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浙江 金华)
摘要:雕塑作品的构思决定了其所要传达的思想观念,而情感表达则作为一件具象雕塑作品的核心,艺术家通常以雕塑本身作为媒介,通过雕塑的表现形式向观者传达思想。构思决定了雕塑的最终的呈现状态。艺术家在赋予雕塑作品情感上,大多以暗示或明示来对观者提示,借助人体动态,或者人物之间微妙的关系,又或者加以或多或少的元素,引导观者,启发观者。好比记叙文和抒情散文,词句为载体,决定了表达方式的差异。
关键词:构思;表达;情感
一、雕塑在自身创作中的构思
1.雕塑在前期创作中的构思
如果说构思在雕塑创作中起决定性作用,那初期的构思则对整个雕塑创作起着启发性的作用。在作品探讨初期,我对“关系”这个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关系”指事物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甚至空间与时间的关系亦或者状态与心理的关系等。而影响关系的重要因素是两者其中一方或者双方发生变化,关系网越多,越容易收到单个因素的影响,导致网内质变或量变。初期,考虑材料与传统结合的形式来阐述“关系”, 在通过动态微妙变化的人体为表现基础,试图采用建筑中最常见的钢铁与传统写实雕塑中常使用到的石膏进行结合,体现艺术与工业,材质与材质,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但由于材料与材料之间的不可控制性,无法清晰的表达观念等因素而无法实现。
而后我再次选择以当今社会作为背景,结合现代人物基本特征,塑造一个现代面貌以及状态的女性年轻人形象,动态上,将其塑造成一个活波俏皮潮流的形象,尽可能让观者知道她处于当今现代社会的生活中,融入古代寺庙佛造像着衣等元素,将其置入人体某一部分,而置入或并非是给人体穿上,在色彩上模仿做旧,使其更好的与人体在时代上进行区分,这样更能引发观者深思,让观者去思考两者在时空上的差异,空间位置上的差异,衣物与人状态的差异,二者又有什么联系。而这些想法普遍都比较单一,相对于一些艺术家对关系的阐释显得苍白无力。
二、雕塑在后期创作中的构思
如果说场域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那么影响程度最大的则是两者各自的状态。状态不能直接影响两者的关系,状态对于物体而言,不仅仅是形态上的改变,也有可能是本身质量上的变化,处在环境空间也是最主要的。二对于人来说,状态是人的肢体语言,表情变化,或者细微的肌肉收缩。人的状态取决于人的内心活动,情感波动,在不同的心情下,外部动态也有细微变化。人对于外界的刺激,做出本能的回应是改变状态变化的直接原因,通常在场景雕塑中,人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艺术家必须通过各个人体之间不同的状态,肢体语言来表达背景。此时,人体成为文章的载体,艺术家寄语自身感情的媒介。
三、雕塑在创作期间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那么,“关系”作为我雕塑创作的表达语言,记叙性及抒发性占主体的情况下,仅仅是人体却不能充分体现“关系”,因为这样未免会让观者觉得过于宏观或者牵强。纯记事性雕塑,在人体状态上的下功夫确实会有不少,人与人的联系也相对于比较紧密,人物着装,动态,道具或者背景是雕塑的主要塑造对象,在对物体的形的塑造过程中,艺术家追求状态的夸张化,这样越能体现感情,更直观的感受故事在雕塑上的发生。
1.我的这件作品更多的是抒发或者对事物人物关系的辩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物本身需要省略道具甚至着装对雕塑人体的支持,需要凭借肢体动态,体现人处在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对型的处理需要谨慎加谨慎。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同样大多就是在人体上下功夫,不需要任何道具情况下,去描述一件故事,无疑这样对造型功底有着更严苛的要求,这并不是所有艺术家所能达到的,这只是问题其一;
2.单从人体出发并无法有力且有代表性的表达“关系”这个词,此时需要借助外界物体或者环境对人体本身的干预,在人体与人体之间发生的微妙关系上,介入其他元素,是作品在阐释“关系”这个词上更有说服力,层次更加深。之后我确定以成人游泳圈为元素,作为整件作品最重要的表达元素之一。说到为什么会用“游泳圈”,需要从班上同学在不经意的情况下把一个车内胎随意挂在人物雕塑上,此时内胎状态为饱满的,充满气体的,而这种状态最直接让我想到的则是水中的救生圈或者游泳圈. 之后,我又在角落发现一只轮胎,泄了气的,静静躺在那,相比之前饱满造型的胎,它给人一种惨白无力的感觉,两种状态出自一个元素,而给人的感受截然不同,而感受的不同又和两种状态有着直接的联系,而肢体语言这是感情最直接的表现,在定稿初,怎么舍得情节,安排人体与元素之间的位置以及关系,成为内心最大的阻碍。游泳圈在现实中不同的状态能直接影响不同的效果,充满气的游泳圈,是能救命,在护游泳人员安全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泄了气的游泳圈,本质意义则发生的反转,失去了最基本的功能的同时,给人带来的作用是消极的,那么,这两种状态带来的是“生命”与“禁锢”。“生命”与“禁锢”在我脑海中最能产生密切关系的则是人,这些词能在人体的肢体语言中清晰的表达。那么想要把游泳圈这个元素融入到人体中,需要观察轮胎在不同状态下的造型,机理起伏变化,与人体发生的关系,造型上的变化对人体动态或多或少的影响。起初,我希望通过游泳圈的不同状态,对人的心理状态及动态进行干预,例如我试图夸大人的动作幅度,有肢体体现出游泳圈给人的生机或者禁锢,就像米开朗基罗对《大卫》,《觉醒的奴隶》等作品一样,通过肌肉的突起,明显的动态,展示人的内心活动。但是这样一来,暗示部分几乎被掩盖,给人的感觉太直接,叙述性过强,在人体塑造前期,我把人的状态塑造成恬静,安详,或者说没有任何状态下的样子,这样虽在人体上没有说服力,但这样结合泳圈,才能让人产生深思。我采用泳圈的三种状态,演变从生命到禁锢在一个物体上起到的作用。当然两者给人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生命给人生机,那么对应人体,一个有活力的,是欢快的。禁锢顾名思义就是束缚,失去自由的,对应的人体应该是扭曲的,痛苦的。那这样做观者一眼明白这件作品单纯只是通过人体表达了两者状态以及关系。后期我决定弱化再弱化人体动态,打破常理上人体与不同状态的泳圈接触的感觉,让人体看上去只是一个很普通的状态,则弱化 了心理与肢体之间最直接的联系,同时也在元素与人体的接触上,弱化泳圈不同状态与人体的关系。让人看上去不像是泳圈给予人一种生机,也更不像禁锢了人,观者可能会怀疑,人体与泳圈发生的关系不符合常理,人与人之间有何联系,物与人之间有何联系,物与物之间又是什么关系。打破常理上的“关系”逻辑,别扭或者怪诞成为了作品给人最大的印象。
结语
创作在期间遇到的问题是推进作品层次的过程,是深化作品艺术性的过程,虽然无法使之达到一种巅峰状态,但观念的得到进一步升华。与其说作品是直接让人欣赏的工艺品,不如说他是个问句,是个感叹句,陈述句等,希望得到的最终目的是使观者的视觉听觉甚至味觉达到满足条件下下,引发对事件或者个现象的思考。相信这是大部分作品的艺术性所在,雕塑不是表面的临摹与抄写,更多的是艺术家想给人传达的一种理念,精神,希望与观者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焦振川:《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物学教学》,2013
[2]罗采:《物派艺术的形成与演变》,《美术观察》,2013年3月12日
[3]关庭舞:《雕塑人生——品味罗丹》,《中文自修》,2006年6月6日
论文作者:吕俊腾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状态论文; 人体论文; 雕塑论文; 关系论文; 作品论文; 构思论文; 给人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