[J].J Neurosurg,1992,76(7):1025–1028
论文作者:朱龙 刘署敏 李刚 李松
论文发表刊物:《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9
标签:病例论文; 脊柱论文; 发生率论文; 患者论文; 胸椎论文; 多发论文; 等人论文;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