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细琼
(南溪区中医医院;四川宜宾644100)
结直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在临床中都属于大肠癌的一种,且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消化系统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目前在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三。在全球的结直肠癌发病地区中,欧美等地区的发病率最高,虽然我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相对较低,但仍需引起重视,特别是由于近年来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饮食习惯的变化,人们对于饮食和生活的需求和以往出现了明显的不同,因此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慢慢出现了上升的迹象。结直肠癌不仅会损伤消化系统,还具有肿瘤转移的风险,因此对人体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虽然结直肠属于恶性肿瘤,但由于其发病缓慢,有效预防可以大大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一、结直肠癌是什么?
结直肠是消化道末端的部位,而结直肠癌是一种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起病缓慢,且通常能够通过及时筛查而诊断出来,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是从息肉开始的,随着病变部位的增生从而发展为癌。根据医学上结直肠癌发病因素的研究可以发现,该恶性肿瘤的产生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引起的,而环境因素中包括饮食习惯、饮食规律、生活方式、土壤环境等。通过调查,在饮食习惯上,吃肉类较多蔬果较少的人群、肥胖人群以及烟酒过量的人群的结直肠癌发病率都相对较高,并且男性群体发病率高于女性;在生活方式上,不爱运动的人也容易出现结直肠癌。从结直肠癌患者的城市分布来看,北上广等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和地区的发病率较高,且发病率与城市经济水平的高低呈正相关。由此可见,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是结直肠癌发病的主要原因。结直肠癌患者在早期发病的时候没有明显的临床现象,在晚期时会表现出便血和梗阻的现象。但该恶性肿瘤都是由息肉发展而来的,只要在身体不适时及时检查,能够通过结肠镜来发现局部病变的现象,从而及时切除,能够有效预防癌变。
二、如何预防结直肠癌?
根据相关医学数据的调查可知,目前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仍在逐年递增,已赶超美国,且并没有呈现出涨幅缓解的趋势,而结直肠癌在恶性肿瘤发病率已上升到第四位,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安全的疾病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比美国结直肠癌患者数据可以发现,近年来美国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均处于下降的趋势,而最重要的原因是相关医疗机构提高了结直肠癌的筛查力度,并且有关协会发布了预防结直肠癌的建议,提高了预防的能力。因此,从我国目前结直肠癌的发病形势看,让大众正确掌握预防结直肠癌的相关知识,也是刻不容缓的一项工作。
1.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①减少腌制类食品的食用。腌制类食品由于在生产和制作的过程中,微环境的变化会损坏食物本身存在的营养元素和维生素,产生食物结构的变化;并且,此类食物经过长期的腌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成分会增加,这些成分在进入人体肠胃的过程中会产生化学反应,生成出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胺,能够加速息肉癌化的病变过程,导致形成结直肠癌。因此,在日常中要减少腌制类食品的食用。
②尽量不饮酒。在工作和生活中,许多男性都避免不了需要喝酒,但是喝酒切勿过量,减少酒精的摄入。烟酒类等产品对于人体来说刺激非常大,若长期吸烟、喝酒,不仅会出现肺部疾病,肠胃功能也会出现异常。特别是曾有过肠胃病史的人群,更应注意。过度吸烟和饮酒,都会让肠道受到刺激,在出现结直肠局部息肉时,若没有及时发现并且继续喝酒,将会加大对息肉的刺激,导致病情恶化,息肉病变为结直肠癌。因此,在日常中,特别是男性要注意减少和烟、酒的接触,在出现肠胃不适时更应及时就医。
③饮食宜清淡,不宜刺激。高脂肪、高热量的过度摄入,会增加人体内胆汁的分泌,并且通过肠道细菌的吞噬和分解,最终形成刺激肠道的次级胆酸。该物质会损坏肠道黏膜的保护功能,会不断导致上皮细胞增生,在长时间的刺激下,会容易出现结直肠癌。想要有效预防结直肠癌,就应多食用清淡的蔬果类、豆制类等产品,还可以通过多喝茶来预防癌变。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关医学研究中发现,结直肠癌患者普遍存在不爱运动或因工作原因需要每日长坐超过8h的现象,这也说明了适当的运动或体力活动能够预防结直肠癌。人体在进行运动和体力活动时,能够增加肠道蠕动的能力,并且会分泌出前列腺激素,在相互作用下能够更好地促进排便,减少了黏膜组织与致癌物质的接触。除此以外,由于静坐时间太长会导致有害物质堆积在肠道内,容易发生病变反应,且不利于肠道对有益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肠道黏膜也未能发挥出有效的保护作用,因此在工作和休息时,都应避免静坐时间过长。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能够增强自身的体质,提高个人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还能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对于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来说具有指导意义。
论文作者:向细琼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结直肠癌论文; 发病率论文; 肠道论文; 息肉论文; 恶性肿瘤论文; 生活方式论文; 饮食习惯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7月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