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论文_陈丽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论文_陈丽

摘要:数学教师要提高对数学学科的重视程度,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数学知识技能储备和课堂的驾驭能力,不断优化自身在课堂的教法运用,让教学准备精细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评价多元化,全面提升学生课堂的活跃程度,促进课堂向好、向优发展,并以此带动小学整体教学质量实现新的飞跃。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1创设情境,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还能够帮助教师引导课堂走向。如在学习《统计》一课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对“统计”二字有初步的认识。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一个小花坛中有26朵四种颜色的郁金香,然后向学生提出疑问:“这是我在我们学校花坛拍摄的郁金香图,看到这些美丽的花,我想知道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同学们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并在上面写出具体的数字呢?”学生涂完之后,教师可以对比出示图片和统计图:“比较题卡与刚才的画面,哪一个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答案不言而喻,教师趁热打铁:“像我们刚才那样把花的朵数数出来并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进行统计,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已有知识出发去开展学习。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2制定教学目标,引导课堂教学活动

目标是行为的导向,教学目标更是影响着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的运用,甚至决定着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向。所以,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要求,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数学知识结构,来科学的制定课堂教学的目标,设计和确定课堂教学中的基本内容、选择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基本的教学环节等,并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做出具体的区分,从而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指引方向,也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做好铺垫。例如,在教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知识时,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笔者在教学前,精心制定了教学目标,完善了教学流程。首先,笔者通过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导入,让学生们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然后再通过对分数的详细介绍,让学生们认识到分母和分子的特点,正确读、写分数。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制定教学目标,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到了课堂的教学活动。

3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知道,数学源自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更感兴趣,然后主动思考。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激发数学学习的探究欲望,然后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自己思考。这点是与传统教学方式截然相反的,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过于严格,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这样,学生就不愿意表达自己看法,得知结果后也不愿意去思考结果的由来。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出,教师要把课堂归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比如,在除法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剪纸,剪出桃子,然后分发给学生,作为课堂的模型,然后构造一个故事,学生通过故事,结合模型学习。故事可以是这样:“小明摘了好多桃子,小东想吃,小明就给小东分桃子,小明跟小东说,一天给小东2个桃子,小东不开心,小明灵机一动,说那给你10个,但你不能一天吃完,你5天吃完,小东很开心,同学们发现什么问题没?”然后给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最后学生会发现10个桃子分5天吃,每天也是2个。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而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结果,大大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讨论和交流中,获得认识,这样的课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创造这样的机会,让学生思考和交流,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4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也是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的一个有效途径。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数学教师要利用好多媒体,结合教学内容,编制一些贴合学生理解范围的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举个例子,在“分数”这节课,教师可以把课堂内容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展示出来:光头强拿着一把米尺对熊大说:“熊大,你用这把尺子量一下我的身高。”熊大拿起米尺测量,但发现光头强的身高不是整数,这时候他有点犯难了,不知怎么跟光头强说。此时,教师把常规教学手段结合进来,让学生量一下桌子的长度,很多学生会发现,他们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桌子的长度不是整数,那不是整数该怎样表示呢?这时候就有了悬念,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激发起来,然后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介绍,与学生展开积极讨论,然后提出分数的概念,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首先利用多媒体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然后展开讨论,最后进行讲解,这是一个逐级深入的教学过程,便于学生理解,提高了数学学习效率。

5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构建一个民主、和谐、轻松的教学情境,关键要努力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首先,在课堂上,我们应该遵从新课程倡导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积极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教学过程在老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中,实现高效的教学要求。其次,作为老师我们要在课堂上适时启发、引导学生,也要能适时的后退聆听,给学生思考、表达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问,也让学生把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向老师请教,和老师交流,从而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有效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教学。

四、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知识掌握

作业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保障,是对整个课堂学习内容的总结、巩固。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忽略课后作业的布置,而是要设计科学、开放性的数学课后作业。

具体来说,教师一方面需要保证课后作业少而精,有效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能够通过作业的完成来进行后续的学习,及时的抓住关键问题进行充分的联系,巩固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教师则需要为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数学作业,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从而有效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如此一来,数学教师便可以通过合理的布置课后作业来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数学课堂。

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严格根据课程标准组织课堂教学,注重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这也就直接表明了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是高效课堂绝不是高效的灌输,而是应该体现在高效的知识掌握与运用、高效能力的培养,实施高效的素质教育。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再局限于落后的教学模式之中,而是要顺应课程改革的趋势,不断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以推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参考文献

[1]侯江霞.再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华夏教师,2018(35):37-38.

[2]张琴.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之我见[J].学周刊,2018(34):74-75.

[3]周福恩,任子文.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32):38-39.

[4]刘培学.浅析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8(30):35-36.

论文作者:陈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0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论文_陈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